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高中德育 >听书以“读书”到“听书”,以面临书到面临人

听书以“读书”到“听书”,以面临书到面临人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7103 浏览:224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1262012031)
【摘 要】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出现阅读习惯差和阅读量少的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多方面原因。并对“活人图书馆”这一旧概念加以应用,针对现状提出了“活人读书”这一新型阅读方式,提倡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读书。不仅在提高阅读兴趣和改变阅读方式上对学生有所帮助,而且有利于拓宽人生阅历和提升个人素质,从而引导大学生改善阅读习惯,热爱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 阅读量 阅读方式 “活人读书”
1674-4810(2013)20-0022-02

一、中国国民阅读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积淀深厚,有3000多年的出版史,按理中国应该是一个爱读书、国民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但是近年来,中国国民文化素质一直处于偏低状态,国民人均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据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中国儿童则普遍要到2~3岁才开始阅读。美国儿童在4岁以后进入独立、自主性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1年4月21日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18~70岁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25本(2009年为3.88本),只有0.9%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对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的分析发现,2010年中国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书的阅读量最大,为9.99本。其次为9~13周岁未成年人,课外书阅读量为6.32本。0~8周岁阅读量为4.78本。仅有5.2%的18~70周岁国民回答身边举办过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3.8%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
而现在中国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和高中生,背负着中考和高考的压力,日夜沉浸在题海中,学习重心完全在教科书上,读课外书的人比较少。有阅读习惯的学生也大都偏向杂志和小说一类的书,经典名著更是被青少年忽略,涉猎范围较窄。而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虽然忙于充实自己,应付功课,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但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的却比较少。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读书这一习惯,但是总体上坚持阅读这一意识还是没有普及到大部分人,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普遍较差。

二、阅读状况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主要存在阅读量少和缺乏阅读习惯这两个问题,这也是国民普遍存在的问题。下面就针对这两个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
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手机、电视、网络等科技技术的发展,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

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udooo.com

容易快捷,网络阅读越来越普遍,一方面使报纸、书籍、杂志等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也使得阅读向“浅阅读”发展。人们更加倾向于消遣性、娱乐性、快餐性的阅读,浅显易懂的书大受欢迎,而经典名著文章却遭受冷落,人们的思想日趋简单化。
另一方面,学习、就业的压力使得大学生阅读偏向于功利性。现在大多数人的阅读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自己的精神层面,而是为了生存。辅导书、考证书等实用型图书热门热销,却很少有人能腾出时间坐下来认认真真地阅读
非实用型图书。只看有作用的书,那些对自己学业工作没有实质性意义和作用的书,看了也没有用的思想成为学生脑中的潜意识。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们在平时都没有建立起阅读的习惯,也没有经常阅读的意识。大家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而忽视了对自己内在素养的塑造,这也反射了当代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殊不知正是那些有内涵而对自己一时毫无帮助的书会在将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著名学者于丹就曾提倡“无用的阅读”,她认为有用的阅读是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场中提升自己;而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能直接给你一个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能让你的心灵变得辽阔。生活就是一锅开水,它一直都在煎熬你,问题是你自己以什么样的质地去接受煎熬,最终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读书就是为了这个的,就是滋养自己。
各地政府对当地图书馆建设和读书文化氛围塑造的欠缺也对大学生阅读量不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地政府不重视文化建设,书店少,读书活动几乎没有;图书馆数量少,藏书量少,借书程序不完善。而在国外,图书馆相当于这个地区人民的“老师”。有成人阅读区、儿童学习区,不管是大人小孩遇到问题都会想到去图书馆找答案。莎士比亚认为“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前国家总理温家宝也曾提出“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手里拿上一本书”的迫切期望。由此可看出阅读的重要性。

三、改善大学生阅读现状

针对大学生阅读量少、缺乏阅读习惯及其原因分析,为了改善大学生的阅读现状,本人所在研究小组提出了“活人图书”研究项目。
这一项目的灵感来源于网上一篇“活人图书馆”的报导。最早的“活人图书馆”起源于丹麦人罗尼·阿伯吉尔,他和几个朋友创建了一个名为“停止暴力”的民间组织,该组织举办讲座和音乐会,呼吁人们停止冲突,劝阻青年人携带刀具,先后吸引4万名青年人加入。后来罗尼想到,面对面的交谈是促进理解的最好方式,于是萌发了“将人们聚到一起交流”的想法,于2000年创办了“活人图书馆”。后来世界各地都有开展“活人图书馆”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不同人的人生经历,探讨人生感悟,消除歧视、误解与迷茫。对人际关系和良好人生观的建立有很大的帮助。
而我们将借用“活人图书馆”这一概念并丰富其含义,将内容延伸到书本。“活人图书”是区别于传统理念的阅读方式,既不是面对手机或平板电脑看电子书,也不是捧着纸质书,而是通过面对面沟通的方式,让已阅读某书的人叙述书本内容或故事情节给想阅读此书的人,同时分享讨论阅读感受。
活人读书的交流形式多样:既可通过“活人”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书的故事梗概;了解书中未读完章节的内容;也可交流读书感想感悟,包括作者、人物、情节、写作思路等;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给其他人等。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读书者和说书者。此活动适用人群广泛,既可以在学校试行,也可在市区推广,只要有活动场地,两把椅子就可以建立起读书的桥梁。还可在学校或社区开办“活人图书馆”活动,即集体式的“活人读书”。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还可不定期邀请学校教授或当地文化名人进行评书讲座,营造读书学习氛围。本校图书馆就已经尝试推出具有类似理念的活动:不定期聘请专业老师“坐馆”,为读者提供原版外文图书的阅读辅导,对专业学习和生活困惑进行解答指导等,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我们意图通过这一新式的阅读方式来激起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质量,同时举办“活人图书馆”等文化活动也为大学生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学习环境。
“活人读书”对改善大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大体文化素质有积极的影响。听人说书是一种新奇的读书方式,这种听觉代替视觉的方式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另一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书本里的乐趣,唤回学生对读书的好感和兴趣,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但由于“活人读书”比较费时,不可能也没有时间通过此种方式“阅读”大量的书,而阅读兴趣还在,因此会转向看电子书或纸质书,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增加阅读量。
“活人图书馆”不仅提供人际交流的平台,以缓解当前因过度依赖电子科技产品而造成不善于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窘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在面对面复述故事情节和内容的同时,复述者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提升,聆听者也能提高信息接收和信息组织能力。
与此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可拓展人际圈,在读书之余了解新朋友的一些经历,接触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为每个人本身就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对个人扩展眼界有很大的帮助。
四 结论
“活人图书馆”为爱好读书、热爱阅读的广大读者提供“交流心得体会”的途径,满足读者“与人分享”的阅读需求,让读者拥有一个“可以倾诉与讲述”的平台。“活人读书”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引领大学生有兴趣、有耐心地去真正拿起书一字一句地阅读,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与意义。这既是阅读量、见解的增加,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技能的增强。
这一活动目前在中国还很少开展,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学校学生组织、社区管理者或当地门都可尝试举办“活人读书”这一活动,可结合读书日、读书节等阅读活动开展,可成为各学校乃至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亮点,营造更好的文化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中国国民阅读现状[EB/OL].http://topic.hongxiu.com/
special/document/view.asp?id=4033
乔菊英、李蕊.当前我国国民阅读状况分析[EB/OL].
http:///p-03944424389.html
[3]李菡、彭纳揆.我国图书馆建设和国民阅读现状[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d5c3656f1ed9ad51f01df2fa.html
[4]活人图书馆:读书不如聊天[EB/OL].http:///sys/html/lm_8/2009-09-11/144458.htm
[5]活人图书馆项目计划书[EB/OL].http://wenku.baidu.com/
view/795b3b264b35eefdc8d33388.html
〔责任编辑:庞远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