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地理教学 >数学课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重要量怎样

数学课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重要量怎样

收藏本文 2024-03-01 点赞:9431 浏览:356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现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只有教师的“善问”,才能使学生“善学”。
关键词:提问;小学数学;思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udooo.com

考性;整体性
1002—7661(2012)20—036—01
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的设问,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积极地朝一方向思考,它对考查学生情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具有显著的功能。

一、有效提问应具有思考性

众所皆知,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也会使学生不知所云,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所提问题要有思考性,即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一定的难度。既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把握问题是否有思考性这个“度”,把握住了这个“度”,所提问题才能有效。

二、有效提问应具有艺术性

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在维持提问愿意的前提下,对习题的形式和内容作适当的修正,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有意识的把学生引入一种解题的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提问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超常发挥,使智力能力发挥最大效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原则。
数学课本身是比较抽象和少生动的课程,再加上问题过于呆板、机械,“应声虫”异口同声“是”或“不是”,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有艺术性的提问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有效提问应具有科学性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也应该有个大概的范围,而不是放任自流的,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对于学生生的回答,教师要有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的反应足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及时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出示了一张长方形纸片,问学生:“这是什么形?”“这个长方形有几个面?”使他所料不及的是,大部分学生回答:“有两个面。”怎么一个平面图形有两个面呢?教师叫一名学生上讲台,让他把这两个面指给大家看。这名学生指了指纸片的正面,又指了指纸片的背面,说有两个面。教师一怔,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考虑了一会,转身把纸片往黑板上一贴,问:“现在有几个面?”这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只有一个面。这位教师虽然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只有一个面”的结论,但以上教法只是回避、掩盖了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反而引起了学生的疑虑:“长方形到底有几个面呢?”以上结论的得出也是很勉强的,没有达到教学目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问题就出在教师提的问题不妥当,是错误的。

四、有效提问应具有层次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有坡度,这样学生才可以顺着教师的思路,逐步推进。同时数学知识结构又是严谨的,系统性强,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相近的问题情境,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设计梯形式问题。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了用割补法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策略,于是我进行了以下几个问题逐个提问,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解决问题。①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②用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能否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③动手测量数据,填写操作实验报告,找出求一个三角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五、有效提问应具有整体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涉及到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实践证明,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时常会遇到,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听不懂或不会时,常常把问题压在那里,不及时提出来解决,这除有平时养成惰性习惯的因素外,可能存在着老师讲解或设计的问题没有面向全体造成的,在课堂上,通常是老师问:“好不好?”“好!”“是不是?”“是!”“对不对?”“对!”等一问一答或问“谁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而台下一片寂静,胆子大一点的孩子会回答“没有了”。这样的提问方式看似面向全体,但实际存在学生不懂的问题都被优等生所掩盖。固然老师在提问时应考虑问题要有一定难度的同时还要兼顾广度,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由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暂时后进生对问题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而随着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我们教师要勤思考、多探索,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