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国外项目管理 >城乡统筹视角下延安市城乡旅游规划查抄袭率

城乡统筹视角下延安市城乡旅游规划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24611 浏览:10910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用“swot”分析法解析延安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旅游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城乡统筹;旅游规划;延安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proceed through a lot of field research,"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resolv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Yan'an Touri, the touri development strategy, development model, spatial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 and make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uri planning; Yan'an
2095-2104(2012)
前言
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发展旅游产业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延安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城乡差距明显、城乡产业关联度低、城镇带动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基于延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城乡统筹的角度研究其旅游规划,对于延安的旅游业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延安城乡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1、优势

延安旅游资源涵盖面广、存量大、丰度高、品位高、价值大、垄断性强,“两黄两圣”旅游资源驰名中外,且国家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多年来也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延安大力的支持

1.2、劣势

受交通条件和地形地貌限制,延安市的旅游景点通达性不佳;旅游开发尚不成熟,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旅游的联动、拉动、推动效应还没得到充分的的发挥,大

源于:免费论文网www.udooo.com

旅游气氛不浓;且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各景区的承载力有限。

1.3、机遇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酝酿实施为延安旅游发展的资金支持、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权利、旅游项目建设、城乡统筹等提供了有效保障;国内外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延安旅游营造了新的不断增长的市场空间。

1.4、挑战

一方面,存在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如井冈山、遵义、榆林、河南新郑市等;另一方面,需协调好旅游资源开发与居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保护等之间的关系。

2、延安市城乡旅游发展战略

基于现状分析,延安应该“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以‘两黄两圣’为主要旅游品牌,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设计各类旅游产品;强化在黄土文化旅游和黄河文化旅游中的中心地位,加强与区域及同类旅游目的地的无障碍合作;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遗产的前提下,将旅游产业与城乡建设相结合,并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建设成为‘陕北的旅游中心城市’,‘陕西省旅游的次中心城市’,‘陕北和陕甘宁晋蒙毗邻地区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中国红色旅游第一目的地’,‘中华民族寻根朝圣的首选地’,‘中国最具魅力的黄土风情和黄河文化旅游地’。

3、延安市城乡旅游发展模式

结合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分别采取以下三种模式或者利用多模式结合的方法实现城乡旅游的统筹发展。

3.1、中心城市旅游辐射带动模式

中心城市旅游辐射带动模式是将中心城市旅游的发展作为以城带乡的切入点,通过对中心城市旅游优先开发,带动其他地域的旅游发展。
适用区域:在市域范围内,充分巩固中心城区及各县城的中心地位,提高其旅游发展的竞争力,以扩大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农产品的需求,并促进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和广度发展,如延安市区,黄陵县。

3.2、城郊检测日休闲旅游模式

城郊检测日休闲旅游模式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改善城市郊区产业形态和产业面貌,促使郊区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
适用区域:此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延安市郊的旅游发展。

3.3、乡村(小城镇)旅游模式

乡村(小城镇)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适用区域:(1)毗邻旅游景区的乡村(小城镇)。(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小城镇)。(3)有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文化景观的乡村(小城镇)。(4)具备民族风情和独特的生活方式的乡村(小城镇)村。(5)拥有特色产业的乡村(小城镇)。(6)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村容村貌优美整洁的乡村(小城镇)。(7)建立了包括生态农庄、高科技农业园、花卉生产基地等的乡村(小城镇)。(8)生态环境优良的乡村(小城镇)。(9)交通要道沿线的乡村(小城镇)。

4、延安市城乡旅游空间布局

基于城乡旅游发展模式,将延安旅游以“一核两心四片,七轴放射拓展,多点联动发展”进行布局。即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和黄土风情、黄帝文化、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以延安综合性旅游中心和黄帝陵南部门户型旅游中心为主、副双核,发展“延安中心红色旅游板块、黄帝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板块、黄土风情文化旅游板块、黄河生态与文化旅游板块”四大旅游板块;特别是建设旅游重点小城镇,搭建起连接城乡旅游业的纽带和桥梁,加强旅游轴带建设,形成中心辐射、放射拓展、多点联动的发展格局。

5、城乡旅游发展对策和实施措施

5.1、统一城乡旅游发展规划、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旅游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旅游发展规划,通过科学规划来引导城乡旅游协调发展。

5.2、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乡村(小城镇)旅游开发力度。

政府主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组织节庆活动或其他方式直接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制定乡村(小城镇)旅游发展财政、税收、就业、人才、土地、环保等支持政策;第三,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对乡村(小城镇)旅游发展进行合理规制,为乡村(小城镇)旅游提供一个公平、有序和健康的市场环境。

5.3、加强城乡旅游通道建设,保障城乡旅游共用互补。

延安市统筹城乡旅游发展,必须建设好全市旅游网络通道体系,要坚持通道连接旅游资源最丰富、游客旅行费用最低、旅游流最大的原则,并有意识的将重点城镇旅游点、乡村旅游点纳入整个旅游大路线。

5.4、优化旅游产业要素,提升市域旅游产业素质。

旅行社要走集团化经营道路,推动地方文化含量高、工艺精湛的旅游小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旅游购物设施的建设;形成高、中、低相配套的旅游饭店体系;并建设一批具有延安黄土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

5.5、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塑造全市整体旅游形象

一是大规模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市场知名度;二是制定延安精品旅游区的市场营销战略,树立国际精品形象,发挥品牌效应;三是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旅游活动和各种招商引资活动,组织、办好大型宣传活动和民间节庆活动,包装、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优秀项目,成为宣传旅游的新亮点。

5.6、加强区域协作和联系

依托西安的整体优势和集散功能,通过构筑精品旅游线,加强与榆林市、山西、甘肃等的旅游点的线路联系,通过区际线路组织增强旅游产品的集聚效应。

5.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丰富的旅游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延安旅游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控制旅游环境容量对延安的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徐福英,城乡统筹中城市旅游发展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0):86-87.
徐福英、马波,基于城乡统筹的旅游业发展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3]徐红罡,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探讨[J],人文地理,2005(1).
[4]侯新华, 基于城乡统筹的大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探讨,硕士论文.
[5]陶盈科、吴成基、彭永祥,陕北旅游资源的整合分析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 2008(2): 191-196.
[6]马耀峰、陶丽莉,延安旅游开发的SWOT和CIS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2(4): 112-115.
[7]杨世河、章锦河、王浩,城乡旅游一体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8,28(1):142-146.
[8]何雨、刘顺伶,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J],旅游科学,2006(2) :26 - 29.
[9]蒙睿、刘嘉纬、杨春宇,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初探[J],人文地理,2002 (2) :47 - 50.
[10]诸丹、唐建兵、袁力,城乡统筹视域下的旅游原创规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