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初中政治 >谈谈中国化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历史进程

谈谈中国化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历史进程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23862 浏览:1003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国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当前,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

1.在新主义革命进程中提出实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革命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从理论上对照搬马克思主义教条的本本主义进行了批判。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中国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经验,在实践中走上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1938年10月,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成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当务之急。改革开放后,中国更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远意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形成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多次提到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紧密结合。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家艾思奇最早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他的《大众哲学》第一次把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人民的哲学,大众的哲学。1940年1月,在《新主义论》中更为明确地强调了新主义文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特征。1942年在延安开展的整风运动,更是极大地普及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一步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升。

2.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适应时代需要、回答时代课题、提供时代指南。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始终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与时怎么发表展同进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并列。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条件、时代主题和时代挑战,科学理论是时代要求的体现,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初,中国面临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确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主义革命的胜利。世纪70年代末,正确分析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新形势,准确把握了世界开放性的时代趋势,深刻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第三代领导集体则对复杂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更多的新问题和新任务,要迎接更多新挑战和新机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当其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提出顺理成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内在历史逻辑。

二、以中国化为核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

1.中国化体现具体的民族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民族化。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思想,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看,无一不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华民族特色的有机结合。用中国成语“实事求是”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基本原则,并把这一原则灵活地运用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指出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中心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的性质和使命做出了正确分析。科学发展观更是针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大而突出的现实矛盾,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发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围绕中国特色、民族特点分析解决重大而具体的问题,体现出了具体的民族性。

2.时代化体现特定的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处于不同的历史境域中,体现着不同的特定历史性。新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起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必然产生新主义的理论体系。当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相契合,使经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中心任务。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怎样发展社会主义,都成为理论要迫切回答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就是时怎么发表展的结果。在这些马克思主义具体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不同的理论成果,都体现出了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都显示出了鲜明的历史性。

3.大众化体现鲜活的现实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必须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和掌握,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武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理论必须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才能指导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理论,它的社会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人民大众的社会实践中,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活生生的现实问题,每一件事都是鲜活的,具体的,与人民大众紧密相连的。离开了人民大众这个主体,任何实践都将成为不可能,任何脱离大众的理论也都会没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由此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而一些深藏于书斋的所谓高深理论,脱离了群众的实践,脱离了现实的土壤,最终必将丧失生机和活力。在人民群众这个主体中,又存在着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个体,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也都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程度的差别。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体现着鲜活的现实性。

4.“三化”的核心是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

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udooo.com

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紧密联系的,其核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要实现中国化,就要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的具体实际包括具体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具体的时代特点,具体的人民大众,中国化内在应该包含着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久的历史进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的社会在发展,中国的时代在变迁,中国的人民大众在进步。因此,中国化不能脱离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始终与中国人民大众相联系,把握中国时怎么发表展的脉搏,紧跟中国时代前进的步伐,解答中国时怎么发表展和人民生活的现实问题,才能为人民群众所吸引、所折服,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更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以中国化为核心的有机整体。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需要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我们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加快推进这一历史进程,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