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文化大革命”见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文化大革命”见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收藏本文 2024-01-17 点赞:17061 浏览:724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文化大革命”总路线即“以阶级斗争为纲”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畸形发展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条路线的制定和推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遭受重大挫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都是根本错误的。
关键词:“以阶级斗争为纲”;建构;解构
“文化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畸形发展下的产物,给党和国家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它产生的根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脱离了当时国内外的实际,但其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建构

总路线或者基本路线、政治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文化大革命”的总路线或指导思想是“继续革命理论”,即“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理论或“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畸形发展,其理论的历史使命和实践发动者的主观愿望都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具体运用,发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中国存在的各种矛盾和现实理由。
(1)捍卫马克思主义“纯洁性”的需要。对于“文化大革命”,始终认为自己所坚持的立场是正确的,发动“文化大革命”完全是为了捍卫无产阶级革命的成果,自己所代表的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呼声。1969年4月,在宣告“文化大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党的九大政治报告中曾指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哲学等各个方面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1]
(2)“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需要。将干部的腐化堕落与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思潮结合在一起,认为若不“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大批领导干部将被资产阶级化,认为通过“文化大革命”,一则可以发动群众对社会主义阴暗面进行揭露,从而整顿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二则为了批评教育广大领导干部,让他们早日脱离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思潮,防止修正主义和资产主义复辟、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3)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认为“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这“文化大革命”见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种运动能够促使人进行思想的“革命化”。所讲是有经验在前的,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使得全党空前团结,凝聚力和战斗力大为上升,是一次成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于是他认为通过“文化大革命”和阶级斗争,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认识水平,解放群众的落后思想和意识,培养起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使更多的人来支持社会主义。

2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解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发展过程,有多种探索途径,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正确与错误之分,科学与非科学之别。“文化大革命”是以为代表的一部分人所坚持的一种探索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畸形发展的见证,其理论和实践都是根本错误的。
(1)时局的发展和思维的变化相脱节。20世纪50、6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有了深刻的变化。从国际大背景来看,和平与发展日益深入人心,并成为不可抗拒的时怎么发表展潮流;从国内环境看,“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再者,这时期人民凝聚力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机遇。但党和国家领导人并没有对时局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科学的定位,造成主、客观的脱节和新时局、旧思维的矛盾是“文化大革命”产生的一个重要理由,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
(2)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上的“迷误”。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能够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就是由于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上出现了错误,才使得党和国家偏离了生产力发展这一中心任务,而误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迷途之中,机械地照搬“苏联模式”,教条化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理论,甚至错误地将生产关系层面的一些特征等同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将社会主义等同于公有制,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等等,最终却忽略了生产力发展这一根本因素。
(3)马克思主义被严重扭曲。一是国内矛盾认识错误化、处理极端化。三大改造完成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然而党和国家领导人并没有对此形成正确的认识,而是将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内部矛盾错误地当成两条道路、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甚至敌我矛盾来处理,大肆采取阶级斗争,导致马克思主义被严重扭曲。
二是领导干部职业惯性化。以及多数国家领导干部都是从长征中走过来的,在战争中养成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根深蒂固,一时难以转变自己的角色和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一定程度上对“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的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之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低下,致使马克思主义被严重扭曲。
三是“阶级斗争”理论的夸大化和绝对化。不可否认,阶级斗争在一定时期,一定历史条件下,对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是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都可行的、放之四海皆准的“求胜宝典”。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绝对化、教条化理解是造成马克思主义被严重扭曲的重要因素。
四是阶级复辟估计严重化。从国内来看,对反动阶级复辟的忧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步步深入,对国内阶级复辟的估计日益严重化,逐渐向着“左”的极端方向发展,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已经到了“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边缘。从国际来看,鉴于斯大林事件、中苏论战等教训,老年时代的甚至担心自己百年之后会变成第二个“斯大林”,党内会出现无数个“赫鲁晓夫”。
五是个人崇拜极端化。人民群众对个人崇拜的极端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丧失了理性因素,偏离了正确方向,“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与此密不可分。其一,是党内成功将马克思主义推向中国化的杰出代表,这也是“文化大革命”能够一呼百应、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理由。其二,随着个人本位思想日益严重,难以容纳党内其他高层领导人的不同政见,成为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理由。其三,党内缺乏法制,使得领导人的个人意志能够高于一切,为“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便利。
总之,“文化大革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启迪是要做到三个统一: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生产力发展相统一;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国情、时代的统一;三是与法制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373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