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质量 >简述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简述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29091 浏览:13273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常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浅析;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施工难度大,流程繁杂,工序交叉,一环紧扣一环。不管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还是混凝土运输、拌和、浇筑,施工工法选取等环节均需加以精心的策划与组织。一旦有环节出现意外事件,最后均会影响到成品混凝土的外观,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把住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源头及其产生原因这个关口,并应用预防手段将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1 常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1.1凹痕与麻面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最易出现凹痕与麻面这两大质量问题,其成因包括:(1)木模板不够湿润,混凝土表面缺水;(2)混凝土浇筑下料过程中模板面上溅浆,若未及时清理,浆液将会给模板造成污染,最终使模板麻面。针对以上两大问题,对策:应先以凿石锤或凿子打毛模板,并以钢刷进行清理;紧接着用清水再三清洗,擦拭干净修补区,让其附近存在至少150mm的湿润区域,直到修补区浸透为止,使混凝土饱和,然后在修补基面上刷一层丙乳基液。最后,以批灰刀将预缩砂浆逐一地用力抹上挤压进亟待处理的区域,再用铁抹子对其表面进行8至10次压平,搞好后用湿麻袋覆盖,2小时后洒水进行28小时的养护。

1.2错台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错台问题也时常会出现。模板形态出现变化,局部不够平整。错台问题的出现,将会给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若错台处在过流面,则会加大混凝土表层的粗糙比重,导致水头损失现象出现。其主要原因有:(1)安设好模板后接缝处调整未曾做到位;(2)在安设模板时,相邻着的模板之间的接缝处的缝隙大,且存在很大的高差;(3)模板的使用频度较大,周转次数繁多,若维修不够到位、及时,则会致使边角部位局部不够平整。
对策:在安装模板时应加大对过程的控制力度,严守施工规范进行实践,并严控模板的平整度;尽可能地减少模板的周转次数;而对于出现错台之处,则应先凿除突出的混凝土,保存大概五厘米的厚度,再采用角向磨光机的碗式磨片实施打磨处理。对磨除后的坡度的控制:垂直水流方向,平行水流方向1/10。此外,磨除之后的混凝土表层应满足和成型混凝土顺当地连接这一基本要求。

1.3泌水

会出现泌水现象,其成因:(1)矿粉与粉煤灰的细度太粗;(2)拌和时间比较短暂,且料拌和的不够均匀;(3)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比较差劲;(4)拌和物有着很大的坍落度;(5)碎石石粉级配不恰当,数量太多。
对策:保证拌和均匀及其时间充裕;严控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混凝土拌和物有一个较好的和易性;精心做好试验检测砂石骨料的工作,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

1.4挂帘

在新老混凝土接合的施工缝处,因模板缝封堵不够严实,导致后浇混凝土的水泥砂浆流往先浇混凝土表面而凝结成不够平整的混凝土表面问题。为此,施工人员当选用角向磨光机对挂浆部位的混凝土表层进行轻微地打磨,以磨出浆皮。

1.5蜂窝

蜂窝出现的原因包括:(1)混凝土拌和的均匀度与时间以及其和易性均不尽人意,砂浆无法充分包裹石子;(2)混凝土配合比不够精准,或用水量不精准或石、砂、水泥材料计算出错,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石子多,砂浆少;(3)振捣棒钢筋密集处或浇筑边角处,振捣不够密集;(4)混凝土下料高差大,管控不恰当,致使混凝土骨料分开;(5)模板接缝做得不到位,抑或是模板不够牢固,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模板会跑摸、移位,使得烂根、漏浆状况出现;(6)无法让砂浆充分包裹石子,从而出现蜂窝;(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分段、分层不显著,振捣够严密、牢固,漏振而产生蜂窝。
对策:应首先以锤子与铁杆凿除蜂窝处的松散混凝土,直到紧实的混凝土露出来为止。然后以压缩空气与高压水再三冲洗,将混凝土饱和面干才停止冲洗。紧接着选用丙乳基液水灰比为0.4、0.45的浓水泥浆涂抹表层,从而便于混凝土和材料的结合,再采用批灰刀把干硬性高强度预防缩砂浆分层回填和原混凝土表层齐平,之后以皮锤对砂浆进行再三敲击,用钢丝刷对各层修补刷毛结合提供便利条件。填平之后,实施收浆抹面。但是,在收浆抹面过程中,应当和附近成型混凝土平顺连接,把它和附近混凝土之间的缝隙紧密地结合起来。挂掉修补材料初凝后剩下的砂浆之后,用铁自中间往周遭最少刮八次以收平表面,且解决好混凝土和修补面的结合缝。最后,利用湿麻袋覆盖2至4小时之后进入长达28d的洒水养护阶段。

1.6气泡太多

气泡太多的原因有:(1)混凝土若存在抗冻指标要求,则一定要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掺入引气剂,从而在内部形成气泡。施工人员在振捣混凝土时,若没有做到位,气体就不可能被引出,致使混凝土表层产生大量气泡。当然,砂子的细度过大也是气泡过多的又一主因。再加上外加剂的引气剂称量不太准确、掺入量太多,使得气派数量更多。此外,现场振捣所花时间不充分,漏振、欠振,促使气泡的数量增加。
对策:在确保符合混凝土抗冻性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引气剂的掺入数量;不可太过严格地对砂子的细度模数进行管控;在拌和的过程中确保外加剂掺入量精确;加大对现场施工的振捣力度,确保振捣时间充足、施工周全,以防少振、欠振等情况出现。而针对超标准的气泡,应当率先凿成高于20mm深的坑,然后用预缩砂浆加以填补。

1.7裂缝

按裂缝的深度与宽度来对裂缝进行划分的话,通常可划分成四类,即:I类为细微裂缝或龟裂,缝长L不低于50小于100cm,缝深不超过30cm,它基本上不会给结构应力、安全性以及耐久性产生影响,却会影响外观质量。如果养护工作做得不够周到,就会扩大裂缝的缝宽;II类为表面(浅层)裂缝,缝长L不低于100且小于200cm,缝深h不低于100cm,且其厚度不高于结构厚度的1/4,故会给结构应力、安全运作以及耐久性带来一定的影响;III类为深层裂缝,其缝长处于2至4m的范围内,

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udooo.com

且其深度为1.5m,会极大地影响到结构应力、安全性以及耐久性;IV类为贯穿裂缝,其表层缝宽不低于0.4mm,缝长L超过4m,裂缝大于2个浇筑层或者裂缝贯穿仓面,让结构应力、安全系数以及耐久性低于临界值。
裂缝的成因包括:(1)表层裂缝因气温骤降期温度变化大以及保温效果不佳等而衍生出来;(2)IV类贯穿裂缝通常是源于荩础约束力太大;(3)因干缩与沉缩,形成细微裂缝或者龟裂;(4)III类深层裂缝起源于气温冲击太大再加上保温效果不佳抑或是内外温差太大。
对策:结合工程的实践经验,不处理II类与I类裂缝,但得看II类裂缝所处的工程结构部位的差异实施表面保护处理。通常来说,冬季以及裂缝出现“死缝”后是裂缝处理的最佳时机。然而,对已出现的IV类与III类裂缝,应充分结合化灌以弹性防水材料加以处理。

3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应严控混凝土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特别是细节问题更应加大关注力度。若细节问题未能控制好,小则会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大则会引发质量事故。此类质量问题除了会对工程的总体美观造成影响外,还会影响到工程的使用性能、结构性能、安全性与耐久性。本文作者通过对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成因的详细分析,给出并应用相应的处理与预防手段,从而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把工程的质量水准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曹润邦,徐宁,韩志华.浅述水利施工中砼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0).
刘汉义, 陈德先. 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魅力中国,2011(2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