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家庭教育 >谈几个激活课堂几个对策

谈几个激活课堂几个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12733 浏览:5570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激活课堂教学,主要是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能思维、能创造、能观察、能表达、能动手、能总结、能转化,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认知、感悟、体会、思考,而是要如何激活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路线图;大框架;胖问题;教学流程;挑战;“咽喉道”;对话交流;个性化;高峰体验

1.研究学习目标——设计路线图;

2.强化整体感知——编织大框架;

3.抓住关键要素——设计胖问题;

4.优化教学流程——突出科本位

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udooo.com

5.激发挑战——注入“兴奋剂”;

6.建立有效关联——打通“咽喉道”

7.促进对话交流——实现真学习;

8.满足选择需求——体现个性化;
9.获得高峰体验——提供动力源

一、研究学习目标——设计路线图

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必须基于学情,具体、科学,通俗易懂,有一定的层次性,体现质性和量化目标。 例如,“有话好好说”的学习目标可否这样设计:知道在特定的语句中怎样诊断“病句”;有可能情况下,把自己归纳的判断病句的方法创造性地改造成朗朗上口的口诀;知道五种以上修改病句的方法,会运用这些方法修改各种病句;在可能情况下,会创造性地设计归纳修改病句的图(表)。 再如: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学习目标可否这样设计:知道同一个角的正弦与余弦的关系,并正确推导;在已知一个角正弦或余弦的前提下,能求出另一个的值;可能情况下,归纳不同象限上述求值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或图表表达;知道同一个角的正弦、余弦与正切的关系,并正确推导;在已知一个角的正弦、余弦及正切之中的一个的前提下,能求另外两个的值;可能情况下,归纳不同象限上述求值的思路,并用简洁语言或图(表)表达出来。

二、强化整体感知——编织大框架

教师要创造各种可能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独立完成+小组合作+展讲讨论”的方法归纳出每节课知识,继而归纳出每章、每学期的知识“大框架”——思维导图,并把这种教学思路穿到每一节课乃至整个教学的始终。整体感知是把知识简化——抽练“骨干”知识、培养学科思维的重要途径, 简化的目的——让学生觉得学习很容易。
三、抓住关键要素——设计胖问题 课堂上问题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是胖问题,一个就够了。胖问题就是本质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挑战性问题,是能够形成问题串的问题,是没有明确或固定答案的问题。 例如,“有话好好说”这节课可以把“设计病理图”作为胖问题;“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这节课可以把“不同象限同角三角函数的练习设计”作为胖问题。
我们老师不妨预估下,自己每天提问的问题或学生讨论的问题中胖问题占的比例(只有胖问题才有讨论的必要)。
英国专家的调查统计表明:在日常的课堂问题中,38%是管理性问题;52%是课本上有明确答案、固定答案或稍加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只有8%的问题是胖问题(可能我们国内的比例更低)。 四、优化教学流程——突出科本位 “问题导学”的流程是基本流程,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实际和教学实际、本人教学风格,创造性的进行改造,而不是照本宣科。但改造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套模——破模——建模。在初期阶段,必须根据相关理论,并结合学科实际,严格执行基本流程。掌握了基本流程后,就可以破模了。而建模绝非一日之功。 突出科本位的建议:语文:把作家思维移植到每个学生心中;数学:哥德巴赫猜想是这样形成的;英语:像学习母语一样学习英语;物理:每一节课都能产生裂变反应;化学:做最好的“催化剂”;政治:检测如你是共和国总理;历史:“亲历”历史事件;地理:我们都能发现新大陆;生物:每一个学生都是成就自己的种子。

五、激发挑战——注入“兴奋剂”

教师要建立班级管理机制,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挑战同伴,挑战教师,给课堂注入活力。例如:建立小组间的挑战活动机制——获得每周冠军的小组免除一天本学科的作业,获得月冠军的小组与其他班级进行挑战等。 再如,设计出把教师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会正确解决的小组,免除一天本学科的作业。

六、建立有效关联——打通“咽喉道”

教师要千方百计让所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发生紧密关联,打通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壁垒。有了关联,就能激发兴趣,就能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良性状态。 千万不要相信“学生对与自己无关系的知识具有天然的敏感性”这样的本山式“忽悠语言”。

七、促进对话交流——实现真学习

单向式交流非常痛苦。只有双向式交流,才能让双方产生交流的,才能生成新的思维,也才能使学习过程成为幸福的享受过程。 研究表明,对话是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式学习,只有对话才能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目标。对话是思维碰撞,绝不是简单的、语言学意义上的、一问一答的答问式交流。对话的前提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八、满足选择需求——体现个性化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选择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学习目标,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对小组团队学习机制建设而言,满足选择需求意味着逐步实现由固定分组,到按照学习兴趣和目标层次自由分组的转变。
九、获得高峰体验——提供动力源
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就是高峰体验。在学习活动中,能成功战胜对方,取得学习的高成就,就会有高峰体验。学习的动力源自内动力,内动力就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唯有高峰体验,才能产生内驱力。 教师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内动力,内动力只能自我生长。成功才能成为成功之母。学生是“二表”人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