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高校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关系探究

高校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关系探究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6608 浏览:221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外在最直观的体现,它展现出了高校大个的精神风貌。而作为校园文化重要抓手的高校学生社团在其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高校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与功能。试图以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建设;关系
1002-2589(2012)21-0190-0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2005年钱学森在面对总理温家宝发出的感慨,被称做“钱学森之问”。2012年“”期间,求解“钱学森之问”仍是表和委员们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李家明、仁正隆,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在解“钱学森之问”时,答案都指向校园文化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也同样关注文化。可见,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提上了日程。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一个大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社团作为校园课余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活跃校园文化、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校学生社团概述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大学生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实现会员们的共同意愿,自愿组成的、按照其规章制度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由各大高校的发展现实来看,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领航者。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直接将大学生社团定义为:本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

(二)国内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历史

我国高校的学生社团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生社团是成立于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抗俄铁血会”。处于那个特殊时期的大学生们采取演讲、发传单、办报纸等方式俄国和日本在我国东北发动的战争。“五四”运动前后,学生社团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例如,1915年等人在湖南第一师范成立了“新民学会”,1918年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建国前后,大学生社团也有很大程度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高教突飞猛进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大学生社团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教育部关于大学生社团相关文件的发布以及对高校社团的高度重视,这使得大学生社团得以快速发展并获得辉煌成果,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参加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

大学生社团是一个由高校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组织,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它有异于其他主体的社团,表现出了自身的独特性。总结和归纳不同种类的大学生社团,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管理逐步规范化

由于大学生社团是一个由高校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组织,给起初的高校管理带来了不便,造成了管理混乱。在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也逐渐走向规范化。不同的高校采取的管理方式存在着差异,但获得的成效都是显著的,达到了管理的规范化。以浙江大学为例,校团委下设学生社团指导中心,对全校各类学生社团进行统一管理和培训,鼓励和支持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的学生社团。

2.活动逐渐品牌化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逐渐走向品牌化,这是增强大学生社团吸引力,壮大学生社团的重要条件。如果学生社团没有品牌活动,难免落入俗套,就不能够在校园中增强知名度与扩大影响力。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如“民族”的“民族文化节”活动、“爱心社”的支教活动等,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口碑,可称之为“品牌活动”。

3.创意逐渐群众化

高校学生社团中每个成员都是社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个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本社团的特色,也要征求广大成员的意见,只有如此,才能在的环境下,开展出令人满意的活动。真正做到,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流于形式,而是发挥活动的形式,体现其内在价值,造福于每个社团成员。

4.交流逐渐社会化

现在的高校学生社团已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校园内活动,而是以开拓的眼光,走向社会。一方面,可以在社会中拉赞助,增加本社团的资金流动,为活动的开展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社团活动的影响力,造福于社会大众。社会化的交流,最终获得社会上的评价,以此促进高校学生社团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义,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对校园文化约有15种不同的说法。笔者认为,对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应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规定:首先,校园文化属于主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它的基本规定性。因此,校园文化具有主流文化的共性。其次,校园文化具有特定的区域性,它是在学校校园这一特定区域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最后,校园文化具有相应的内容结构,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制度和精神层面的规定性。所以,这些规定性决定了校园文化的特定内容。基于上述校园文化的基本规定性,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思想和方法为目标,由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同创造和培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3]。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与功能

1.示范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建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与成长环境,而在学习与成长的这一过程当中,老师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主要。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主要是指校园文化中的优秀主体对其他人的表率作用。老师们的人生价值观、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等,学生们都会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甚至改变学生的人生方向。

2.导向与凝聚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形式、内容及校园文化氛围,都深切地感染到了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公正客观且符合实际的无形的环境力量,发挥了制约与规范师生行为的重要功能。因而,校园文化一旦变成了师生思想意识的一部分,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导向力量。校

研究生论文www.udooo.com

园文化还具有凝聚功能,它体现在校园精神文化上,并且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将师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而共同奋斗。

摘自:写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