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存在理由和相应策略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存在理由和相应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4-22 点赞:23040 浏览:982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是“05方案”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门。它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对这门课程特别重视。而科学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中存在的理由,探寻改革的策略,是提高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必定要求。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 理由 策略
自“05方案”执行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一门新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现对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存在的理由

(一)结构上“大综合”

课程的“综合化”打破了原来两门课程的局面,形成了新的体系,效果不错,但也带来了一些理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由思想部分、道德部分和法律部分三部分内容拼挤在一起形成的、带有综合性特点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三部分内容各自又有其自身庞大的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思想部分主要包括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概念原理。道德部分涉及道德的基本概念、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公民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内容。法律部分内容十分庞大,分为三大板块: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家庭相关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和法治观念,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实体法和程序法。
思想部分、道德部分、法律部分等多门课程合成一门课程,表面上看使原来各门学科的诉求都得到了满足,各部分内容都得到了充分重视。但实际上却是消减了各学科的课题权重系数,因而也削弱了各部分内容的实际影响力。这些内容拼在一起,相互挤压,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操作上的困难。例如,法律基础原来是一门单独的课程,需要开设一个学期,现在并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既冲淡了原来思想道德修养中的思想修养的内容,又降低了法律基础、法律精神的普及。这样就造成了“不伦不类”的印象,使教师备课、上课的时候都不容易掌握。更重要的是,由于知识内容和课时量的压缩,使得教师系统、全面、深刻地讲授各部分内容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二)“实践教学”界定不清

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讲一个共同的理由,那就是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什么是实践教学?它与原来讲的课堂教学、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有什么区别?很少有人给出一个准确的界定。实践教学界定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推进这项教学工作落实。
表面看来,实践教学容易理解,也不是什么新的概念。但是它和过去强调加强“教学实践”不是一回事。如今将传统“教学”分成两部分,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课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实践教学是指任课教师和学生在课外共同完成的。虽然都是教学的一部分,但在时间上、空间上分开,分阶段进行。将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存在的理由与相应策略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区别开来,又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它区别于传统教学实践的地方。因为传统的实践和教学分离,学校教育职能与社会实践职能划分存在许多漏洞,已经不能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目前看来,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达不到这个新要求,高等教育就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新的情况下,实践教学的职能和责任就被层层分解到各门课程,各门课程又分解到了各个章节。而这一切都需要各位指导教师来最后完成。
实践教学的要求是硬性任务,还是软性指标?广大师生怎样具体落实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工作量、学生的学时量、学分该怎么计算?如何具体规划和设计?理论课教师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教师如何分配自己的工作流程?责任如何承担?精力如何分配?诸如此类的复杂理由,很难解决,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三)网络环境下的滞后性

“基础”课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时效性。所以,教师必须掌握新的信息,及时更新,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当前,网络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影响非常大,极大地转变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近几年来,由于高等学校的大量扩招,大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加重,广大教师疲于应付,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研究网络对自己这门课程的巨大影响,教学思路和效果跟不上时代的新形势。
网络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全面的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对大学生的影响更是不断加深,甚至达到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地步。教师辛辛苦苦备课,苦口婆心讲解,未必赶得上网络上的一条新闻。因此,要想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时刻关注网络,关注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例如,网络微博、校内、人人、博客、播客、、论坛、贴吧的广泛应用,转变了原有的沟通方式,提高了信息沟通的实效性,也转变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手机网络的普及对大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持久。现在,手机飞信、手机、手机微信等软件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软件。而我们的很多教师对这些时尚的产品不经常使用,甚至知之甚少。不了解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变化,不熟悉网络产品的新动向,教师就不能即时捕捉网络上的最新信息,不了解最新的信息也就不能即时地参与网络资讯的共享与讨论,不能时刻跟踪并参与网络信息交流和互动,不知不觉地就会被边缘化,很难和大学生有共同语言,很难再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这样,“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遥遥领先于我们教师,我们教师有什么资格来引导学生呢?学生怎么又可能佩服我们教师呢?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策略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理由,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一)抓住主题和关键

首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主题。基础课内容庞杂,知识面广,涉及的知识点多。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重点,选题不准确,抓不住关键理由,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就会主题不突出,每一部分都不能讲透、讲精。这样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极大地挫伤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础”课的主题就是“如何做人”。无论是思想部分、道德部分,还是法律部分,其中心都是做人的理由。所以,我们在授课当中,要牢牢抓住这一主题。例如,绪论部分“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主题就应该为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它的主题就是如何做一个有理想的人。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它的主题就是如何做一个爱国的人。道德部分的主题就是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法律部分的主题就是如何做一个有法律修养的人。如何做人,就是这门课程的灵魂、根本,抓住了这个主题,就抓住了根本,三个部分就融会贯通,成为一体,由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关键。有了主题,并不能解决全部理由,还要在主题之下,抓住相应的关键理由。“基础”课涉及的内容广泛,理由很多,要求任课教师每次授课时都要围绕主题选择一个关键理由,从而做到主题突出、重点突出。例如,绪论部分“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主题确定为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围绕这一主题,教师应抓住两个关键理由,即“正确认识大学”(大学的内涵、特点、精神、使命)和“我的大学”(大学生活规划),从而进行深入讲解。既讲理论又讲现实,既讲目前状况又讲未来,既讲中国又讲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存在的理由与相应策略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国,既讲自己又讲他人(历史人物、社会名流)。判断有没有抓住关键理由的标准,就是我们所讲的内容是否既符合大纲精神,又是大学生渴望了解的知识。只要广大教师遵循这一标准就能顺利抓住关键理由,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

(二)做好实践教学

虽然实践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它反映了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期望,反映了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定需要。因此,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反映学科特色的实践教学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同时也是可行的。
从内容上看,结合基础课的内容,我们的实践教学可以设计成四大部分,每部分都有实践教学活动倡议,由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根据班级情况协商确定。第一部分主题设计为完成角色转换,确立成才目标。内容可从以下四个选项中,任选一个:举办一次与知名校友、优秀教师、相关专家的座谈会;召开一次大学生活座谈会,请高年级的学生介绍入学后的思想变化历程,大家一起讨论“我们的大学生活”;进行大学生活规划演讲比赛,请大一的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做好自己大学生活的规划,并进行演讲;开展求职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要求。第二部分主题设计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设计了四个选项:组织学生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如开封刘少奇纪念馆、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兰考焦裕禄陵园等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组织学生观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成就展;开展“家乡美”演讲比赛。第三部分主题设计为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设计了五个选项:开展一次社区怎么写作活动;开展一次校园公益活动;开展一次道德状况调查;观看与道德建设有关的专题片;做一件好事。第四部分主题设计为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内容设计了五个选项: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参观一次开放监狱;举办一场法律讲座或参观一次法制展览;观看法制录像或法制节目;组织一次模拟法庭,帮助学生熟悉法律程序。
从组织要求来看,对任课教师来说,要求在每次实践活动中都要撰写详细的教学方案,主要项目应包括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要求、内容、形式等;认真组织,亲自参加,保证每次社会调查都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每次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结束后,及时评阅学生的调查报告,并结合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并按一定的比例记入综合成绩。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整体的认识水平。泛泛而谈,没有理论基础,很难真正推进实践教学。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统筹规划和业务督导,适当设置与学科内容相对应的专项研究,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通过实验和试验,逐渐形成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体制。

(三)实现网络化教学

“基础”课内容和时怎么发表展结合得非常紧密。因此,“基础”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青年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完成自我改造,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首先,“基础课”教学要拓展网络空间,主动进军网络,引入网络教育机制,整合网络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形成与大学生多层次、立体化的互动教学模式。例如,河南工业大学开办了以笃行网为龙头,文明网、团结网、师德网、青年在线网、学工部网、就业网、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网等网站积极配合、相互补充,逐步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群。以笃行网为龙头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群,已成为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料库、网上理论学习的重要园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网站,成为学校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的先锋网站,也是学校内访问量最大的网站群。其次,广大教师要用新的思维开展“基础”课教学,思想上不能陈旧保守,不能远离大学生,要能跟上大学生的思想,时刻关注大大学生的动向。教师在课上要与大学生进行较好的交流,课下也要保持思想交流;现实中和学生交流,网络上也能保持和学生的紧密联系。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应选取社会焦点理由,其中主要是展示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弘扬主旋律的热点视频进行深入分析,用学生关注的理由来吸引学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人们经常说,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而“基础课”则是最直接、最重要、最典型的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这一工作艰巨而复杂,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号:SZYXKC20110009;团课题:理工科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研究,编号:2013YB153。
作者简介:
李海涛(1978— ),男,山东成武人,副教授,博士,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张翼翔)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