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化学工程 >简论增容反应性增容剂对PBT/ABS、PBT/PP共混系统结构和性能影响

简论增容反应性增容剂对PBT/ABS、PBT/PP共混系统结构和性能影响

收藏本文 2024-03-17 点赞:18614 浏览:755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是一种半结晶性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在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它开发最晚,进展速度最快。PBT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摩擦、耐化学腐蚀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能等优点,被广泛的运用于汽车、电子电器产业。但是,未经改性的PBT由于缺口冲击强度敏感性高以及尺寸稳定性差,以而制约着其运用范围。通过共混改性是PBT高性能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对PBT共混改性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共混系统的相容性、加工工艺的优化以及改善设备等方面。但是,通过加入增容剂或者优化加工工艺来改善共混系统的相容性,无一不是通过制约分散的相形态来实现的,而共混系统的凝聚态结构又强烈依赖于其流变行为,故聚合物共混系统流变行为与形态结构的关联有着重要的探讨价值。本论文探讨了PBT/ABS共混系统的相形态及流变行为,考察了增容剂对PBT/ABS和PBT/PP共混系统的流变行为的影响及其与相容性的联系。采取无定形三元嵌段共聚物ABS与部分结晶的PBT,在转矩变仪上,熔融共混制备了PBT/ABS共混物,对共混系统的形貌和流变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PBT/ABS系统组分质量比变化,共混物体现出“海-岛”分散相和双连续相形态,当系统中ABS的浓度为40-70wt%时发生相反转,这与粘性模型预测的结果相一致;通过不同论述模型模拟共混物复数粘度,结果表明实验值与线性加和规则相比出现负偏差。Han图和Cole-Cole图表明,PBT/ABS共混物为部分相容系统;富ABS分散相共混物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与富PBT相相比,能够更好的与乳液模型保持一致。为了改善PBT/ABS共混系统的相容性,采取多官能团单体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苯乙烯(St)作为共单体,对ABS进行熔融接枝,制备了接枝物ABS-g-(GMA-co-St)。用红外光谱表征该接枝物,并用化学滴定法测定GMA的接枝率。将ABS-g-(GMA-co-St)作为相容剂,与PBT和ABS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BT/ABS/ABS-g-(GMA-co-St)共混物。结果表明,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0.5%,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8%、苯乙烯(St)为8%时所制备的ABS-g-(GMA-co-St)接枝率(GD)最高为4.06%;当PBT/ABS(70/30)共混系统含3wt%的ABS-g-(GMA-co-St)时,系统分散相尺寸最小;且利用加权松弛时间谱和Paperne emulsion模型和Choi-Scho walter模型计算出的界面张力,分别为28.08和1196mN/m;此时,共混系统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升了73%和8%。通过熔融共混的策略分别制备了PP-g-MAH、POE-g-MAH、POE-g-GMA增容PBT/PP共混物,重点讨论相容剂对不同组成比的共混系统的相形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相容剂对PBT/PP共混系统均有的增容效果,其中POE-g-GMA效果最好;相容剂的加入能显著的改善PBT/PP共混系统中分散相的相形态,减小分散相液滴尺寸,但是富PBT相的增容效果不太显著;相容剂的加入可增加PBT/PP共混系统中两相界面张力的减小,导致增容系统的动态储能模量增加,界面松弛向长时区移动。关键词:PBT/ABS论文相形态论文增容论文流变性能论文界面张力论文

    中文摘要2-4

    Abstract4-6

    中文文摘6-9

    目录9-12

    绪论12-36

    0.1 前言12

    0.2 PBT的共混改性探讨进展12-21

    0.2.1 PET共混改性PBT12-14

    0.2.2 PC共混改性PBT14

    0.2.3 ABS共混改性PBT14-19

    0.2.4 PP共混改性PBT19-20

    0.2.5 其他聚合物共混改性PBT20-21

    0.3 聚合物共混物相形态21-30

    0.3.1 聚合物共混物相形态分类21-27

    0.3.2 聚合物共混物相形态影响因素27-28

    0.3.3 预测聚合物共混物相反转点的论述模型28-30

    0.4 聚合物共混物动态流变性能30-33

    0.4.1 聚合物的粘弹性质30-31

    0.4.2 经典的线性粘弹论述31-32

    0.4.3 聚合物共混物系统长时松弛与相形态之间的联系32-33

    0.5 本论文探讨的作用33-36

    0.5.1 作用和目的33-34

    0.5.2 探讨的革新点34-36

    第一章 PBT/ABS共混系统相形态及流变性能探讨36-50

    1.1 前言36

    1.2 实验部分36-38

    1.2.1 实验材料与设备36-37

    1.2.2 实验配方设计37

    1.2.3 试样的制备37

    1.2.4 性能测试与表征37-38

    1.3 结果与讨论38-48

    1.3.1 PBT/ABS共混物的相形态38-39

    1.3.2 PBT/ABS共混物的相反转点的流变学评估39-40

    1.3.3 PBT/ABS共混物的动态流变性能40-41

    1.3.4 PBT/ABS共混物相容性的流变学判断41-45

    1.3.5 PBT/ABS共混物的松弛行为45-46

    1.3.6 PBT/ABS共混物的粘弹行为模型浅析46-48

    1.4. 结论48-50

    第二章 ABS-g-(GMA-co-St)的制备及其反应性增容PBT/ABS共混系统50-70

    2.1 前言50

    2.2 实验部分50-54

    2.2.1 实验材料与设备50-51

    2.2.2 实验配方设计51

    2.2.3 试样的制备51-52

    2.2.4 性能测试与表征52-54

    2.3 结果与讨论54-68

    2.3.1 ABS-g-GMA的制备与表征54-58

    2.3.2 ABS-g-(GMA-co-St)增容PBT/ABS共混系统58-68

    2.4 结论68-70

    第三章 增容剂对PBT/PP共混系统相形态、流变性能的影响70-84

    3.1 前言70

    3.2 实验部分70-73

    3.2.1 实验材料与设备70-71

    3.2.2 实验配方设计71-72

    3.2.3 试样的制备72

    3.2.4 性能测试与表征72-73

    3.3 结果与讨论73-81

    3.3.1 转矩流变浅析73-75

    3.3.2 SEM形态结构浅析75-78

    3.3.3 动态流变浅析78-81

    3.4 结论81-84

    第四章 结论84-8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