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近代文学 >寻根“寻根文学”文学史价值审视重估

寻根“寻根文学”文学史价值审视重估

收藏本文 2024-03-01 点赞:9164 浏览:348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以其艺术探索视野的历史文化性,对传统意识和民族文化心理挖掘的深人性,发现并重铸艺术文化精神品格的指向性,而成为民族文学的一种深刻记忆。而后有关寻根文学的研究,一般定位于新时期语境,作为个别的文学现象加以研究,其开掘不可谓不深,认识不可谓不精。但是其研究视域的狭隘与封闭给研究者所带来的学术视野之局限和束缚也显而易见,因而,只有将寻根文学放置于更为辽远的文学视域向纵深拓展,在百年文学发展进程中去肯定其以文化诉求在有效打破意识形态规训与钳制的同时,又以现代性精神去续接曾数度被断裂的民族传统文化,并于现代性想象中去审视表现未被意识形态化的民间文化与民族文化形态,发现与还原传统文化原初精神和民族自身的蓬勃生命力,以此强力对抗异质文化不断浸润下的普遍性立场。由此,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寻根文学突出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
去意识形态化的大文化思考,彰显一代青年作家创作价值取向的求变精神。人们对寻根文学的评判往往侧重于肯定其文学主体性和民族传统文化信息,忽略它返回民族历史文化现场的创作取向变化,其实是立足于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语境所作出的一种更为自觉的选择。它既不是民粹主义的狭隘文化本位,也不是政治范型的民间观念认同,更非审美层面的民族文化欣赏,而是基于现代性价值的一种审视与超越。
20世纪以来,西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主导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方向,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和文学变革等,几乎都因循着西方现代思想思维逻辑。西方文学思潮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求新求变的发展进程,现当代文学可以说就是对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学演变进行耐人寻味的复制与浓缩。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几乎涵括了百年中大部分文学现象,从社会批评模式、政治叙述模式到人性书写模式,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理论话语、创作模式和形式技法都烙印了太多西方文学思潮的痕迹。新文学的体裁形式似乎成为西方文学的翻版,几代作家及其作品中或多或少都飘荡着若干西方作家的影子。人的发现、自我个性解放,启蒙主义与声势浩大的五四新文学运动,撼动了传统中国文学的精神内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解放、左翼文学和工农兵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框架了十七年文学的内容范畴;而80年代伴随思想界不断掀起的西学热,诸如解释学热、解构主义热、女性主义热等纷至沓来。其认知方法如精神分析法、神话原型法、结构主义方法等,成为创作者批评者在人性张扬时代分析解剖生活的文本的内在要素,成为揭示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呈现深层无意识、挖掘意识形态的权力运作模式的利器。
然而,最现代最先进的理论范畴、认识工具和创作方法,最丰富多元的文化现象人生形态,非但没有促成产生傲世的文学大家和经典作品,彰显华夏民族的文学风采,反而让中国文学遮蔽于西方文学的阴影之中难以自拔,邯郸学步不成熟作了我们文学西方化的贴切注释。第二次全方位的西化态势,使一代中国作家陷入自我表达与身份认同的焦虑,焦虑于异质文学全面覆盖影响,焦虑于寻找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以重塑民族文学新形象,这亦是他们创作追求的动力。这一代文化的边缘人,学识素养和思想难以和新文学先驱们相比,但动乱年代的岁月蹉跎与青春“伤痕”赋予他们强烈的和批判否定的愤慨,由过去的盲从政治一改而为坚决去意识形态化,成为他们探寻避免悲剧重演、重建社会精神结构之路的不二选择。青年作家们相信必须拓宽艺术视野,更新审美观念,转换创作思维方式,寻找新的写作资源,寻找中华文化自信的强有力的“根”,把握民族文化的历史地域规定性和现代重建的可能性,从而找到富有民族特色的独特文学风格与样式,真正创作出书写中华民族伟大性格的文学作品,跻身世界文学之林。
首先,寻根文学的理论倡导表现为一种突出的超越性,消解政治文学的强烈冲动性,而只有文化诉求的文学才能有效打破国家意识形态的强力束缚与钳制。韩少功强调寻根是“一种对民族的重新认识,一种审美意识中潜在的历史因素的苏醒,一种追求和把握人世无限感和永恒感的对象化表现”。“在立足于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谜。”许多作家对此予以热烈的呼应,认为中国文学一定要返回民族历史文化现场,对这块古老土地的“文化岩层”进行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开掘,从民族文化心理层面去把握本民族成员理解事物的方式,依赖于文化的独特品质而与世界文学对话。其创作实践形成两种叙事类型:一是有关历史叙述不再是以往大行其道的红色历史叙述,而是模糊时间、淡化时代色彩、有效抵抗意识形态侵袭的非红色历史叙述,注重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认识阐释和利用,发掘其积极向上的内核,甚至上溯达致民族文化的最原始记忆。在当时,这或许是一种规避政治雷区和红色历史叙事模式化规训的现实考量,同时又迎合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经验主义的历史情结与审美偏好,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有着他们稔熟的文明形态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形象。二是有关现实叙述也一样弱化时代性,虽然小说也设置“”语境,但表现的人物往往漠视忽视,营造出一个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超然环境,以此成功超越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小说政治化叙述形态,这其中包括70年代末以来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因为它们虽以批判断性立场示人,对人的自觉意识进行了深入挖掘,并在作品中力图解放人的生命和价值,但本质仍属于政治化叙述范畴,不过是要以好政治取代坏政治罢了。寻根小说正是在这个层面上突显其独特的人文价值。
其次,寻根文学的理论倡导表现为重视续接传统和弥合文化断裂,这成为作家们难能可贵的理论自觉。考虑到知青作家的文化构成,人们定义寻根小说是反思文学的延伸。作家关注现实人生和民族的生存状况,由生活表层而触摸国人带有民族或地域特点的集体无意识的心理深层,由展示当代社会生活的文化现象而希冀揭示中国人的文化真相。重新认识历史重审民族性恪自身的结果,是发现民族文化的危机,注意到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出现长时间的传统文化断裂的事实。先是20世纪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导致的摒弃传统文化,继而是思想极端功利主义影响特别是十年动乱致使文化传统再次断裂,中国人在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的命脉几近中断。我们的文学总是“拿来主义”的实验文学,缺乏文化的自信以及自信的读者,文学甚至难以逾越五四科学、平

学位论文www.udooo.com

等友爱等主题范畴的文学精神向度。寻根文学作家希望续接由儒道释三教精神熔铸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的积极人世、圣人人格感召和,与世俗生活紧密相连的仁义精神;道家的形而上哲学、终极追问和守静守雌观念以及佛教的影响;续接这种文化哲学精神铸就的中国传统文学的理想与浪漫性,批判与载遭性,中国传统文人那种心怀天下、独善其身、为生民代言、追求圣人之境、视功名若粪土的精神,从而在一个缺少载道功能、价值被消解、世界观虚无的文学世界里,以获得独立精神和崇高道德等文化基因,真正具有判断能力和重构能力;续接富有生命活力的民间文化传统,以找到久违的民族情怀民族自信与自豪。作家的责任就是找到这样的根,以承继和书写这样的文化精神文化基因的文学来弥补文化断裂带,“释放现代观念的势能,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把民族的伟大情怀与文化传扬给世界。这也组成了小说的深层主题,正是这种艺术追求,展开了当代文学中一个新的表现领域。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