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 >试议实证上市公司技术革新能力实证怎么

试议实证上市公司技术革新能力实证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3-30 点赞:5214 浏览:148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技术创新能力理论基础上,以2011年我国中小板制造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实证地分析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影响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专利数量,投入强度等。
关键词:上市公司 技术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1.引言
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首先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国际上对技术创新研究已近半个多世纪,但提出技术创新能力并加以研究却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目前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仍处于探索中,尚未形成统一理论。(傅家骥,1998)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的核心,他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应分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李龙筠,谢艺;2011)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前沿研究,从组织学习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组织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等维度构建指标衡量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为上市公司创新能力提出了评估标准。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正处于探索之中,上市公司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群体及推动力量,研究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构成,探究该类群体技术创新的特点,对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积极构建形成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公司绩效水平有重要意义。

2.研究样本与指标说明

2.1研究样本

我国中小企业板制造类上市公司是技术创新的活跃群体,该类上市公司公开信息资料中反映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数据较完整,剔除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数据披露不完全的上市公司,本文共选取了34个来至我国中小企业板制造类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本文数据收集来至于相关证券金融类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巨潮咨询网)、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发布2011年年报。

2.2指标说明

理论综述表明研究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既要考虑到上市公司已有技术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上市公司行业的特点选取研究变量,针对上市公司特点选取如下指标作为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子。
f1:经费占营业收入比例,f2:直接技术创新经费占营业收入比例,f3:上市公司研发与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f4:上市公司本科学历以上人数占员工总数比例,f5:上市市公司已拥有技术专利数,f6:设备资产净值,用上市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扣除折旧计算得出,f7:销售人员占公司职工总数比例,f8:公司营销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来反映。

3.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

3.1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主要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既减少了分析指标,同时减少原指标包含信息的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udooo.com

损失,以下研究主要采用因子分析对样本数据作实证分析。

3.2实证分析

(1)统计分析。为了避免计算结果受指标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基于无量纲化处理过得数据,本文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计算得出KMO统计量值为0.711,Bartlett球形检验p值等于0.000,说明了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也说明具有进行因子分析的必要性。
(2)计算因子方差贡献
从表1中可以看到共有3个因子对应的特征根大于1,因此应提取相应的三个因子。从第4栏中可知,前三个因子已经可以解释原始变量7

1.752%的方差,说明这3个公因子已经包含了原始数据大部分信息。

(3)计算因子得分,得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运用SPSS1

7.0计算因子得分整理如表2。

用I表示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根据表2因子得分系数可以将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函数可以表示如图1。
根据各个因子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到中小板制造类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结论

我国制造类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主要受上市公司所拥有技术专利数、经费投入比重、技术创新经费占营业收入比例、本科以上人数、设备资产净值、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因素中最重要因素是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与市场营销能力。因此,我国上市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加大R&D经费投入、引进高学历层次员工等途径来提高自身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可以通过加大对新产品的营销费与营销人员比例,使其技术创新成果快速的商业化与市场化。◆
参考文献: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李龙筠,谢艺.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能力评估[J].经济学家,2011(03):36-40
作者简介:
袁剑锋(1987-),男,贵州纳雍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创新管理、公司理财方向研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