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大学德育 >高校辅导员化现状和对策

高校辅导员化现状和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12766 浏览:5584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日益突显,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任务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文章介绍了当前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了进一步加强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作者简介]张桂花(1966-),女,河南巩义人,郑州师范学院政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郑州450044)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87-02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包含两个过程:一是辅导员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二是辅导员群体为争取专业地位不断奋斗的过程。它们分别侧重个体和职业两个方面的专业化,共同构成了辅导员专业化的外延。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任务被提到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udooo.com

重要位置。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取得很明显的成绩,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成因复杂,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步伐还是要求不断加快,以适应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要求。

一、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1.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得到重视。党、国务院和国家教育部门多次下发文件,部署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精神和有关要求。2004年8月,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公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2005年1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随后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专门把对辅导员配备数量的要求纳入,这些政策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2.辅导员队伍做到质量并重。随着新进大学生群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他们在健康成长、早日成才、顺利入职及实现价值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为了向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怎么写作,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中心、学习指导中心和生活指导中心等专门机构纷纷建立,并且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有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专门怎么写作于这些机构。各学院、专业按学生人数配备专任辅导教师,从数量上保证了日常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需要,而上岗前和工作后不间断的专业培训在质量上提升了辅导员工作水平。另外德育评估中对队伍构成的职称比例和新入职的辅导员提出的党员资格和研究生学历从门槛上保证了队伍有较高的素质。
3.辅导员岗位得到更多人青睐。从薪酬上看,辅导员教师的福利待遇高于教师,并且高于同级别的行政人员,这对一些热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老师提供了经济的保证。另外在日竞争益剧烈的就业状况下,它成为更多毕业生眼中的“香饽饽”,根源于这个岗位的社会美誉度和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
4.辅导员专业化具备强大动力。高校辅导员们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引领者都有提高自身价值的强烈愿望。他们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获得更多更好的认可就必须通过专业化发展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使高校辅导员素质专业化的实施具备了积极的主观需求,也使辅导员专业化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另外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的已有成果为辅导员专业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我们加快辅导员专业化的进程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1.对辅导员岗位的认识欠缺。认识的欠缺表现在定位不准及岗位职责不明确。辅导员应该是教育、管理和怎么写作的有机统一,担当着政治上的指路人、思想上的引导者、管理上的核心者和心理上的整合者等多重角色。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辅导员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处理诸多事务性工作,如心理、学业、就业、情感、交往、资助等,这说明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没有明细规定。结果是几乎有很少精力来完成其核心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2.辅导员队伍配备的数量和结构存在偏差。和国务院文件中明确提到“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配备,保证每个院(系)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的规定,在实际落实中却没有完成。目前50%的高校按规定配备了专职辅导员,一些学校辅导员与学生比例最高的达1︰560。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三个方面。具体说就是年龄层次中中年教师少,职称结构总体偏低,学历结构中新进人员不低,但原有的则一般。
3.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要求。由于目前高校辅导员所学专业五花八门,多数来自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他们本身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就没有科学的观点,也缺乏分析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学生需要及时有效的辅导和怎么写作援助时显得力不从心。对学生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存在困惑和不理解,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怎么写作和指导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事实上辅导员是需要很高的政治水准和理论素养,有较高的实际管理水平的,否则很难担当起这份职责。
4.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新进毕业生把辅导员工作当做跳板,或者部分在职教师当做逃避专任教师教学压力的替代,导致一些辅导员并没有把辅导员当做自己要长期经营终身付出的事业来对待,导致他们不能长期安心工作或不能潜心研究和全情投入,这大大影响了这支队伍的质量,并且带来了队伍进出频繁及心绪不定的特点。

三、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不足的根源

1.重视不够。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也有从业者本人对工作的使命感及素质要求的轻视。缺乏认同感的结果是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被边缘化,并且把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功效也简单化、庸俗化。对工作的要求不高,不断提升专业的素质动力不强,工作不力成为不可避免。
2.职业化道路不畅。目前辅导员职称评定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两点:一是辅导员还没有一个单独的职称评定系列,导致在参与学科相关专业进行评定时必然处于劣势;二是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与同期毕业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同台竞技,职称评定上困难很大。辅导员多数是青年人,他们具有很强的成才意识,但归属感、社会身份认同感的缺乏,导致辅导员都在为换岗做准备,职业化就成为空话。
3.管理机制不健全。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都制定了《辅导员工作条例》《辅导员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考核程序以及工作职责、地位、待遇等,但在具体运作中仍然存在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现象。不管是选聘机制、考评机制,还是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规范性、科学性、效果性和保障性的不尽如人意。
4.辅导员在职培训不到位。新时期新形势对辅导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一些辅导员自身的生活阅历决定了他们在担负“人生导航”职责时存在一定局限,往往“辅”有余,而“导”不足。这就需要及时地培训,满足辅导员修养、能力提升的多重需要,更需要有一个好的平台给他们提供交流和提升的空间。但很多学校的辅导员培训仅留在入职的基础层面,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体制。
5.外部环境的杂多变增加工作的难度。大学生是最敏锐的群体之一,经济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多层次性、以及在剧烈变革时期多种社会矛盾交织,尤其是面对学生求知、求新、求乐、求助的多种需求,还由于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必须直面许多的新课题。而大学生本身的变化状况很容易使他们因为学习成绩、人际关系、情感、疾病、就业等而导致情绪、精神或心理方面的问题,这更加剧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

四、推进高校辅导员素质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提高认识是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首要前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是人的因素。只有把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放到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的高度,才能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组织保证上,各高校要建立党政领导“一把手”责任制,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有专人分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牵头成立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组织的强有力的领导,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建立健全分级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狠抓落实,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指定思想上,高校各级领导应该达成共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但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本来要义。因此要把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放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来对待,把部署、落实和督促体现在学校工作中,不可忽视。在发展路径上,要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校培养后备干部、培养未来学科带头人统一起来。从战略意义上说,对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德育的时效性以及维护高校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长效机制。
2.健全各种制度是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有力保障。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现有效管理的保障。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所需要规范的制度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要明确队伍建设目标,明晰辅导员岗位职责和要达成的工作目标。要真正建设一支高校辅导员队伍必须设立明确的建设目标,包括数量目标、结构目标和素质目标等。任何职业、岗位所起的作用也都是有限度,所以一定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岗位职责界定了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操作要领及要完成的各项任务,而工作目标则诠释了在此岗位上应达到的高度或者可以理解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状态。高校一定不要把辅导员岗设成全能岗,而是从实际出发为辅导员工作提供努力的方向、行动的标准和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为切实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科学评价辅导员工作业绩奠定基础。
其次要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成长中的各项制度。“选、育、用、留”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核心内容,在辅导员队伍成长中的各项制度涵盖了在人才的选拔、人员的培训、人尽其才的使用和激励制度留下人才等方面在推动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中制度依据。这些制度包括按照“高进”要求并结合队伍培养发展目标,制定辅导员选聘的基本制度;以建设学习型辅导员团队为目标,建立必要的业务培训制度(新留、新任辅导员培训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案例讨论制度等,校、院两级辅导员集中交流制度);旨在不断激发辅导员的职业(岗位)荣誉感和自豪感的科学的公正的评价考核和激励制度。另外就是确保辅导员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相关制度,为专职辅导员畅通多种职业选择的通道,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相关制度(职称单列、薪酬倾斜等)、从辅导员中培养和选拔学校管理干部的制度(人才梯队计划)、有利于今后辅导员转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的相关制度。
3.加强辅导员自身建设是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关键。作为专业化队伍的主体,辅导员自身的建设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术素质、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对辅导员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辅导员要政治过硬。“打铁须得自身硬”,教育者须先受教育。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一切,坚持科学发展观,做最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第二,辅导员要专业精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可循,学生工作也有它自身的逻辑,应该把握学生工作的科学规律。千变万化的社会背景下,以家庭条件、个性心理、认知情感、发展需求各不相同的学生为工作对象的辅导员,就必须是全面手。精通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运用管理学、运筹学的方法,借助社会学的工具,在丰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修养的基础上,完成为学生指引方向、解除困惑、修正错误的人生导师的职责。第三,辅导员要热情洋溢。工作的对象正处在身心发展快速变化的时期,同时他们又是最富有梦想和人生的人。这就要求辅导员本身就是个对工作、对生活富有,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感情就是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大量而复杂的工作无疑会带来身心的疲惫,因此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把育人工作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去追求。热爱学生,热爱交流,勇于克服各种困难,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待每一天的工作。第四,辅导员要实践锤炼。俗话说言传身教,最有说服力的教师是能有的放矢解决学生成长困惑的老师。这对老师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提高能力的过程是教育实践和参加社会实践统一。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做实践的先行者,深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情民意,积累较为深厚的人生阅历。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最关心的思想、政治、生活、工作、学习和就业等问题解疑释惑,帮助他们顺利进入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外部大环境还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都为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我们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创新和发展,获得第一手真实可信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的专业化研究取得积极的成果,进一步来怎么写作于当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专业化工作,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佟庆伟,秋实.个体素质结构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6]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黄蓉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李正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