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教师德育 >简论师生关系新课改背景下和谐师生联系构建

简论师生关系新课改背景下和谐师生联系构建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6362 浏览:194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在以素质教育为改革方向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了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反思,其次提出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模式,并对其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新课改 构建模式
在教育发展史上,师生关系是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因为师生关系是教育得以进行的相似度检测,师生关系作为校园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情感基础,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特征及其弊端

传统的教育理论把教师置于教学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是教师塑造的对象。这种理论在西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从中国古代到近代基本上是以这种理论为主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这种做法对学生获得较稳定的系统知识,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忽视和压抑了学生的能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独立人格的发展。这些旧师生关系有其顽固性一面,其对教师和学生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师为生纲”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具有至高无上性和权威性。教师高高在上,对学生绝对权威。不少教师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应以“严”字当头的观点,教师处在“权威”地位,所以,“他教的内容,学生必须学会,他提的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他发的指令,学生必须服从……”当前,在教育活动中,不尊重学生独立人格,蔑视学生主体的现象并不罕见。现在不少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权威十分反感,这种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教师应该“严”而有“度”,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对学生严格要求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态度。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教师应该“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他”。

(二)教师支配阻碍学生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大多数都是依据“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即“三中心”展开进行的。在教与学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的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在教学评价上,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循规蹈矩、言听计从、盲目崇拜、唯书、唯师、唯上,他们不能思考、不敢质疑、很难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让学生全面发展。而教师支配型的师生关系只会让学生变成“四脚书柜”,越来越远离学习带来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也就阻碍了新课改的进程。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表现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首先,从师生平等的思想出发,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当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时,教师不要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也不要直接把正确答案向他一股脑儿地泼去,应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只有在这样的、平等的氛围里,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其次,教师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学会宽容,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并善于进行“心理位移”,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从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学生人格将得到充分发展。

(二)和谐师生是教学相长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当今是信息化时代,面对超大的信息量,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一个小学生甚至可以比一个年长的教授能够更快地适应网络化学习,更轻松地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老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启发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朝气影响老师;教学不再是为师者的生硬灌输,而成为共同探讨,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三)和谐师生关系是充满理解与宽容的关系

当人际关系和谐、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学生的热情。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受到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才能换来学生爱的回报。当师生心心相印、情感相融,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师生愿意共同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工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逐渐建立相亲相爱的关系。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沟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一)树立平等观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师生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个性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往往取决于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态度。对学生实行严格管制,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单纯接受者,师生之间的关系就非常紧张。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撒手不管,班集体犹如一盘散沙。相反,若教师尊重学生,以平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则容易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和良好师生关系。另外,教师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有利于师生情感的共鸣、教和学的同步、师生教学的互补。

(二)实施赏识教育

卡安徽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赞赏,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饭一样。赞赏属于精神食粮、属于满足,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论文www.udooo.com

渴望。那么,就让我们换一种教育方法,把批评缺点改为寻找优点,以发现闪光点为突破口来打造学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石。俗话说:千人千面。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对思想品德要求的接受方式,在他们个性特征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赞美。虽然,每一个后进生的成长经历和环境不同,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其闪光点。教师应该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缺点。

(三)用尊重和真诚打动学生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理解、宽容与接纳学生。教师对学生内心深处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启发顿悟,进行有效教育,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点燃学生个性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宽容地对待学生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实践证明,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思维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燃起的。尊重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让学生乐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有时会冒出些所谓的奇谈怪论,教师不但应该允许,而且应该鼓励,关键是正确引导,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这种成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转变教育观念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赖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的共同努力及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有效配合,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教师对学生、对教学的观念的转变。
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教学内容的选择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主要的“怎么写作对象”,教学的方法和内容选择,都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本身的条件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把学生看做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高正华.和谐:教育的追求和理想[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朱永新.新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4]朱宁波,陈旭远.新课程核心概念诠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魏书生.如何让做最好的班主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