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建筑经济 >中小学发挥新课改后中小学体育教师“正能量”中心

中小学发挥新课改后中小学体育教师“正能量”中心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7253 浏览:219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文章论述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分析了制约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 体育教学改革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1004-4914(2013)04-271-02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实施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新课程实施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由于体育教师素质的改善与中小学体育发展息息相关,以提高体育教师培养质量来促进学校体育综合效益提高的思想已被普遍接受。体育教师作为新课标在体育课堂中的实施者与指导者,其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已不再单纯是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而是复合的、弹性的,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其进行专门的教师教育,实现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新课标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一、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知识传授角色的变化:由传统的规格化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方向转变。以往的体育课,大多是教师定好教案、内容、时间、活动量、负荷、密度,上课时严格执行,对学生一视同仁。但现在看来,这种规格化的教育存在许多弊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差异、心理差异等,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这种观念和方法,多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使学生尽其所能所想,合理充分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由教师注重“教”向学生注重“学”的方向转变。体育教学中的有些知识和技能学生一看就会,甚至技术动作比教师做得还规范,这时如果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教”,学生“学”起来就索然无味了,所以要调整好教与学的比例,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需求心理,适当适时地“教”,把学生的“学”放在重要地位,这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转变。以往的体育课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成功量的积累,以及过程的美好,本可以成功的却半途而废,要知道奥林匹克精神是贵在参与,马拉松也有半程之说,所以在新课改中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十分重要。
2.职业角色的变化。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有兴趣去学,积极地去练,教师不再去“统治”学生,控制课堂,应从“者”变成怎么写作者,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使学生量力而行,尽力所为地确立目标,心满意足地收获成果。
学生是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应使学生在、宽容的课堂气氛中,能和教师同练同乐,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自主地学习,探究地尝试,坦诚地研讨,充分发挥潜能和智慧,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分享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和想法,心理上也得到支持和帮助,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

二、制约学校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因素

1.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束缚了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当前的课程改革缺乏相应的师资配备,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对师范教育(体育专业)进行相应的改革,缺乏体育教师人才储备。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上位培训体系——师范教育,至今还沿用着课程改革之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将传统的“体育课”改成了“体育与健康课”,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增加了“健康课”的内容,但是相应的师范教育却没有增加相关内容的学习,直接导致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
2.教学资源的匮乏限制了体育教师教育的开展。在全国的中小学学校中,大都存在着教学设施,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丧失了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影响,严重遏制了教师创新意识的发挥,给体育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师人数不多,没有形成一定的研讨氛围,教学仍为以往的按部就班的模式,给新课标的推行带来了困扰。开发学校的教学资源成为新课改下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
3.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忽视思想教育,重竞技、轻普及、抓少放多、忽视面向全体同学的教育观。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学成为“分数第一”,单纯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少数学生的选拔,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只重视眼前的短期教学效果,而忽视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上,一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体育教师把体育课变成单纯围绕体育达标和中考体育加试项目的反复练习与考试课。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却篮球不会打、足球不会踢,单杠双杠没学过、山羊跳箱没见过。这样做实际上是把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简化为只提高少数运动项目的成绩。二是选用教材简单、重复、单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停留在低水平无意义重复阶段。各年级所教内容重复太多,水平接近或相似,或者只教给学生单个技术而无实战应用与相关的理论。
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有些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停留在“灌填式”与“强制命令式”阶段,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比比皆是。或者搞“一刀切”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千人一面,一样的要求,一样的负荷。要么就干脆来个“放羊式”,“一个哨子两个球,晒晒太阳吹吹牛”,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三、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策略

根据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结合现阶段的实际,笔者认为要解决体育教学中现存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首先是转变教育观念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重新设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切忌“分数第一”的短期行为。2.实施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校本培训”以教师培训为主体,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以学校为培养单位,对教师进行资源的再分配,加强各学科间的交流,使有效的教育资源更好地被利用;组织体育教师开展课题小组,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使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同时实现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3.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实施区域联动教师发展策略。“区域联动教师发展策略”就是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或业务部门在一定区域内的协调组织作用和独特的资源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有效弥补以校为单位进行的教师培训的不足,以实现区域内教师共同发展的工作策略。

四、与时俱进: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策略

1.重视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配套改革。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该实现四个转变,即课程结构上实现由“刚性结构”向“弹性结构”的转变,增强学生选课的自主性:课程形式上实现由“重外延”向“内涵与外延并重”的转变,强调课程综合化;“术科”的课程目标上实现由“运动训练取向”向“教学能力取向”转变,突出运动技术教学能力;“专业课”的课程内容上实现由“理论课与实践课彼此隔离”向“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贯通”的转变,重视体育教学案例的诊断分析。
2.重塑体育教师专业化基点,构建和完善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体育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如何教“知识和能力”。这种技能应该是体育教师的专业性所在,因此就应该成为体育教师专业新的发展基点。体育教育

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学类课程是体育教师获得这种知能并实现其专业发展中“不可替代性”的理论基础,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在于“体育教育”,相应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支撑课程即专业课应该为体育教育学类课程。体育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体育教师专业化或培养专业化的体育教师的理论前提,而且这种理论支撑和指导并不局限于本科阶段,而是贯穿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
3.实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由“扩容”向“升级”的模式转型。“升级”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主要强调两点:一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该以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为主,重视现代体育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掌握,而且这往往是培训者的特长与优势,以那些技术性的因素如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手段为辅,这方面培训者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常常不如被培训者:二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必须贯穿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关注体育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和良好意识品质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它对全面顺利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消除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更好地进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有必要研究和分析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改之有效。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专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卫刘华.注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指向[J].理论探索,2008(4)

2.刘莹.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理论探索,2009(4)

(作者系太原市滨河小学一级教师 山西太原 030012)
(责编:李雪)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