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与行政管理 >乳制品乳制品质量监督机制博弈如何

乳制品乳制品质量监督机制博弈如何

收藏本文 2024-02-07 点赞:16633 浏览:7205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发生,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威胁了人民的健康。文章认为乳制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与奶农,企业与消费者陷入了博弈困局。文章首先对这二个困局进行分析,继而指出完善监督机制,促使政府、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监督作用有机结合,发挥所长,通过责任机制,声誉机制,激励和惩罚机制说明博弈困局途径,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乳制品质量;监督机制;责任机制;声誉模型;激励和惩罚
一、引言
2012年6月伊利公司一个批次的奶粉被重金属汞超标。4月份,一场烂皮鞋与老酸奶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接二连三的事故把人们关注的焦点重新吸引到乳制品这个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上来。从2004年阜阳检测奶粉,2008年“”、“激素奶”,今年初的“皮鞋老酸奶”,到如今的“牛尿奶”,“虫奶粉”等等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让公众应接不暇。
食品药品,性命攸关。乳制品是一种营养丰富,受人们喜爱的食品。牛奶的人均占有量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和人民的健康水平。中国持续的乳制品风波,不禁让人们思索:这个具有五千多年优秀文化的泱泱大国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小小的乳制品总让人如此不放心?中国乳制品的质量到底被什么原因所累?怎样实施有效监督?这些问题不仅拷问着已经陷入信任危机和经营困境的中国乳制品企业,也促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探究。

二、乳制品质量安全困局分析

(一)企业与奶农

提高牛奶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增加投入、增加成本。追溯到影响乳制品质量的源头上,我国乳制品行业运营模式是企业+农户,大部分奶牛由奶农饲养。
对于企业来说,往往追逐的是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于是,各个奶企便压低原奶收购价,降低原奶质量检测成本,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从奶农这方面看,高质量的奶源要求优质的饲料,和优良的饲养环境。但是,饲料的不断上涨致使饲养成本增加,因此奶农也就无力无意愿增加投入。为了获得较高收入,原奶中甚至会被添加非食用化学成分以虚检测提高质量指标。
于是,奶企不愿意增加成本,监督检测流于形式;奶农不愿意增加投入,奶制品质量无法保证。原奶质量低劣,最终导致市场效率低下。

(二)企业与消费者——“旧车模型”

由于乳制品质量的信息不对称,奶企知道自己生产的乳制品的质量,而消费者却不甚明了只能以质量服从均匀分布来认识。于是消费者信仰:奶制品的质量均匀分布于一个区间内,如下
X—f(x)=1/4,2≤x≤6
0,其他
其中,X为乳制品的质量,f(x)是乳制品的密度函数,奶企提供的乳制品的质量均匀分布在[2,6]之间。奶企与消费者博弈开始:
图解:当消费者信

源于:论文 格式www.udooo.com

仰市场上乳制品质量区间分布为[2,6],于是估计平均质量为X=4,所以愿意出价为P=4。而当消费者的支付为4的时候,企业不再愿意提供质量高于4的产品,所以调整质量区间为[2,4]。以此类推,消费者不断修正着对奶制品质量的信仰,企业也不断调整着提供奶制品的质量区间,最后得区间沦为一个最低质量点。
这是一个分离均衡,最后导致的结果将是市场上只剩下劣质的乳产品。想提供优质乳制品的企业提供不了,想写优质乳制品的消费者写到了,市场效率遭受损失。

三、政府、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监督的利弊分析

首先,在政府方面。政府拥有社会权威并掌握相当的资金实力,建立了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和检测机构,政府较有条件做好改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工作的。但是政府的监督一是动机不足,最终导致其动力不足;二是监督的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因为政府是由具体的人运作的,乳制品质量安全一般与他们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还往往会发生这样的事,为了获得更多的税收,增加当地的GDP,保护地方产业,当乳制品质量问题暴露时,某些地方政府甚至会选择隐蔽信息,站在企业的利益角度去思考和行动。
其次,消费者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直接利害者,所以消费者有足够的动机去监督乳制品质量,并且对违规企业拥有最实在的惩罚力量,一旦得知企业乳品质量违规,立即“用脚”,不购写它的乳制品,让企业面临倒闭的威胁。但是,由于个体消费者检测能力很有限,在乳制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又由于消费者组织程度低,容易出现“搭便车”行为,期望他人去承担监督成本。
最后,新闻媒体舆论方面。从条件来说,新闻媒体较个体消费者来说资金实力相对雄厚,本身又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可以迅速动员消费者采取行动,迫使企业做出质量改善。从动机来说,新闻媒体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客户群,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较有动机去揭露乳制品企业的质量问题,但不如乳制品消费者强烈。
所以,政府条件较好可是动机不足,消费者有动机无奈条件不够,新闻媒体有动机且有一定条件。如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三者在乳制品质量监督中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四、乳制品质量监督困局求解

(一)明确责任与权利

为了避免乳制品质量问题发生时,各个方面相互推诿责任,应该明确奶农、企业、销售商和政府的责任。
确保乳制品的优质安全,奶源是关键。为保证高质量的奶源供应,应该明确企业必须负起初奶收购环节的质量检测监督责任,把好奶源首购关。企业必须担负监督成本。销售商必须承担出售检测冒伪劣商品的责任。政府应该负起乳制品质量定期抽查监管责任,一旦发现问题,决不姑息,责任到人,如果发生放任、隐瞒、姑息行为坚决处理。
政府应该切实保障新闻媒体的采访权、披露权,鼓励新闻媒体发现披露乳品质量问题;着力提高消费者的组织程度,维护消费者的利益,鼓励消费者的维权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倒闭机制,强化企业激发自身检测监督的动机和动力,加强乳品质量管理。

(二)KWRW声誉模型——企业与消费者

声誉模型针对的是不完全信息状态下重复博弈的合作行为。也称“”模型。是由大卫·克瑞普斯、保罗·米尔格罗姆、约翰·罗伯茨和鲍勃·威尔逊等四位经济学家建立的。声誉模型的核心在于:声誉是一种可以激励和约束人们行为的因素,可以作为显性激励契约的替代物。声誉模型表明,在有限重复囚徒困境博弈中,如果企业认为存在一个尽管小的概率,消费者会采用“以牙还牙”报复策略,那么理性的博弈结果就是企业要维持声誉。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