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管理工程 >试谈园林设计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运用

试谈园林设计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1-17 点赞:7306 浏览:217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作为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其任务就是向人们提供亲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趣的良好氛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她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值得现代园林设计师加以分析研究,并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应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造园思想现代园林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眼界的不断开阔,人类对自然和美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因而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对世界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我们现代的园林设计师能对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加以认真分析研究,并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应用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对现代园林设计肯定大有裨益。

1.学习中国传统造园的自然观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工程技术手段,“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清幽隽永的意境美和完善的园林面貌立足于世界园林艺术之林,被誉为“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是最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但在园林设计时不能仅仅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更要用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比如:园林中的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的道路广场能否兼顾景观与功能使用等等,对这些都要进行理性的分析,不仅能达到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更能合乎自然生态的要求。

2.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检测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检测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②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真与检测、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榭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③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④树木花卉,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3.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技巧

3.1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之美为我所用,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园林地貌是园林的骨架,我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的一大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貌。因此进行园林规划时,根据园林内自然地貌条件的特点,结合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的要求,加以利用和改造,可就低掘池,因势掇山,“宜亭则亭,宜榭则榭”,使之“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使园林中的山水景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其中改造地貌,特别是较大规模的挖湖堆山,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非常大,所以设计时更要考虑到财力等条件,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意境的表达都力求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疏密起伏,自由布局,引造出坡陇坪谷,矶渚洲岛、溪涧池湾、山峦平台、叠嶂错层、林中空地、疏林草地等等。

3.2庭园理水

中国园林讲究“无水不成园”。无论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对水这种自然元素备加喜爱。“一池三山”、“水狭必间其隔”等等都是有关水景的重要理论。水的特性与理水手法主要表现在:①水型美。古代造园家十分注重水型、岸畔的设计,“延而为溪,聚而为池”,利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不同水体形态的对比与交融。例如南京瞻园内南端的水面曲折多变,一侧设大体量水榭;中部水面开阔宁静,有亭台点缀其畔;北端水面最小,但与检测山相伴,深邃而有山林之趣。三个水域以狭长的溪水相连,池岸形态丰富,有贴水石矶、亭台水榭、亲水草坡、陡崖堑路及夹涧石谷

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等多种变化。②动静美。中国园林理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水平如镜的水面,涵映出周围的湖光山色,呈现出扑朔迷离之美。古典园林中的动水,主要是指溪流及泉水、瀑布等,既呈现出水的动态之美,又以水声加强了园林的生气。还有的利用容器蓄水,放于高处,形成人工瀑布与叠水,通过强化水“喷、涌、注、流、滴”等一系列动态特征,塑造出生动的园林环境。③水声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国园林理水还擅长利用水体营造声景,如泉滴潭池,正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使人感受到寂静的存在;流水潺潺使人感到平和舒畅:“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的瀑布轰鸣声,使人感到情绪激昂。古代园林水景中,不乏利用水声成景的例子,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圆明园的夹镜鸣琴、避暑山庄的风泉清听等。还有借助听觉变化,赋予建筑以诗的意境,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取意于“留得残荷听雨声”,而听雨轩则取意于“雨打芭蕉”,点明了水声之美,充分发挥了水综合视听的功能。④映射美。古代造园家擅长运用水的倒影效果将天空云霞、树木、亭台、山石以借景的手法引入其中,使园变得宽广而深远。园林利用水映射成景的手法多样,如“波光粼粼”映射出光的存在:“潺潺流水”映射出地形的起伏;而“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所描述的冰雪场景,则映射出季节的变化。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园林理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构思手法,所塑造的如诗如画的水环境,让世人叹为观止。

3.3步移景异

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在苏州园林中,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退思园集清代园林建筑之长,园内的每一处建筑既可独自成景,又与另一景观相对应。这些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这样的处理手法一方面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层次与变化,另一方面很好地保证了室内景观的完整性,这样就突出了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

3.4植物配置

随着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植物配置作为造园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可以与大自然很好地协调,将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出来,因此,如把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把握得恰到好处,园林绿化树种将会展现出神奇的千姿百态和绚丽的流光溢彩。苏州园林对植物的配置就很讲究,如网师园和狮子林都门前植槐,大厅前后种上金桂玉兰,意合金玉满堂。
结语:
园林是人与自然的结晶。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时代的要求;传统自然园林所固有的快适性,已成为现代城市人人生情趣和文化感性的一种源泉。当今,人们缺乏的是让灵魂回归本我的环境,“一种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认为最美的景致,而情景交融的环境才可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灵魂,因此,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应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汲取中国传统造园思想的精髓,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园林景观设计》李征著气象出版社2001年7月;
【2】《景观设计》杨兆帆张斌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3】《中国古园林》罗哲文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9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