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电子商务 >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管理结论

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管理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6241 浏览:2199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国内新环境,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够人性化的弊端。要想增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观念、出发点等方面做到人性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人性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考虑人性的需要,以人为本,真正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看重并促进实现人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凝聚了共识,动员了尽可能多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包括大学生群体,他们也是我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和依靠力量,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和政治态度也是检验我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试金石。
但是,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明显的弊端,表现之一就是不够人性化。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性有余而现实性不足,政治色彩过强,基本道德建设欠缺。下面笔者简要分析我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人性化的表现以及改善的对策。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洞,结构僵化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十分陈旧、抽象,与现实世界严重脱节。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属于喊口号和讲大道理,重视教育的形式而忽视教育的本质。①难怪许多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现实结合不够,没有回答学生普遍关心和关注的一些问题,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过于遥远,无法激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亟待加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政治教育”,但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包含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些也是不可忽视和偏废的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道德建设一直差强人意,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公共道德建设等一直没有取得大的成效,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事件折射了全社会的诚信现状,一些极端事件如“小悦悦”被汽车碾过,十几个人漠然视之;药家鑫事件令人质疑个别大学生心目中是否还有道德底线;“我爸是李刚”事件让人看到了当事人心中已无对道德的敬畏,只是充斥着权力的傲慢和嚣张,等等。这些事件以反映了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包括对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

2.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守旧,不够科学,没有与时俱进的发展

这突出表现在进行榜样教育时所持有的“完美观”、“理想观”、“重义轻利观”等,有时不合实际,没有坚持科学性。传统的榜样教育在榜样的选择上过于倾向“高、大、权”式的完美人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和感染群众。其实这种观念和做法恰恰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为不够真实,甚至故意拔高,不能引起群众共鸣。
但是,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更新过去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理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符合的、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和时怎么发表展趋势的新观念、新理论,把尊重人的需要,特别是自然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我们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例如,将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与“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结合起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与人性化。社会要持续发展,德育也必须可持续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德育的核心原则,批判和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德育资源,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展创新,从而赋予德育以‘发展性’,使受教育者形成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道德水准和道德规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②对大学生来说,就是要在照顾到个人合理利益的同时,充分考虑到集体利益和肩负的社会责任,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努力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
“在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我们要兼顾道义和功利”,“根植于人性深处的道德动因是多元的,多元的道德动因彼此共存、共同维系着现有的社会秩序”。③人性是复杂的,道德动机也是复杂的。例如对于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行为,许多人颇有微词,但笔者认为,只要是慈善行为,确实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就是值得嘉许的。至于行善的方式,我们不必因为受到“行善要低调、做好事不留名”的观念影响而对行善之人嗤之以鼻,因为这只是方式,带有其个人色彩,是因人而异的。

3.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挫伤了大学生的积极性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人性化的另外一个表现是没有坚持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他们的身心特点、动机、需要、利益出发,过多从政治需要、社会需要等出发来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不强,达不到教育效果。主体性是“由于人在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体势作用或动态的功能特性,是对受动性的扬弃、超越”。④一个人的德性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或者主要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主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解决一系列的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实践性,与丰富的生活相联系,缩短与大学生的距离。
以课堂教学为例,“还有不少环节没有做到从学生出发,而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理论观点陈旧,与实际生活差距太大,不能有针对性地解释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现象;在方式上方法上,命令、说教的口吻多,引导、启发的做法少。具体地说是理论灌输多,实践操作少,重视规范约束教育,轻视个人需要养成,强调服从、集中观念,淡化平等、意识,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忽视教学效果”。⑤
在道德教育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方面,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造就道德主体,即造就具有自主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道德是贯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追求,道德作用的发挥乃至其存在的价值无不以主体性的发挥,以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因此,强调主体性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特征之一,道德教育方法的选择也应有助于受教育者自觉性的培养和道德自律的达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不是学生的需要,我们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层次性,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生活实际和认知发展水平,将学生成人化,采用高调宣讲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结果是实效性差,难以为学生所认同,无法激发其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要。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摒弃,代之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道德教育的目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① 武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

1.24;

② 姚春雷,侯蔚.试析发展性德育的理性归因.[J].高等农业教育,2007.8;
③ 彭怀祖.关于道德动因多元的研究[J].理论学刊,2008.11;
④ 陈志尚.人学理论与历史·人学原理卷[M].北京出版社,2004:144页;
⑤ 王新文.走出困境:制约高校“两课”教学的因素及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

7.第25页;

作者简介:
张鹏(1988-),南通大学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二,研究方向:大学生榜样与偶像。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