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物理教学 >亲和力和学生情感美德教育

亲和力和学生情感美德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3-31 点赞:18072 浏览:814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激发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理解和信任会使学生产生“向师性”。学生因为对教师的美好感情而格外努力地学习。同时,学生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也会感染教师,加深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师生间相互尊重、理解、是信任的基础。学生觉得老师可亲,老师觉得学生可爱,课堂气氛自由和谐,活泼有趣,是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亲和力;小学生;情感教育
1002-7661(2012)18-259-02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习惯在10岁左右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在此前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对于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孩子,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重视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这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生。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为养成良好的情感美是在夯实自己的人生根基,根基教育就是要教给孩子们最基本的人类美德,包括诚实、善良、慷慨、勇气、规则、自由、平等和尊重。根基教育的目标是:往下扎根,向上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其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高尚的情操和申美观。

二、教育与亲和力

教育的亲和力,对学校而言,首先是课堂生活的高品质。课堂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地方就在于它主要是领悟、分享人类精神成就,培养和激发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并进而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过程。当一个儿童一旦进入校园,课堂学习便成为主体生活,在老师的引导下精神自由游弋还是戴着镣铐跳舞,这是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我们很难想象儿童从几岁开始就置身于一种痛苦的氛围和精神状态直到美丽大好的青春年华的流逝。儿童学习人类世代积累的种族经验常常需要付出意志努力,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抗拒玩耍和游戏可以马上带来的愉悦的诱惑。儿童的学习,在更多的时候是充满快乐的,就像鸟儿在无垠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愉悦,骏马在辽阔的草原尽情奔跑时的惬意,鱼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儿在浩瀚的海洋舒展的怡然,鲜花在土壤温暖的怀抱恣意绽放的快乐。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生活。我们必须激起他们心中的火花,让他们有所期盼、有所憧景、有所向往。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开掘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健康阳光地追求生活的高质量,个人高价值。
那么如何提高亲和力呢?首先我们要理解学生。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无疑都是学习的。既然要学习当然就有疑,当然要成长。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孩子犹然。如果学生出现差错就横加指责,粗暴对待,学生的心理感受会如何呢?理解孩子成长中的不足如同理解自己当初的幼稚鲁莽脆弱。用赞赏的信任、期待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无疑更有意义。教育是“慢的艺术”,用理性的心灵来期待,比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更有效果。而理性的宽容的老师真诚的关怀和激励无疑也是亲和力的极为重要的体现, “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老师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从而建构了教育的亲情纽带。

三、亲和力营造高品质的情感课堂教育环境

善于利用教学时机是所有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安排一些令人兴奋的、与以往不同的活动,一些充满理智挑战的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材料。他们会对学习过程更加感兴趣,并在今后的日子里记住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了真正地面向所有学生,我们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激发和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情感美德教育,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发现环境及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的新奇感和参与意识,让学生的心灵处于激越的状态,只有流动才可能有新的发现和创造,从而享受成长的喜悦。当我们喜欢这样一种能够带给自身和学生心灵美好感受的时候。我们的才能激荡起心灵的火花,才能带给小学生心灵的荡漾,才能创造自身和孩子们心灵的美丽和温馨。

1、关注节点教育,上好开学第一课,走近学生心灵

教育就要教育他的灵魂!但前提是你要走近学生的心灵,用心去聆听,达成“心灵与心灵的拥抱,精神与精神的接纳,生命与生命的融通。”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成了我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们顺利实现幼小过渡的重要工作。幼小衔接指幼儿园、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续和连接。前一阶段教育是后一阶段教育的基础,后一阶段教育又是前一阶段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1)认班、认师、认同学
开学报到的第一天,我对孩子们说:“这儿是一、一班,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我叫刘晓会,我希望和你们交朋友”,然后和他们一一击掌算作承诺。接下来在家长的帮助下,我们制作了学生个人名片牌,立在桌子上,通过自我介绍、找朋友、我是一名小学生等活动,让孩子们熟悉班级,熟悉老师和同学,也让老师能够迅速叫出并尽快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缩短距离感,增加亲近感。
(2)认识环境、热爱学校
环境中最重要的是认识厕所,我们的厕所在二楼,我带孩子们分组、分批入厕,给他们讲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靠右行”。接着带他们参观校长办公室、一年级办公室、少先队队室、图书室、计算机房,让他们了解了各个功能室的用途。让孩子们感受到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和光荣。我带同学们参观我们的校园,向他们介绍凯小的校旗、校徽,成长乐园、升旗台、诚信广场等校园文化,让他们熟悉校园、热爱学校。
同幼儿园相比,小学生活的内容、节奏、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儿童的体力、智力、品德、意志和生活习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之间,师生之间,由陌生变熟悉,缩短了距离,增强了亲近和安全感,为孩子们适应新环境,喜欢新生活、快乐学习奠定基础。

2、真爱育心,完美品格,教育的灵魂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真。育人其实就是育心。
亲和力体现给孩子们情感的关爱,通过读书才能寻觅到理论的源泉,找到爱的真谛。我不停的阅读,《做最好的班主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爱和自由》、《窗边的小豆豆》、《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等等,在阅读和学习中,我的教育思想不断完善。从书中我懂得了爱是尊重,爱是理解,爱是宽容,爱是允许孩子犯错,爱是静静的等待。
我曾给家长讲了《泰迪.汤姆逊老师的故事》,并对家长郑重的说:我热爱我的职业,更爱孩子们,我会公正、公平地对待他们;我希望做孩子们生命中的那个贵人。

3、关怀的爱,亲和力的体现

教师热爱学生和学生热爱教师是互为条件的。我们知道,野蛮产生野蛮,真爱唤醒真爱。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什么?当教师伴着铃声走进教室,师爱是轻盈的步伐、是和蔼的面容、是亲切的问候;是学生产生疑问时你热情的解答;使学生摔倒时你伸出的那双温暖有力的手;是天气骤变时你说的;“多穿件衣服,别着凉”的温馨的提醒;是学生书包带断了、拉链坏了、扣子掉了,你拿起的那根针、那条线;是面对学生“教师好”你回答的“你好”和你脸上如月光般温柔的微笑;是学生进步或答对题时你带头鼓起的那一阵热烈的掌声。是学生生病时,你亲切的关怀,一杯热水和温暖的话语。

4、尊重理解的爱,亲和力的灵魂

古人说,人之相交,贵在交心。和谐的师生关系源于彼此的相互沟通,而理解和尊重是沟通的桥梁。理解是相互的,要彼此捧出一颗赤诚的心。从一定意义上说,尊重和理解比仅仅热爱学生更为重要,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因为给学生以尊重,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的爱只是他们进步的外因,而自尊、自强才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作朋友。细小之处传递亲和情感。每天清晨我带孩子们值日,和孩子们交谈,关注他们的情绪、留心他们的身体;下课时带他们一起跳绳、做操、踢毽子、玩游戏。上课了,和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写字。高兴着他们的高兴,幸福着他们的幸福,倾心关注着每一个学生 。

5、赏识赞美地爱,亲和力的动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夏日寒。喜欢听赞美是人类的共性。赏识是一种爱的表现,意味着赞赏、鼓励和期望。爱学生,就要学会赏识学生,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赞赏,尤其是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要知道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许会让学生愉悦一整天,一句赞赏的话语也许会让学生改变一生的命运。
毛雨欣是个特别爱动的孩子,走路都在跳,上课总在动,一次我发现他捡起了一片废纸,我立刻当众表扬她见到垃圾随手捡,是爱护环境的有心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每天下课、放学都会去找垃圾捡,有时还跑到外面去帮别的班清扫责任区。她还当上了学校的环保小明星。成功和荣誉培育她的自我约束能力,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用温馨的微笑、赞许的目光、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利用这些“闪光点”为他们创设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情绪。对他们微小的进步要给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成功、表扬、鼓励中树立信心,认识自我,感受师爱。

四、教师亲和力的效能体现

教师的亲合力是一种协调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力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教师亲和力在营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使关系双方互相激励并乐在其中,不仅能使学生“亲师”,而且还有利于教师“乐业”。
“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是我国先哲经验的总结。那么学生愿意“亲”怎样的教师?中外相关的调查均已表明,“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老师”的共同特点是温和、耐心、宽容、容易亲近的老师。究其原因不难理解,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首先具有安全、归属、爱、自尊等基本的需要,但这些需要得以满足才能激励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教师亲和力能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而且能为高级需要的实现提供动力。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及实践也已证明,教学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源于:论文资料网www.udooo.com

主要有三种:一是认知信息,二是情感信息,三是行为信息。认知信息主要包括知识和认知方法等;情感信息反映了师生间关系疏密的程度;行为信息则是师生的教育学的行为方式。其中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其它信息的传输效能,影响学习的程度。而且,“教师对学生友善的态度,对个人的关心及人际间合作的教育风格,对学生的智力行为会产生大量的积极肯定的影响。”实践中,“爱屋及乌”的事例非常多见,学生因喜欢教师而喜欢其所教的课,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甚至批评,并且满怀信心的刻苦学习,进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五、结语
播下爱的行动,收获爱的习惯;播下爱的习惯,收获爱的性格;播下爱的性格,收获爱的命运。亲和力的课堂,需要教师的热情和真爱,需要教师的教育艺术。教育的亲和力,归根到底是教育者的亲和力。教师身上最宝贵、最值得赞美的品质就是理解学生。亲和力是一种动力,合格的教师应善于以自身的亲和力来激励学生、感染学生,将自身的亲和力化作促成学生完整的成长外在动力。
参考译文
孙建军著. 对话德育.中国文史出版社,201

1.8:11~16.

勒玉乐,李森主编. 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7:239~24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