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华宁县云南省华宁县北部磷矿矿床地质特点与控矿因素结论

华宁县云南省华宁县北部磷矿矿床地质特点与控矿因素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3-30 点赞:7701 浏览:226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华宁北部磷矿属于滇池抚仙湖成矿区宜良—华宁成矿带的一部分,为沉积型磷块岩矿床。资源量丰富,已探明多个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本文在前人勘查资料基础上简述了华宁北部磷矿矿床地质特征,对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矿床的分布范围、矿体形态及规模主要受岩相古地理,地层岩性、构造控制。
【关键词】磷矿带;磷块岩;单斜构造;矿层
中国寒武纪地层发育完整,早寒武每次海进地层底部都沉积了磷酸盐层,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磷块岩矿床主要集中于扬子成矿带的云南、四川,地理上构成南北向的带状分布。
图1 华宁县北部磷矿位置示意图
北部磷矿位于云南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康滇地轴以东,扬子地台西南边缘,牛首山古隆起南西凹部位,按成矿区带划分位于滇池抚仙湖成矿区宜良—华宁磷矿带南部(图1)。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在该区较少发生沉积间断,地层出露较全。元古界、古生界以海相化学沉积、滨海相碎屑沉积为主,中生界、新生界以内陆湖泊、沼泽及河湖相碎屑沉积为主。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Q)、古生界寒武系下统(∈)沧浪铺组、筇竹寺、渔户村、 元古界震旦系(Z)灯影组、陡山沱组南沱组地层。磷矿赋存在古生界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第三段(∈1y3)中。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几年在华宁北部已探明磷矿床多处,其中由云南有色地质局三〇八队探明的有大村、磨盘山、小黑者、大龙山、黄翠山(核桃箐、黄翠山矿段)、宜良对歌

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山、石林大平滩等磷矿床,其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累计探明资源量332+333类(Ⅰ+Ⅱ+Ⅲ品级)×亿吨。本文在上述勘查资料基础上进而对矿床控矿因素进行分析。

1.矿床特征

华宁北部沉积磷块岩矿床形成于寒武早纪,沉积环境为浅海相、滨海相,含磷层严格受层位、构造、岩相古地理控控制。矿层(体)主要产于下寒武统渔户村组第三段,呈层状、似层状,在空间上呈NNE向分布。属硅质岩、硅酸盐类磷块岩建造,矿床类型和岩石组合基本相似。含矿层厚15.8~71.65m,产状较平缓,倾角9~48°覆盖层较薄。按矿层结构总体为一层矿(上层矿),局部存在(黄翠山)上下两层矿。上层矿在华宁北部分布广,厚度稳定质量较好,是该区主要的工业矿层。下层矿变化较大,不稳定,矿石自然类型以砂屑状磷块岩、含磷白云岩,条带状、层纹状磷块岩为主,矿石工业类型为硅质及硅酸盐型,具地表风化带矿石品位较富,深部矿石品位较低特点。

1.1主要化学组份及矿石品级

华宁北部磷矿主要化学组份及矿石品级对比(表

1、图2)。

表1 华宁北部磷主要化学组份对比表
图2 矿石品级与主要氧化物变化关系图
(1)P2O5含量、CaO含量大村、大龙山、黄翠山、核桃箐矿区(段)相比相差不大。
(2)Ⅰ+Ⅱ品级矿石MgO含量0.2~1.39%,其中大村矿区最低,核桃箐矿段最高,黄翠山矿段和大龙山相差不大0.66~0.86。Ⅲ品级矿石MgO含量几个矿区(段)相差较大0.32-

2.19,其中大村矿区最低,核桃箐矿段最高,其次为黄翠山段、大龙山矿区。

(3)Ⅰ+Ⅱ品级矿石CO2含量34.68~40.33,其中大村矿区最低,核桃箐矿段最高,大龙山与黄翠山接近34.78~35.61。Ⅲ品级矿石CO2含量24.92~30.22,小黑者最低,核桃箐最高,大龙山、大村接近2

7.43~29.77。

(4)Ⅰ+Ⅱ品级矿石SiO2含量、SiO2/CaO。SiO2含量18.07~26.21,核桃箐最低,大村最高,大龙山与与黄翠山相差不大22.14~24.41。SiO2/CaO比值不大。Ⅲ品级矿石SiO2含量、SiO2/CaO比值高,小黑者最高,其它矿区(段)相差不大。

1.2矿石组构

1.2.1矿石的矿物成份

矿石矿物主要为胶磷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泥晶白云石、泥化白云石、石英、白云母、绢云母、方解石、绿泥石、硅质等。胶磷矿:为棕色,显砂屑外形,浑圆形,近圆形、近圆形残余状,粒度0.05-0.10mm,均匀、半均匀或半定向分密集分布。含量一般50~75%。最高85%,最低15%。白云石:以泥晶白云石、泥化白云石为主,无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度0.01~0.05mm±,含量15%。石英:无色,棱角状-次棱角状-浑圆状分布。粒度0.05mm±居多,含量一般1~8%,高者 50% 。泥质:以胶结物形式出现,由泥化硅质、绿泥石和少量白云石构成。部分已重结晶为硅质、绿泥石,含量28%~40%。白云母:无状,少见和偶见。

1.2.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的结构主要是砂屑结构,偶见鲕状结构、胶状结构、细砂结构,粉砂结构,粉一细晶结构。矿石的构造主要是块状构造,偶见纹理状构造,层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

2.磷矿控矿因素

2.1岩相古地理

华宁北部磷矿形成于早寒武世初期海侵阶段,在扬子地台的西部的滇中古陆,东部的牛首山古陆之间形成一近南北向的古海湾,沉积物常以含磷炭质、硅质、砂泥质及碳酸盐为主的浅海、滨海沉积。含磷岩系的分布,矿体形态及规模均受到岩相及其在岩相剖面中位置的控制,古地理条件又决定了岩相分布特征,因此在华宁北部磷矿层具厚度变化大(15.8~71.65m),但沿走向稳定,矿体分布比较规则的特点。矿床的矿层以上是筇竹寺组第一段下黑色层(灰黑色碳泥质粉砂岩)。矿层本身主要是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相,而矿层以下的岩层则为白云岩、砂质白云岩夹泥质含磷白云岩、硅质条带或结核,这些岩性和岩相的特点说明介质PH值EH值有变化,沉积相也有所改变。矿层及顶底板围岩常见水动力条件变化的痕迹—缓波状层理,说明矿层的形成在浅水区,与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有关。矿层以上为分选程度较高泥质粉砂质板岩,具水平及波状层理,矿层以下为中厚白云岩。根据野外观察,矿含磷层(∈1y3)陆源碎屑颗粒细小,仅为粉砂质粒度,据此认为成磷时期的古地理是一沉降速度和沉积速度相等、陆源碎屑掺合作用小、气候条件适宜且比较稳定的环境。综上所述,证明岩相古地理对磷矿的沉积成矿的控制。

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