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经济学 >分工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分析站

分工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分析站

收藏本文 2024-01-22 点赞:9603 浏览:359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 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区域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单元在这一潮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被人们所熟知并且得到政府部门、实业界和学者等各界人士的重视。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三大区域之一,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大经济增长极之后的第三大增长极,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时期,国家出台了一些支持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比如将天津滨海新区定位为与上海浦东、深圳开发区并列的国家级开发区,从而将滨海新区的开发与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次国家发改委2006年编制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标志着国家对京津冀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口号。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是打造我国经济增长极、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还是协调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手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是区域产业一体化(叶堂林,2011),也就是区域内的产业实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状态。区域内产业形成分工合理的新型产业分工体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区域内产业竞争力,乃至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区域产业发展过程,是一个新旧更替的过程,区域产业分工与布局最先从不合理的状态转变成为分工与布局合理的状态,势必要伴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即某个地区落后的或者被淘汰的产业需要转移到其他适合的地区发展。
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分工与产业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祝尔娟(2009)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产业合作、整合与升级存在良好的现实基础。邢子政等(2009)也认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并不严重,从三次产业这种比较大的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相似度比较大,但是从工业行业内部或者更细分的工业内部的优势产业来看,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并不大。可见京津冀区域具备良好的产业合作的条件并且产业一体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那么,经过这些年国家政策的调控和经济发展,京津冀地区产业一体化实现到什么程度了呢?京津冀地区产业一体化的分工现状如何呢?京津冀地区是否存在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该地区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的特点如何?上述问题成为学术界乃至各级政府普遍关心的焦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京津冀地区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产业份额的结构变化来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现状与演变过程,并且分析产业在区域内的转移情况,以期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以及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为推动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二、 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实证研究

1. 地区间专业化指数。本文借鉴大多数学者(Krugman,1991;梁琦,2004)用的地区间专业化指数构建方法,计算公式为:
Zij=■|xki/xi-xkj/xj|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1)
其中,k表示产业,i,j分别表示地区,xki和xkj分别表示地区i和j的k产业产值,xi和xj分别表示地区i和j的总的工业产值。如果两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那么这个指数为0,反之,这个指数为2。指数越大,说明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差异越大。
本文所用的数据是以二分位分类的工业产业数据,来源于国研网。所用的数据从2003年~2011年,之所以选择2003年开始,是因为2003年开始使用新的行业分类代码,国研网的分行业统计数据也从2003年开始。
2. 各地区间专业化指数。从表1中可以看出,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在2003年~2011年呈不断上升趋势,说明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该区域的两个最重要城市间的分工和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同时也可以看到,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在三个城市之间的专业化指数里是最低的,众所周知,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区域的两个超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比较接近,导致北京和天津的工业结构也比较类似。北京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在2003年~2008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2003年为0.83,到2008年达到0.94的高水平,说明北京与天津的分工水平一开始就比较高,并且随着一体化进程分工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2008年~2011年,专业化指数在0.90~0.94之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原因可能是北京与河北的专业化分工在2008年达到0.94的高水平之后,难以进一步提高。天津与河北的专业化指数在2003年~2006年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不断下降趋势,说明近些年来,天津与河北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竞争大于合作的现象,原因可能是天津自身的发展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还有吸纳产业发展的空间,导致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天津和河北省竞争从北京市或者其他地方转移过来的产业。
以Krugman和Venables(1995)、Puga和Venables(1996)为代表的学者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研究产业转移理论,根据该理论,产业首先集聚在一个大城市,当这个大城市集聚程度达到饱和之后,产业从这个大城市转移一部分到第二大城市,因为第二大城市由于规模经济更加接近第一大城市,是承接从第一大城市转移产业的最佳地点。当第二大城市也达到饱和时候,产业将会从第二大城市转移到第三大城市,以此类推。北京市是京津冀区域最大城市,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的地价、房价和工资等不断上升,显示出北京市的集聚程度达到或者接近饱和状态,北京市需要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或者在产业链中地位比较低端的产业转移出去,根据产业转移理论,北京转移出来的产业最容易转移到天津,其次才是河北。从京津冀内部各地区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变化趋势来看,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不断上升并且幅度最大,而北京与河北的专业化指数虽然也有上升但是幅度不大,说明三个城市之间的分工主要发生在北京与天津之间,或者说北京的产业转移主要转向天津。天津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在2006年~2011年之间呈不断下降趋势,也进一步说明了,随着北京市的产业逐渐向天津市转移,使得天津市的工业结构与河北省的工业结构越来越大。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与北京相邻的周边河边地区比如唐山和秦皇岛等地建立工业园区主动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未来河北和天津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有可能会呈上升趋势。 3. 京津冀各地区工业产值份额演变情况.本部分通过分行业的工业产值比重份额来进一步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情况,试图找出哪些行业已经转移,哪些行业正在转移。表2是京津冀内部各地区分行业的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可以看到,2003年,北京市有优势的产业有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可见北京市的工业中优势行业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天津市产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可见天津市优势行业除了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之外,还有资源型行业;河北省有优势的产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疗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可见河北省的优势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

学位论文www.udooo.com

型行业。
到2007年,北京市除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其他绝大多数行业的比重都下降。天津市行业产值比重上升的行业有饮料制造业、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他绝大多数行业产值比重下降。河北省行业产值比重上升的行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可见,从2003年~2007年之间,北京市一些行业在逐渐退出或转移出来,转移到河北、天津或者其他地区。
到2011年,北京市除了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之外,其他产业均有所下降,说明北京市的工业行业再继续退出和转移出来。天津市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的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造纸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河北省产业比重上升的行业有非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可见,2007年~2011年之间,北京市绝大多数行业进一步转移出去;天津市转移出去的行业不多,而且有许多行业在转移进来;河北省的产业正在承接北京市和其他地方转移出去的产业从而得到快速发展。
从各行业产值的加总起来的比重来看,北京市工业产值比重从2003年的0.29下降到2007年0.26,到2011年下降到0.19,可见2003年~2007年间,北京市的工业产业转移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转移的规模还不大,2007年~2011年间,工业产值比重下降幅度明显,下降了7个百分点,说明这一阶段是产业转移的快速时期。天津市工业产值比重2003年、2007年和2011年分别是0.29、0.28、0.28,说明天津市在这两个时间段几乎没有发生产业转移,因为天津市自身的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还没有达到像北京一样的饱和状态,一定程度上还是扮演承接产业转移的角色。河北省工业产值比重2003年~2007年间从0.42上升到0.46,上升了4个百分点,2007年~2011年间从0.46上升到0.52,上升了6个百分点,可见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在后一阶段发展更加迅速。从这两个阶段的产业转移综合比较来看,也可以看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在2007年~2011年间得到快速发展。

三、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以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产业份额的结构变化方法来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现状及其演变过程,得出北京与天津、北京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天津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低。从2003年~2007年之间,北京市一些行业在逐渐退出或转移出来,转移到河北、天津或者其他地区。2007年~2011年之间,北京市绝大多数行业进一步转移出去;天津市转移出去的行业不多,而且有许多行业正在转移进来;河北省的产业正在承接北京市和其他地方转移出去的产业从而得到快速发展。总的来看,北京是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而天津产业转移得很少,因为天津市自身的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还没有达到像北京一样的饱和状态,还是扮演承接产业转移的角色。
基于此,京津冀地区应该更加注重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进一步引导北京的产业很好的转移出来,同时为天津和河北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与此同时,天津和河北之间应该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分工与合作,天津不能盲目的追求短期利益而将北京转移出的产业都承接过来,不要与河北争抢从北京转移出来的产业,而是有选择性的承接。
参考文献:
1. Krugman, Paul, Geography and Trade,MIT Press, Cambridge,1991.
2. Krugman, P, and A.J.Venables,Globali- zation and the Inequality of Nations, Quar- te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857-880.
3. Puga, D.and A.J.Venables, The Spread of Industry: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Economics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 rnational Economics,1996,(10):440-454.
4. 梁琦.中国制造业分工、地方专业化及其国际比较.世界经济,2004,(12):32-40.
5. 叶堂林.“十二五”期间京津冀区域产业升级与整合研究.开发研究,2011,(1):23-26.
6. 祝尔娟.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经济地理,2009,(6):881-886.
7. 邢子政,马云泽.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倾向与协同调整之策.现代财经,2009,(9):50-5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号:11&ZD049)。
作者简介:全诗凡,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06-1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