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军事 >孙中山:叶剑英第一位导师

孙中山:叶剑英第一位导师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27966 浏览:13004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叶剑英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爱国学生,他能转变为革命的主义者,并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与孙中山的影响分不开。为此,叶剑英把孙中山尊称为自己的第一位导师。
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吸引叶剑英走上革命道路
天下大同作为一种社会理想,首先是由孔子提出来的。《礼记·礼运》中说:“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焉,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的大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用“天下为公”四个字表述他的理想。他对黄埔军校的训词是:“三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孙中山理想中的未来社会,做国家主人的是全体人民,管理国家大事的是全体人民,享受平等幸福的是全体人民。人人平等,人人幸福,没有贫富差别,没有阶级压迫。这种社会,既有欧美诸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又没有欧美诸国资本主义发展必然带来的种种弊端。孙中山大同理想,虽然带有一定程度的空想,但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建设理想社会的崇高追求,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进步性,是动员中国人民革命的一面光辉旗帜。叶剑英就是在孙中山这一理想的感召下,由一名普通的爱国学生,成长为一名正直的革命主义者。
叶剑英青少年时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人民斗争此伏彼起,清王朝统治摇摇欲坠,广东更是处于革命的前沿地区。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参加同盟会的梅县籍留日学生创办了《梅州杂志》,宣传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同时把大批革命宣传品寄回梅县。同盟会的《民报》,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还有邹容的《革命军》,等等,成了叶剑英就读的三堡学堂进步师生争相传阅的读物。三堡学堂的老师,大都同情革命,有的还是同盟会会员。校长谢鲁倩就是同盟会会员,他和其他进步老师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孙中山的三义理论;体育老师林修明也是同盟会会员,常常把体育课当成政治课,借题发挥,向同学们讲了许多历史上官逼民反的故事,从太平天国讲到义和团,从义和团讲到孙中山。叶剑英从这些进步书籍及进步老师身上,对孙中山及他的大同理想有了朦胧的认识,对孙中山充满了无限的敬仰,萌发了为国家而读书的理想。后来,这两位老师都参加了黄花岗起义,林修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谢鲁倩在起义失败后坚持继续革命。他们的英勇事迹,极大地震动了年幼的叶剑英。辛亥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叶剑英万分喜悦,他和师生们一道,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庆贺革命胜利。叶剑英兴奋地对同学们说:“现在是民国了,我们的国家得救了。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一番事业,使国家富强起来,再不受人欺侮。”他写了一篇关于“论兵”的作文,说道:“兵之物,大矣哉!”这篇作文,被老师当做范文,拿去“贴堂”。
1912年1月,叶剑英从三堡学堂毕业后,考入梅县务本中学。后来,学校迁至县城东山脚下,成立了东山中学。在东山中学,叶剑英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阅读了孙中山的著述及一些进步报刊,对孙中山的大同理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在给校学生自治会制定的《学生会章程》中,立下了这样的宗旨:“昔人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日之学生,即将来之公民。学校所以养成有用人才,为将来利国福民。故学生在校,即当锻炼其身心,增进其学识,以实利为归。非从前之学究之熟读书本,博取无谓之功名而已。”在叶剑英看来,学习不是要博取无谓之功名,而是要承担拯救国家与民族的历史责任。他曾经赋诗说:“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这表明,孙中山的大同理想,在青年叶剑英的心中已经深深扎根。临近毕业时,叶剑英在办展览问题上与校长发生冲突。校长以扣发毕业文凭相威胁,逼迫叶剑英妥协,叶剑英卷起铺盖就离开学校,拒不承认错误,说:“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文凭!”
1917年夏天,叶剑英考取云南讲武堂,特意把自己的名字由“宜伟”改为“剑英”。一次,校长唐继尧到校训话,大讲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叶剑英对唐继尧只讲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不讲孙中山的三义非常不满,质问道:“请问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与孙中山先生的‘知难行易’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之点?”唐继尧回答不上来,敷衍了几句便勿匆忙忙离开了教室。
1920年初,叶剑英毕业,从昆明回到梅县雁洋堡,暂时闲居在家。期间,他经常到丙村培基学校,借阅《孙文学说》等革命书籍和报刊。培基学校有位教师,与潮梅镇守使刘志陆的副官是旧交,极力向那位副官举荐叶剑英。那位副官将叶剑英的情况禀报刘志陆后,刘志陆召见了叶剑英。刘志陆见叶剑英仪表堂堂,举止稳重,谈吐风雅,有意网罗叶剑英,说:“我这里参谋处正缺人手,你来得正好,楚材楚用嘛!”叶剑英从谈话中感觉到,刘志陆胸无大志,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就谢绝了刘志陆的邀请,毅然去福建,寻找孙中山的部队。
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激励叶剑英不屈不挠地战斗
1920年春,叶剑英千里迢迢来到福建漳州粤军驻地,投奔孙中山。这支部队是孙中山3年前在广州组成的,后以护法援闽名义开入闽南,总兵力2万余人,总司令是陈炯明。孙中山把全部心血倾注于这支部队,指望这支部队打垮桂系军阀,夺回广东。叶剑英被派往熊略支队担任见习教官,训练士兵操炮。不久,叶剑英加入中国国民党。这年8月,粤军回粤作战,攻打桂系军阀,分左中右三路行动。叶剑英随熊略所部参加中路作战,由平和、饶平、丰顺、紫金一线进军,并担负策应左右翼的任务。叶剑英奉命秘密到桂军工作,成功策反了桂军多支部队反正,为反桂战争的胜利作出

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udooo.com

了重要贡献。10月,粤军夺取广州。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组成中华民国政府。然而,粤司令陈炯明不但拒不到会,还扬言要送孙大总统出国考察,推行“地方自治”,由他来当“粤中王”,极力阻挠、破坏孙中山的北伐计划。叶剑英等义愤填膺,上书孙中山:孙大总统钧鉴:
乃者大盗移国,粤土自私,近以吾粤市政各局,抵押自肥。公设娼妓,败坏风化。开烟开赌,毒害人民。包庇,扰乱金融。国家税收,尽入私囊。军政大权,霸为私有。投靠军阀,卖党求荣。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陷国家于危急存亡之时。敬请大总统先行讨贼,抵定后方,然后北伐,伏乞早日鞭策,我等愿作先驱,誓灭国贼,不胜厚幸,待命之至。
总统府秘书长马君武看到这封公开信,当即呈报孙中山。孙中山阅后,连声称赞,亲自在信上批复:“请缨北伐,壮志可嘉,着陆军部校办,全部录用。”
不久,孙中山决定出师北伐,组织大本营随行。叶剑英被荐为大总统随员,留在大本营参军处工作。1921年6月,孙中山发动第二次粤桂战争,打败桂系军阀部队,占领广西,统一了两广,并决定乘胜北上。孙中山自广州乘“宝壁”舰西上赴桂,经梧州、桂平、南宁等地,于12月到达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叶剑英以大总统随员的身份,跟随孙中山到达桂林,负责作战军令参谋事宜。
孙中山痛感北伐军军心涣散,决定对各路军队采取三种办法进行整训:第一,将各省军队团长以上官佐集中到大本营,由孙中山亲自训导;第二,举办军官教导团,分批轮训下级军官;第三,在各连队普遍开展三义教育。叶剑英因其不俗的表现,引起孙中山的注意,被分配到军官教导团担任教官,参加训练下级军官。不久,叶剑英又担任护航第二营营长,负责保障抚河上运兵船舶的航行。无论是训练军官,还是护航,叶剑英都认认真真去做,赢得了一致好评。1922年4月,叶剑英被任命为海军陆战队营长。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围攻总统府,炮击孙中山住所越秀楼。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叶剑英率部队迎接孙中山,护送孙中山乘小艇登上了停泊在江中的“宝壁”舰。“宝壁”舰中弹起火,叶剑英十分勇敢,指挥士兵一面灭火,一面向叛军猛烈还击。叶剑英还亲自起草了讨陈电文,由张国森带到香港发出,引起了广泛的反响。由于寡不敌众,孙中山被迫撤退到上海,陈炯明占领了广州。在孙中山广州蒙难55天的日子里,叶剑英始终率领士兵护卫着这位革命的领袖。孙中山临危不惧,威武不屈,为了革命事业,丝毫不顾及个人安危的高尚品德,极大地鼓舞了叶剑英。
1923年1月,孙中山在上海发出讨陈通电,号召讨贼军“为国家除叛逆,为广东去凶残”,指挥部队重新夺取广州,陈炯明通电下野,逃回老巢惠州。孙中山随即由上海返回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设立大元帅府,复任陆海军大元帅。叶剑英在东路讨贼军第八旅任参谋长,与师长张民达一道,指挥部队在言岭关大败敌军,然后沿老隆、河源一线,直捣“陈家军”老巢惠州,击溃叛将熊略部,声名大震。孙中山返回广州后,特意召见了东路讨贼军第八旅所部长官,赞扬第八旅是一支真正的革命军队。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的帮助下,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义发展成为新三义。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揭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叶剑英作为孙中山的一名忠实追随者,坚决拥护大会决定,支持和参加国共合作。
在中国和苏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应廖仲恺邀请,叶剑英参与创办黄埔军校。军校筹备处成立之初,工作千头万绪,事乱如麻,建校工作面临种种困难。叶剑英利用自己在粤军的关系,多方奔走,筹措经费和,抽调人员。他还负责制订教学计划,招聘教员,招考学生,编写教材,置办教具。事无巨细,他都亲自经办。这期间,担任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的宣布解散筹备处,给筹备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叶剑英在廖仲恺等人的支持下,坚持工作,克服了许多阻力,使黄埔军校顺利开课。
黄埔军校设政治部、教授部、教练部、管理部、军需部和军医部等6个部,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教授部的主要任务是:计划教育,审订教案;审编课程,征集教材;实施教授,编配考察;考核成绩,审订表册;保障图书器材;负责所属人员的统计调查及升降任免。上述任何一方面的工作,都凝聚了叶剑英大量的心血。此外,叶剑英还直接担任几个队的《兵器学》等课程的教学。他每堂课都精心准备,细心讲解,成为黄埔军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为了配合黄埔军校的教学工作,壮大革命军骨干力量,孙中山在粤军第二师成立一个独立营,设在香洲,培训一批下层军士。廖仲恺将这一重任交给叶剑英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udooo.com

,任命其为独立营营长。叶剑英接受任务后,亲自带人选择校址,挑选军官和教官,招募兵员。叶剑英按照黄埔军校的做法,确立了军事训练和政治训练并重的原则,强调“军以党化,党以军成”,要求革命军人服从革命政党,培养革命精神。在军事训练方面,叶剑英以身作则,和官兵们一同摔打。他经常亲自到课堂发表政治演讲,启发士兵的政治觉悟。独立营扩编为新编团后,叶剑英任团长。他特别重视整肃军纪,严禁官兵扰民,被当地民众称赞为纪律严明的好军队。
1924年5月,孙中山将各路粤军统一进行改编,原粤军第八旅改编为建国粤军第二师(师长张民达),叶剑英任第二师参谋长。这样,叶剑英除了负责学校教学工作外,还要协助张民达主持第二师训练。他时常奔走于军校和第二师之间,工作十分忙碌,但他任劳任怨,工作兢兢业业。
1924年7月,盘踞在粤北地区的林虎,在陈炯明指使下率部向南进犯,逼近广州。孙中山命令建国粤军张民达师,袭击林虎部所属的李易标第七军,以配合桂、滇军围攻惠州。叶剑英迅速赶回第二师,与张民达一同指挥作战。在张民达、叶剑英的指挥下,第二师官兵奋勇作战,大败叛军,李易标率残部逃往江西,陈炯明重返广州的美梦被粉碎了。
这年10月,反动商团发动武装叛乱,打死打伤多人,还到处张贴布告,公开要求孙中山下野,欢迎陈炯明回省主持政事。孙中山在中国和工农群众支持下,成立了镇压商团的革命委员会,自任会长,指挥平叛。张民达、叶剑英指挥第二师部队担任迂回任务,他们沿观音山麓西南角的德泥路、盘福路、丰宁路至西瓜园一线向西关发起攻击,并派出小分队从横街小巷用竹木梯爬上屋顶越入西关,猛击商团军之背。在全体官兵的英勇作战下,商团叛乱被彻底平息。1925年1月,广州大本营决定东征,并发布《东征宣言》。在粤军第二师任参谋长的叶剑英,从香洲返回广州,全力投入东征作战。东征部队分兵3路,滇军和桂军分别担任左翼和中翼,粤军主力张民达第二师、许济第四师和黄埔校军等部,担任右翼。叶剑英所在的第二师下辖第三旅和第四旅约8000人。张民达和叶剑英提出了猛进、猛攻、猛追、猛扑的“四猛”作战方针,率领全师官兵英勇作战,只几天工夫就扫清了石滩、石龙一线敌人。2月4日拂晓,第二师与敌熊略部遭遇,迅速发起攻击,将其击溃,缴数百支,俘敌数百人。15日,第二师与黄埔校军一起,向淡水城发起攻击,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夺取了淡水城。
孙中山的未竞事业:鞭策叶剑英继续革命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孙中山开创了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希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他弥留之际,嘱咐后人“和平”“奋斗”“救中国”。噩耗传来,叶剑英万分悲痛,在广东梅县主持召开各界民众追悼孙先生大会。叶剑英亲读祭文,表示:“孙先生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他毕生所努力进行的伟大事业,是不会和孙先生一齐去的。孙先生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也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也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孙中山逝世后,统一战线内部发生分化,国民党新老反对和破坏国共合作,而叶剑英牢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嘱托,坚定地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继续与合作,继续革命。1925年8月,国民党策划刺杀了廖仲恺,叶剑英非常愤怒,亲自登门看望廖夫人何香凝和年少的廖梦醒、廖承志姐弟,表示亲切慰问,并代表新编团全体官兵参加丧礼,送上一副亲笔书写的挽联:
念载尽忠党国,宏济时艰,赫奕大名满海内;
崇朝遭狙云亡,天柱遽折,愁云暗淡笼羊城。
9月,叶剑英为老同学张国森所著《云南讲武学校华侨同学旋粤记》写序,表达了继承孙中山遗志、继续革命的立场:
吾粤华侨留滇同学,先后归粤达300人,尚无机会统一思想,向同一目标为吾党奋斗。类皆各尽所能,以供党务,扬镳分道,无畏至尊,年来事迹,莫之稽也。同学张君国森热心党务,辑留滇同学旋粤记成,以示余曰:为我序之。剑英忝辱同袍,返粤5年,勉随诸君子后,鸡鸣铁马,未渡黄河,社鼠城狐,依然窥伺。观吾同学为党奔驰于海内海外,以宣传为贡者,惭何可言。夫吾党革命尚未成功也,愿吾同学,手旋粤记而读之,益期奋勉党事,庶几此记可以赓续成之。安知夫英雄轶事,不为他年考据家之津梁乎!
在这期间,叶剑英率新编团参加第二次东征,所向披靡,屡立战功,受到的器重。东征战役结束后,任命叶剑英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十师副师长。1926年11月,北伐军占领南昌后,又任命叶剑英为新编第二师写作技巧师长。
篡夺国民党军政大权后,暴露出反革命的本质。1927年,制造四一二事件,公开叛变革命,屠杀人和革命群众。当时,叶剑英率部进驻江西吉安。消息传来,叶剑英十分苦恼。他面临人生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选择:是反对,继续革命?还是听从指挥,背叛革命?如果继续留在嫡系部队,为蒋效命,那就能升官发财,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当时,全师一个月军饷15万块银元,由师长支配。除了必要的开支,师长可以有几万块银元的收入。叶剑英在青少年时期,就立志追随孙中山干革命,追随就是背叛自己的理想,这是叶剑英坚决不会做的。或者是继续革命,那就要与分道扬镳,另寻出路。这意味着什么,叶剑英当然十分清楚。
当时叶剑英思想斗争十分激烈,他后来回忆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说:“宁汉分家以后,说汉口反革命,武汉说反革命,两下吵。我对武汉没有多少怀疑。但还是总司令。究竟跟着谁走?那时没人来,也没电报来。我就自己看报纸,关上门,想了几天,什么问题都想到了。我想到自己年轻时立志为国为民做点事,参加革命后当了师长。那时师长每月差不多都有二三万元收入。二三万元不少了,十个月就是二三十万,公公道道,做二三年师长就是个百万富翁。……如果只是为了个人,跟走,至少可以做大官。但是,在上海屠杀工人,屠杀群众,变成了十足的反革命!一个革命,一个反革命,阵线已很分明了。参加革命,还是反革命?想了想,只有革命才有出路。所以我就下了决心,通电全国反蒋。一边倒,倒到武汉方面。”他还说:“有人说我是的嫡系,蒋待我不错,给了一个‘巴掌’(职权),我拿这个‘巴掌’打老蒋,这不合人情,对不住老蒋。其实,不是我对不住他。他在上海杀了那么多人,我怎能还跟着他干呢?”
经过反复思考,叶剑英决定与决裂。叶剑英亲自起草并领衔签发反蒋通电,组织新编第二师在吉安举行武装,由于力量不足,很快被国民党军队镇压。叶剑英被迫离开吉安,来到武汉,住在武昌朝阳旅馆,遇上梅县同乡李世安。李世安是个秘密党员,在武汉市局当主任秘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两人在大革命时期打过交道,比较熟悉。叶剑英向李世安吐露,想加入中国。李世安秘密找到周恩来,向周恩来汇报了这件事。1927年7月上旬,经周恩来同意,批准叶剑英为正式党员。为了保密和特殊工作需要,党组织暂时不要他和其他党员联系,只让他与李世安等少数党员保持联系。叶剑英完成了他人生最伟大的一次转折。
中国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与发展者。中国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完成了孙中山未竞的革命事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人民引向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叶剑英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可是,叶剑英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他多次发表文章及谈话,颂扬孙中山的丰功伟绩。1981年12月,叶剑英回忆与孙中山共同战斗的日子时,深情地说,孙中山是他的革命引路人,第一位导师,没有孙中山,他可能走上无政府主义的道路。○
题图 孙中山
责任编辑 万 强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