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必要性我国新农村建设必要性、理由和对策

必要性我国新农村建设必要性、理由和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34450 浏览:1580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所学的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经济学原理,结合我国国情,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及问题,并根据自己所做的新农村调查情况,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镇化 社会保障 公共财政

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绝大多数国民集中在农村,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的居住、经济发展、环境、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曝露出了很多问题,例如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居住环境差,居民宅的质量偏低等,很多地方出现了人畜同居的糟糕现象,此外我国大多数农村的规划不合理,大批量的中青年外出务工导致我国“空心村”现象严重,再加上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因素的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呼声越来越高。
鉴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慎重对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做了一个较长时期的规划。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处于如火如荼的进行时期,我国就提出了构建“新农村”的概念,基于当时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繁等多方面原因,新农村建设的方案最终搁浅;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大发展,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规划不合理等也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阻力。为此,20世纪70年代末,访问日本期间首次提出“小康”的概念,为以后农村改革并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找到了方向;2005年10月,中国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国家主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把新村建设的宗旨归纳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等五项基本原则,科学的诠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和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金短缺,加上农民思想意识形态落后等多种原因,导致我国新农村建设步履维艰。

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的实行农业扶持工业的国家战略,“三农”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小,导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另外,很多地方的农民,由于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传统的宅基地养老等观念浓厚,导致他们对新农村建设持怀疑和抵制态度。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推进,比如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漳镇,许多地方的农民靠手拉车收割庄稼,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在缺乏良好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完善的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我国新农村的推进困难重重。

(二)新农村规划不合理,面子工程严重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强制推进,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划,严重的打击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有一些官员,不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与内涵,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多快好省的建设高楼大厦,没有尊重农民意愿,导致了农民“被上楼”的不良后果;很多地方政府借机敛财,大量征收住楼费,也就是说,很多农民在损失了宅基地住进楼房之后,仍需要交纳一定的建筑费用,农民本来就不宽松的生活,随着住进楼房却欠下一屁股债,致使他们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大减;另外,很多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管人口多少一概配置同样的设施,实行一刀切的管理体制,导致新农村的建筑缺乏个性,布局可谓千篇一律,这显然是对农村的破坏,无从谈“新”,严重违背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建设目标。

(三)农村产业体系不完善,农民思想落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而目前我国农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工业和制造业相对落后,很多地方的农要受益来自于农业,由于宅基地减少,许多农民对新农村建有后顾之忧,外加上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农民深受落后的封建思想毒害,思想意识落后,许多农民仍然改变不了养儿养老、宅基地养老等传统习俗,旧房拆迁过程中很多“钉子户”的时常涌现。

三、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我国的农民却始终没有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始终困扰着每一位农民,严格的户籍制度对我国农民造成根本性的限制,因此,我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大农村的投入力度,在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增加对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投入,真正的扫清农民发展致富的道路,遏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建立健全覆盖整个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补贴

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但是资金短缺仍然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的建设又需要大量的资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显重要。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农村工业的投入力度,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优惠政策,推进我国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的农村转移,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与此同时,稳步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国家战略,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援工业的策略,国家大量资金投入工业,造成了我国产业结构严重失调,因此有序的引导工业资金流入农业,对建设新农村,调动农民热情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三)尊重农民意愿,逐步推进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坚决避免化整为零和一刀切的方法,应该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科学部署和安排,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稳步推进。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故选择一些地区作为试点代表显得尤其可行,探索不同的建设道路,并总结某些成功做法,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措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的模范带头作用,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 我国政府应该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意识;同时,建立健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民补贴力度,真正的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以便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展望未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点,定将对我国的长远发展扫清道路。
参考文献:
柯炳生.陈华宁.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J].中国党政论坛, 2006,(4).
易国锋.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互动关系的纽带[J].农业经济,

源于:论文写法www.udooo.com

2008.(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