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国外项目管理 >江夏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方案

江夏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方案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14019 浏览:585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10年3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通报千亿斤粮食规划分省投资测算情况,布置《全国新增长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规划的编制工作。
关键词:粮食生产;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Abstract: in March 12, 2010,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ttee to be held in Beijing " the country added 100000000000 kg of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planning " 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nning work conference, main topic for discussion of the conference is informed of billions of kilograms of grain planning in investment estimation, arrangement of " national new growth of 100000000000 kg of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planning " 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nning.
Key words : food production; production capa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2095-2104(2012)

一、规划项目

1.1项目背景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总投资为3645亿元,按照投资渠道划分,投资2202亿元(原有投资渠道1148亿元,新增渠道1054亿元),地方投资1443亿元。在初步测算到各省的3584亿元中,初步测算到我省的总投资为165亿元,占全国比重4.6%,我省粮食增产任务33亿斤,占全国增产比重3.3%。分配到我区粮食增产总任务1.8万吨,12年(2010-2021年)总投资3亿元,其中第一期(2009-2012年)4年间完成投资1.1亿元。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江夏区以土地为载体、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融资

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udooo.com

为手段,积极需求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2008年初,江夏区人民政府引进了武汉银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落户法泗镇,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了积极支持。银河公司本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理念,在法泗镇大路村流转了3000亩土地,创建了怡山湾生态农庄,形成“猪-沼-电、猪-沼-鱼、菜、湘莲、藕、林果”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全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广效应。省、市领导多次到怡山湾生态农庄调研和指导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

1.2项目基本情况

江夏区新农村试点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法泗镇中部,属丘陵地区,项目区包括法泗镇法泗村、大路村、珠琳村等3个村,总面积3717亩,建设规模2857亩,预计新增耕地面积92亩,概算总投资700万元。为配合村庄整治、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对法泗村及大路村部分闲散、荒置的村湾进行拆迁集并,并复垦为耕地。一期拆迁的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276.5亩,拆迁农户150户,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208亩。建设年限为4年(2009-2012年),预计该工程实施后我区粮食将会在规划期内增产到预期的目标。

二、项目建设条件

2.1 项目区域概况

1、气候条件

项目区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约16℃,冬季(一月)平均气温3℃,夏季(七月)平均气温30℃;全年无霜期约260天,全年日照时数在1800~1900小时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mm左右。这种光热水配合协调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尤其是对蔬菜、水稻、油料等作物的生产极为有利。

2、地形条件

法泗镇地势东高西低,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其中平原约占总面积的65%,丘陵占35%。西部多为金水河畔的湖积平原,东部的石岭、田浦及北部的桂子山地区多为丘陵。

3、农业种植模式

项目区主要为水田和旱地,水田采取水旱轮作的制度,以种植水稻、蔬菜、油菜为主,旱杂以黄豆、芝麻间作套种。

4、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具有主要的沟渠、田间道路,土地肥沃,粮食产量较低。但项目区内目前沟渠、道路、田埂分布较杂乱、布局不合理,导致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不高且占地面积较大。此外项目区内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仍比较缺乏,不能满足机械化耕作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建设以提高粮食产量。

2.2 项目建设条件

1、交通条件

项目区对外交通较方便,项目区内部虽然田间路配套较为完善,但生产路蜿延曲折,未形成路网,许多为断头路、弓字路,宽度在2~3米之间,碎石或土路面,下雨天泥泞难行,当地村民生产和生活多有不便。

2、电力条件

项目区内各村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均配有多台变压器,电力设施完备,线路、容量均能满足项目区生产生活用电,也能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需求。

3、水利设施

项目区内沟渠排灌设施比较完善,能充分满足工程建设区内灌排的要求。但用于田间灌溉的农渠和排水的农沟相对较缺乏,灌排设施及沟渠建筑物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沟渠堵塞严重,机器设备老化,严重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增加田间灌排水利设施建设和改善原有水利设施状况,提高该区粮食生产能力。

4、群众的支持度及政策条件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田防护林建设,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民的农业经济收益,保证项目区土地资源的稳定、高效、持续利用。

三、项目建设内容

3.1 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一、通过土地整理改善农田水利状况,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亩均产量。二、通过项目建设增加耕地面积,进而增加粮食总产量。拟在项目规划中对布局较乱、利用率较低的沟渠道路进行合理的归并,减少沟渠的占地面积;为方便农业机械作业,对项目区内田块进行平整,扩大田块面积,减少田埂占地;对废弃坑塘进行填埋,增加耕地面积。三、通过项目建设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对项目区内各项基础设设进行完善或补充,解决当地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3.2 项目建设内容

采取有效的技术、工程、经济和行政措施,按照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对项目区内农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在田块的建设方面,合理开展土地平整工作,对工程建设范围内灌溉不便或零散的田块进行平整和归并,部分地区可采取土壤改良或培肥措施,以提高耕地质量;在农田灌排设施建设方面,工程建设讲增加农田灌排水利设施,保证“灌得进、排得出,旱涝保收”,提高工程建设区农业抗灾能力,建设相应的水工建筑物,提高灌溉的效率,节约水资源;在田间道路建设方面,加强农田田间道和生产路的建设,提高田块的通达程度,方便农业机械的通行,乡村之间和村镇之间也应加强道路网络的建设,增强村镇之间的联系;加强农田生态防护建设,避免农田受风害等自然灾害的破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