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旅游管理 >阐述遗产中国近代工业遗产旅游进展路径

阐述遗产中国近代工业遗产旅游进展路径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26583 浏览:1198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近代工业遗址资源众多、特点鲜明,但总体而言,由于对工业遗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保护力度有限,很多工业遗址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本论文根据现今近代工业遗产亟待保护与开发的现实需求,将更多关注近代工业遗产(1884年-1949年)旅游,并据此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上海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带作为具体案例。旅游开发具有附带效应高、开发投资低、保护程度深、民生影响大的优势,可以成为现阶段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最佳方式。由此,笔者选择以旅游进展路径为切入角度进行探讨,采取深度访谈法和比较探讨法,基于实地调研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对近代工业遗产旅游进展定位、进展方式、进展战略和产品系统设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实证探讨,以期能对工业遗产保护、老工业区经济转型、功能升级提供新的进展思路。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理由、探讨作用、探讨思路和探讨策略。第二章为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探讨综述,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同时,对国内外工业遗产及工业遗产旅游、上海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带进展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第三章为案例探讨,对工业遗产旅游的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了探讨。第四章为实证探讨,在资源浅析的基础上,对上海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带旅游进展路径,包括进展定位、进展方式、进展战略和产品系统设计等进行了探讨。第五章为探讨结论及相关倡议。探讨结论表明,近代工业遗产旅游进展首先应紧抓优势、扣紧主题进行旅游开发定位。在清晰定位的基础之上,根据近代工业遗产所处内外部环境特点、时代背景条件等因素,选择具体的开发方式及开发战略,并对近代工业遗产旅游产品进行整体设计开发。改善的旅游进展路径有助于近代工业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与利用,达到“以旅游促转型、以旅游保民生、以旅游谋升级”的最优目标。关键词:工业遗产论文旅游开发论文进展路径论文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带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7

    第一章 导论7-11

    1.1 选题背景7-8

    1.2 探讨作用8-9

    1.3 探讨策略9-10

    1.4 探讨内容10-11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探讨综述11-19

    2.1 相关概念界定11-13

    2.1.1 工业遗产11

    2.1.2 近代工业遗产11

    2.1.3 工业遗产旅游11-12

    2.1.4 进展路径12

    2.1.5 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带12-13

    2.2 工业遗产旅游文献探讨综述13-16

    2.2.1 国外文献探讨综述13-14

    2.2.2 国内探讨文献综述14-16

    2.2.3 探讨综述评析16

    2.3 上海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带文献探讨综述16-19

    第三章 工业遗产旅游:世界经验与中国实践19-26

    3.1 工业遗产旅游的世界经验19-22

    3.1.1 英国19-20

    3.1.2 德国20-22

    3.2 工业遗产旅游的中国实践22-26

    3.2.1 北京23-25

    3.2.2 广州25-26

    第四章 上海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带工业旅游进展路径探讨26-49

    4.1 上海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带工业旅游进展优势26-29

    4.1.1 区位优势26

    4.1.2 历史优势26-27

    4.1.3 文化优势27

    4.1.4 资源优势27-29

    4.2 上海杨浦区滨江工业遗产带工业旅游进展作用29-30

    4.2.1 社会作用29

    4.2.2 文化作用29

    4.2.3 经济作用29-30

    4.2.4 环境作用30

    4.3 上海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带工业旅游进展定位30-31

    4.4 上海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带工业旅游方式31-42

    4.4.1 工业遗产旅游已有方式及其有着的不足浅析31-34

    4.4.2 近代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方式革新34-37

    4.4.3 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带工业旅游进展方式37-42

    4.5 上海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带工业旅游进展战略42-45

    4.5.1 战略目标42

    4.5.2 战略举措42-45

    4.6 上海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带旅游产品设计45-49

    4.6.1 近况诊断45

    4.6.2 产品设计原则45-46

    4.6.3 产品设计谱系46-49

    第五章 结语49-53

    5.1 探讨结论49-50

    5.2 对策倡议50-52

    5.3 探讨局限52-53

    注释53-5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