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古代文学 >论语能语言学框架下中美《宪法》语篇比较与文化

论语能语言学框架下中美《宪法》语篇比较与文化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19839 浏览:845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美国《宪法》两个法律语篇为探讨对象,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比较语言学以及语言文化学为论述框架的指导下,利用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论述作为主要探讨手段,采取整体观照的宏观探讨与特定角度的微观剖析相结合的办法对两部宪法全面综合地进行语篇浅析与比较。基于文化是决定语篇构建方式的主要因素这一认识,本论文又以文化学的角度,对两个法律语篇的不同语言结构特点进行文化诠释,旨在找到语言体现法在文化参数下的依据,在确定语言具有内在的“文化功能”的同时,初步构建了一个“语言——文化”比较探讨框架。全文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探讨背景、探讨内容与策略以及探讨的作用,并指出本论文作为一种尝试性的探讨所具有的革新之处。第二章以语篇浅析、比较语言学和语言与文化三个角度进行了文献综述,对前人的探讨进行一番详细的梳理,旨在使本论文的探讨更为独特与全面。第三章是本探讨的论述框架,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和语言的文化视角三个方面,其中又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语言学特点、比较材料与比较基础的确定、以及语言世界观这三点为主要强调部分。对以上这些论述框架的论述,构成了本论文语篇浅析比较和文化诠释的基础。第四章是语篇浅析比较部分。本章以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为主要探讨手段对中美宪法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语篇浅析,主要包括经验功能中及物性历程类型、人际功能中语气和情态、语篇功能的主位结构、语态特点等方面,并在宏观层面上进一步浅析两者衔接手段及语序的不同特点。比较探讨表明,处于不同文化视阈下的中美宪法语篇语言表达形式具有很大的差别。第五章根据语篇浅析比较的结果,首先进行了基于语言比较下的语言文化探讨框架之初步建立,这包括提出语言具有“文化功能”、选择并设定语言比较条件下的文化参数、以及建立语言文化比较探讨框架。然后根据所建立的框架,以设立的自然地理与历史、哲学观、社会规范系统与宗教观、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思维方式这五个参数入手,对上一章的语篇浅析比较的结果进行文化作用上的诠释,进一步证明语言与文化两者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也印证了语言具有“文化功能”这一论断。第六章是结论,包括本论文的相关特点和不足之处。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论文语篇比较浅析论文文化论文法律语篇论文

    致谢5-7

    Acknowledgements7-10

    摘要10-12

    Abstract12-14

    目录14-17

    图表目录17-19

    第一章 绪论19-24

    1.1 引言19-21

    1.2 探讨对象与探讨策略21

    1.3 探讨革新点21-22

    1.4 探讨作用22-24

    第二章 文献综述24-53

    2.1 语篇浅析24-36

    2.1.1 语篇的定义和性质24-28

    2.1.2 语篇浅析的形成与进展28-31

    2.1.3 语篇浅析的性质与探讨策略31-34

    2.1.4 我国语篇浅析探讨概况34-36

    2.2 比较语言学36-45

    2.2.1 比较语言学的源起与进展36-38

    2.2.2 国内比较语言学的探讨情况38-40

    2.2.3 英汉语篇比较探讨40-45

    2.2.3.1 语篇比较40-42

    2.2.3.2 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英汉语篇比较42-45

    2.2.4 前景与展望45

    2.3 语言与文化45-53

    2.3.1 什么是文化?45-47

    2.3.2 语言与文化的联系47-49

    2.3.3 语言与文化的比较探讨49-53

    第三章 论述框架53-106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53-87

    3.1.1 作为适用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53-59

    3.1.2 元功能思想59-82

    3.1.2.1 概念功能61-67

    3.1.2.2 人际功能67-71

    3.1.2.3 语篇功能71-79

    3.1.2.4 元功能思想的论述依据79-82

    3.1.3 语篇的衔接82-85

    3.1.4 语篇浅析与系统功能语法论述的建构85-87

    3.2 比较语言学87-98

    3.2.1 语言比较的一般论述与策略87-93

    3.2.1.1 语言的可比性87-92

    3.2.1.2 比较语言材料的选择92-93

    3.2.2 比较途径93-98

    3.3 语言的文化视角98-106

    3.3.1 语言观——洪堡特与韩礼德98-102

    3.3.2 萨丕尔——沃尔夫检测设102-106

    第四章 中美《宪法》语篇比较探讨106-155

    4.1 比较语料介绍及比较范围106-111

    4.1.1 比较语料介绍106-108

    4.1.2 比较的具体范围108-111

    4.2 第一部分浅析与比较111-131

    4.2.1 及物性浅析与比较111-116

    4.2.2 人际功能比较116-126

    4.2.2.1 语气比较116-122

    4.2.2.2 情态比较122-126

    4.2.3 语篇功能比较126-131

    4.2.3.1 主位结构比较126-128

    4.2.3.2 信息结构中的语态浅析比较128-131

    4.3 第二部分浅析与比较131-148

    4.3.1 及物性浅析与比较131-135

    4.3.2 人际功能比较135-143

    4.3.2.1 语气比较135-140

    4.3.2.2 情态比较140-143

    4.3.3 语篇功能比较143-148

    4.3.3.1 主位结构比较143-145

    4.3.3.2 信息结构中的语态浅析比较145-148

    4.4 宏观语言结构比较148-155

    4.4.1 衔接——形合意合的辩证观148-151

    4.4.2 语序及句子结构比较151-155

    第五章 中美《宪法》语言异同的文化剖析155-189

    5.1 基于语言比较下的语言文化探讨框架的初步建立155-161

    5.1.1 以文化视角看语言——语言的文化功能155-157

    5.1.2 语言比较下的文化参数设立157-159

    5.1.3 语言文化比较探讨框架的初步建立159-161

    5.2 两部《宪法》语言差别背后的文化诠释161-189

    5.2.1 自然地理与历史161-165

    5.2.2 哲学观165-172

    5.2.3 社会规范系统与宗教观172-177

    5.2.4 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177-181

    5.2.5 思维方式181-189

    第六章 结论189-196

    6.1 本论文的主要特点189-194

    6.2 不足和有待改善的地方194-19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