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混居模式对寒地老年居住建筑影响

混居模式对寒地老年居住建筑影响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8778 浏览:340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内地老年人口增至1.69亿,占总人口的12.79%,全国除青海、新疆、西藏外,均已老龄化社会。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寒冷地区因其地域气候的特殊性,表现在老年居住建筑上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住房问题在人口老龄化中占有地位,舒适的住房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最基本生活条件之一。本课题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以老年人、寒地老年居住建筑、混居模式以及气候适应性设计作为研究主体,从影响寒地老年居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自然气候、地域风俗习惯、老年人自身特点以及养老模式等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同时,以寒地老年人养老模式与居住意愿的实态调研为基础,寒地现有的老年居住建筑的现状,了混居模式的构想。混居模式基于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并借鉴国外经验,从宏观住区规划角度出发,在现有的住区待开发的住区内,住区规模与地域人口老龄化,设置相应规模的管理怎么写作配套设施完备的老年居住建筑,在住区中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摒弃一般老年居住建筑居住人群同质化所带来的弊端;老、中、青、幼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混居”模式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情感交流问题和生活怎么写作问题,体现了人生和生活的立体综合性。在论文的第3章分析模式的特征与形态及其实施的途径;以环境心理学为理论平台,总结混居模式下的寒地老年居住建筑的使用人群与模式。论文第4章基于前3章的阐述,系统地分析了混居模式对寒地老年居住建筑的影响,从规划与选址、建筑与细部、内部功能空间、外部环境与设施等,分别从寒地老年居住建筑规划与选址系统、寒地地域文脉系统、居住空间布局与公共空间怎么写作设施系统、寒地冰雪景观文化载体系统等四个对构建对策。倡导寒地老年居住建筑选址“混合”的必要性,住宅空间可选择性、怎么写作设施的完备性以及反映地域特色、社区特色的文化载体,以上设计对策构建和谐的寒地混居模式。关键词:混居模式论文老年居住建筑论文寒地论文气候适应性设计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10

    第1章 绪论10-21

    1.1 选题缘由10-11

    1.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10

    1.1.2 研究目的与10-11

    1.2 课题的界定11-13

    1.3 国内外研究13-19

    1.3.1 养老模式与老年居住建筑研究13-18

    1.3.2 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18-19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19-21

    第2章 寒地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影响因素解析21-41

    2.1 地域文脉因素21-23

    2.1.1 地域性因素21-22

    2.1.2 文脉性因素22-23

    2.2 气候影响因素23-26

    2.2.1 气温因素23-24

    2.2.2 降雪因素24

    2.2.3 风环境因素24-25

    2.2.4 日照因素25-26

    2.3 人的影响因素26-33

    2.3.1 人口因素26-28

    2.3.2 生理与心理因素28-30

    2.3.3 居住因素30-33

    2.4 养老模式影响因素33-40

    2.4.1 家庭养老33-35

    2.4.2 机构养老35-39

    2.4.3 综合养老39-40

    2.5 小结40-41

    第3章 混居模式构想41-59

    3.1 实态调研41-48

    3.1.1 调研内容41-43

    3.1.2 调研总结43-47

    3.1.3 居住模式探讨47-48

    3.2 构想概述48-53

    3.2.1 模式形态48-50

    3.2.2 模式特征50-51

    3.2.3 实施途径51-53

    3.3 理论平台53-55

    3.3.1 环境心理学53-54

    3.3.2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54-55

    3.3.3 环境心理学与混居模式55

    3.4 分析与心理55-58

    3.4.1 模式56-57

    3.4.2 心理57-58

    3.5 小结58-59

    第4章 混居模式对寒地老年居住建筑的影响59-101

    4.1 规划与选址59-63

    4.1.1 利用周边环境59-61

    4.1.2 确定设计61

    4.1.3 确定合理的开发模式61-62

    4.1.4 建立便捷的交通系统62-63

    4.2 建筑与细部63-66

    4.2.1 建筑63-65

    4.2.2 建筑细部65-66

    4.3 内部功能空间66-86

    4.3.1 人性的居住空间68-78

    4.3.2 便捷多样的公共空间78-80

    4.3.3 便利的辅助空间80-82

    4.3.4 清晰流畅的交通空间82-86

    4.4 外部环境与设施86-100

    4.4.1 绿化环境87-88

    4.4.2 道路交通88-92

    4.4.3 灯光色彩92-94

    4.4.4 小品标识94-100

    4.5 小结100-101

    101-1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