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教师德育 >简述催化剂让化学实验成为培养学生能力催化剂

简述催化剂让化学实验成为培养学生能力催化剂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14631 浏览:595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有无和强度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对化学充满着好奇和兴趣,就是因为初期的化学课本实验较多而理论较少,对于很多直观性的知识学生感到好奇、新鲜并且便于接受。但是随着化学学习的深入,理论知识也随之增多,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也开始变多,学生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大。这时,一部分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也会随之减弱。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化学学习的特点,善于挖掘教材,创设条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编排的演示实验有64个,这些演示实验具有基础性、典型性、指导性。比如,上册课本典型的有“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过氧化氢分解”“水的电解实验”“氢气的检验”“品红在水中扩散”“木炭吸附”“木炭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粉尘爆炸实验”等。演示实验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准备,甚至还需要教师自己去寻找实验材料,这就使实验教学变得繁琐,因此,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听实验”“记实验”“背实验”,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消极。
教材中“粉尘爆炸实验”准备起来比较麻烦,不仅自己要制作仪器,而且要确保面粉炒制干燥,因此,我就有了偷懒的想法,想让学生看看课本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图片就可以了,这遭到了学生的一致反对。事后我和学生一起搜寻实验用品,认真制作实验仪器,并且在课前做了尝试,以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实验结束后,学生很兴奋也很感慨,原来面粉粉尘的爆炸威力也很大,这也深深地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为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安全基础,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认真开展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著名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学习愿望的源泉在儿童智力劳动性质的本身,在思想的情感的色彩之中,在理性的感受之中。如果这个源泉枯竭了,用任何办法都不能坐下来读书。”营造探究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去发现知识,这是开发学生学习愿望源泉的有效手段。探究实验学习的主要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各种检测设,总结出正确的结论,并获得新知识。比如,旺旺雪饼中有一包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其干燥原理是:CaO+H2O=Ca(OH)2。生成的氢氧化钙会继续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Ca(OH)2+CO2=CaCO3↓+H2O。为了学习CaO、Ca(OH)2、CaCO3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学生搜集到干燥剂,观察干燥剂吸水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吸水后继续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接着组织学生就变质后的干燥剂的成分进行猜想和探究。猜想干燥剂变质后的组成有这样几种可能:①CaO②CaO、Ca(OH)2③CaO、CaCO3④Ca(OH)2⑤Ca(OH)2、CaCO3⑥CaO、Ca(OH)2、CaCO3⑦CaCO3。然后针对所学知识,组织学生讨论、排除、探究组成的可能性。这样,学生对于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区别就能够轻松掌握,并且印象深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向生活学习,学习为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化学。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存本领。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化学,可以组织学生研究菜刀生锈的原理,利用食醋鉴别食盐和纯碱,观察面粉发酵的过程以及小苏打在制作面点过程中的原理,家庭自制汽水,制作食盐晶体,对缝衣针经行淬火与回火实验。以上家庭小实验不是停留在口头作业的布置上,而是要有实验过程的记载,这样学生的家庭实验就能落实到位。最初做实验,学生可能怕烦,多做几次以后,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自己主动地做一些小实验或小制作,在记录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拓展实验的广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学科的特征是实验多,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化学教学中,适当拓展化学实验的广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意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本上安排了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探究实验:先在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说明酚酞遇氨水变红色。然后把A、B两个小烧杯中装有无色酚酞试液,C小烧杯中装有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其中A、C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而B烧杯放在大烧杯的外面。一段时间后,A中的酚酞溶液变红,B中的酚酞溶液没有变色。说明了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A中去了,而由于大烧杯的阻隔,C中的氨分子不能运动到B中去。
其实,类似的研究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有很多,可以拓展实验的广度,组织学生继续对实验加以改进。例如,可以选用一个去底的无色可乐瓶子、细铁丝、滤纸做成的纸花、小药瓶。药品有酚酞、浓氨水。操作:在可乐的瓶盖上钻一个小眼儿。在细铁丝上缠绕3~4朵滤纸做成的小花。在小花上均匀地洒上酚酞试液,将细铁丝穿过瓶盖上的小眼,让小花悬在瓶子的中间。事先在称量瓶中放少量浓氨水。将称量瓶的盖子打开,将无底的可乐瓶扣在称量瓶上,观察现象。滴有酚酞试液的小花从下往上有一个逐渐变红的过程,这就让学生对分子的想象变得更简单了。合理地改进实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并且拓展了学生的眼界。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不能再一味地死教书、教死书。教育需要智慧,教育更需要创新。初中化学有它的基础性,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物质、简单的化学原理、基础的实验操作等,这就需

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udooo.com

要学生多参与,积极地学习。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多实践操作,而不应该总是在教室里讲理论,许多化学基本仪器需要学生去认识,会用—会看—会想,才能达到要求。化学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化学新课标,理解其实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化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这样学生才有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学得轻松,学得深入。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山观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