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国际产品内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分析

国际产品内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26758 浏览:1207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产品内国际贸易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对参与贸易各国的收入分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二十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通过构建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基于要素禀赋和地区层面研究中国产品内贸易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品内贸易 收入分配 要素禀赋 基尼系数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壁垒和跨国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深化了全球贸易一体化和生产片段化,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以国际产品内分工和中间投入品贸易为特点的新兴国际分工与贸易形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产品内贸易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各国的收入分配产生了很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美国就出现了低技术工人工资减少而高技术工人工资增加的现象。Feenstra与Hanson(1996),Feenstra(2003)等认为美国厂商将低技术的劳动力密集的生产环节移至发展中国家,降低了国内对低技术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提高了对高技术劳动力的需求,从而造成了美国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近二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收入不均等状况也日益严重。世界银行1997年发表的报告《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指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基尼系数是0.288,1995年是0.388,20世纪初则达到了0.458,突破了国际警戒线0.4的水平。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产品内国际分工。虽然中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从1981年的3.29亿美元到2011年的13054.83亿美元,但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却从2001年的47.4%下降到2010年的39.7%。究竟国际产品内贸易与中国收入分配存在何种关系,其内在机理又是什么,是本文试图研究和分析的重点。
国内外学者关于国际产品内贸易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发达国家。Feenstra与Hanson (1996)的联系型中间投入品模型,Crosan和Hansberg(2006)[3]关于国际外包成本下降对要素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等。然而,国际产品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因为发达国家往往生产高附加值的程序或部件,而发展中国家往往承担了低附加值部件的生产。Aitken等(1996)[4]对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研究表明,参与产品内国际贸易分工有增加参与分工行业平均工资的倾向。Prachi Mishra对印度、Farzana Munshi对孟加拉的研究都表明,产品内贸易缩小了该国的收入差距。金智娟、安利伟、赵曙东(2007)[5]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贸易分工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扩大了劳动要素在收入中的分配比重、提高了技术创新的频率, 从而降低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李瑞琴(2010)[6]通过理论论证认为产品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不同性质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应综合考虑该国家要素禀赋状况、发生产品内贸易行业的要素密集度以及相应行业的效应。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大多都是从国家的角度讨论对外开放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很少考虑国际产品贸易分工对一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即使有文章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但缺乏对地区内部要素禀赋差异的综合考虑。本文试图建立省级面板模型,在地区层面内解释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1 基本模型设定

1.1 理论依据

国际产品内贸易对我国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能笼统的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分析,要针对地区要素禀赋的具体情况、地区发展水平进行多方面细致分析,才能得到更具有解释力的模型。产品内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

1.1 要素禀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国际产品内贸易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相对需求和预期报酬率,间接引起一国收入分配的改变。产品内国际贸易分工实际上是发达国家把产品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移至劳动力禀赋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转移的过程中,原来的生产函数往往会改变,使发展中国家资本要素收益下降,不同性质的劳动者收入发生变化,由此引起收入差距。检测定产品的生产只涉及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中国作为一个非熟练劳动丰富的发展中国家(2010年底6岁及以上人口中只有8.93%的人取得大专及以上文凭),当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时,中国对非熟练劳动密集型工序的承接,会带来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引起不同性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缩小;当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时,中国对熟练劳动密集型工序的承接,则会带来熟练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由此引起劳动收入差距的扩大。

1.2 地区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不同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的程度是不同的。例如某一地区的特殊资源使其具有生产某一生产片段的相对比较优势,其参与产品内国际贸易分工的程度就相对高。各个地区参与产品内国际贸易分工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地区收益和收入分配效益的不同,因此,在中国参与到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地区差异性大的特点不难理解。中国产品内贸易程度较高的是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产品内贸易水平则相对较低,但是三个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性较弱,从而影响不同地区劳动力收入差距的趋同效应。

1.2 基本模型设定

为了分析产品内贸易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建立省级面板模型,将各地区内部收入差异作为解释变量,产品内贸易作为核心的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在要素禀赋和发展水平的框架下,将各地区的要素拥有量以及发展程度作为主要的控制变量。由于人力资本在产品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具有重要作用,把人力资本和产品内贸易的交叉项带入模型。由此得到:
cinii,t=αIPSi,t+βIPSi,t*labori,t+δZi,t+λi+εi,t
对所有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则待估系数可以理解为弹性系数。各变量的具体描述如下:Gini为个地区内部收入差异的基尼系数。由于无法获取各省收入分布的具体数据,因而采用各省城乡收入总体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各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度量指标,计算方法借鉴陈宗胜(1991)[7]提出的插值法。林毅夫等(1998)通过Theil Entropy分解法计算出城乡间收入差距对一个地区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始终占到一半左右。赵人伟、李实(2003)[8]指出,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与中国地区间和城乡间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有关。
IPS为度量各地区产品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指标。由于对中间产品界定的不同,目前理论界对产品内贸易水平的测量主要有三种方法:联合国广义分类法(BEC)、加工贸易替代法、垂直专业化指数法。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和不足,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我国的产品内贸易主要发生在制造业,本文使用加工贸易替代法,即各省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来衡量各省市参与产品内贸易的程度。
Z为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各省市的资源禀赋水平和地区发展水平。根据上文的论述,要素禀赋在产品内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考虑到中国熟练劳动力的比例相对较低,为了加强模型的解释力,把劳动力要素分为高技能劳动力(hlab),中等技能劳动力(mlab)以及低技能劳动力(ulab)。hlab指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的比例,mlab指6岁及以上人口中高中学历人口的比例,ulab指6岁及以上人口中初中或初中以下学历人口的比例。同时加入控制变量资本要素(cap),用地区人均固定资本投资衡量。
控制变量中用来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控制变量包括各省市人均生产总值(rgdp),外贸依存度(open)、二元对比系数(dual)。rgdp表示各省人均生产总值,预期系数为正,表明随着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增加,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open用来衡量各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预期系数为正,表明地区对外开放的加速有加剧居民收入差距的趋势。dual表示在二元经济中,一个地区农村就业人数和该地区总就业人数的比率,反映了经济的二元化程度。dual越小,表示地区二元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预期其系数为负,即dual的增速越小(地区二元化程度越高),居民收入差距越大。
本文在实证分析中,将中国分为中部、东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其中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9个省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西、广东、海南共12个省市区;西部地区包括西藏、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重庆、青海、宁夏、新疆共10个省市区,由于西藏缺乏数据,本文将其剔除。这样选定的地区共有30个,考察的时期为2001年-2008年。

2 产品内贸易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应用上文建立的回归模型,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面板数据模型对λi有两种处理方式,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通过Hauan检验,发现采

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udooo.com

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更加合适。其回归结果如表1。
首先,在全国层面上分析产品内贸易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根据模型1-5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R2都高达99%,产品内贸易对于居民收入差异的影响始终为负,且在统计上显著。这一方面说明积极参与产品内国际贸易分工的省份,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越小,即产品内分工程度的加深在现阶段会缩小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另一方面表明了回归结果的稳定性。例如模型5,IPS对Gini的影响系数估计值为-0.3267,表示产品内贸易水平每增加1%,中国居民的收入基尼系数就会降低3

2.67%。

要素禀赋中,中高等技能劳动力比例的提升能够缩小劳动力收入差距,但参与产品内国际贸易分工的中高等技能劳动力的比例的增加,却会带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因为参与产品内国际贸易分工的熟练劳动力比例的提升,会促进我国对熟练劳动力密集型工序的承接,由此引发对熟练劳动力需求增加,其收入水平提高,不同性质劳动力收入分配差距就会扩大。相反,低技能劳动力比例的提升会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衡性,但是参与产品内国际贸易分工的低技能劳动力比例的增加,即承接的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工序越多,不同性质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会缩小。
人均固定资本投资对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正是因为资本要素的相对匮乏,即使在发达国家是劳动力密集的工序,转移到中国来也要用部分劳动力替代资本。资本要素的提升,会使这种替代效应降低,这样产品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会更接近发达国家的情况,即加剧收入差距的扩大。
从回归系数上来看,中、低技能劳动力与产品内贸易的联合效应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更为显著,高技能劳动力与产品内贸易的联合效应在模型三和模型四中的系数都不显著,这也说明我国高技术人才的储备还不足以拉动我国增加对熟练劳动力工序的承接,我国目前依然处在非熟练劳动力众多、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现实情况,在产品内国际贸易分工中承接的工序主要还是非熟练劳动密集型的。
在地区发展指标上,我们可以看到二元对比系数对居民收入分配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产品内贸易有利于加快农业劳动向非农业劳动的转移,提高社会劳动收入的总量并且提升劳动收入比重,有利于降低经济二元化程度,从而降低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人均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居民收入分配则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外开放程度高的省份,居民收入差距越大。
考虑到中国中、东、西部参与产品内贸易程度,以及要素禀赋和地区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产品内贸易对地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可能会存在地区上的差异,因此在模型中加入两个虚拟变量east和central,得到以下回归结果,见表2。
表2 产品内贸易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地区层面(2002-2008)

注:a、b、c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
回归结果表明,产品内贸易对我国不同地区居民的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以模型6为例,控制低技能劳动力要素禀赋时,当年产品内贸易每增加1%,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缩小2.68%,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缩小18.87%,中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缩小15.24%。模型7和模型8分别控制中等技能劳动力和高技能劳动力,产品内贸易对各地区收入分配影响的方向和系数都比较稳定和显著的。这一方面显示出中东西部地区参与产品内国际贸易的层次和水平不同,另一方面可能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成熟,市场机制相对完善,产品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东部更加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不均衡,市场机制也不够完善,产品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果较小。同时,可以得到结论:低技能劳动力在总体上倾向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中高技能劳动力在总体上倾向于扩大居民收入差距。地区发展的四个指标对各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与上文在全国层面上分析的结果一致,说明了模型的稳定性。

3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选取我国30个省2002年到2008年的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对中国参与产品内贸易对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产品内贸易趋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不是近期内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贾文文、周升起(2011)[9]的实证结果表明产品内贸易的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果的优化,从而收入差距趋于熟练。
不同性质的劳动力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不同的,越多中高技能劳动力参与产品内国际贸易分工会加剧收入分配的差距,而低技能劳动力会缩小收入不分配的差距。人均资本要素、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加深都会扩大收入差距,而经济二元化程度的降低可以缓解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通过考察不同地区,可以发现产品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中东西部地区是有差异的,其影响程度在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
因此,要解决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要继续加强我国产业内贸易程度,使生产要素更加合理的配置,促进我国产业结果的升级。同时积极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提高技术科技水平,承接更多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的工序,虽然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我国收入差距,但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内贸易所带来的产品下降效应,会缓解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这也是我国迈入世界强国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Feenstra Robert C,Gordon H Hanson. Globalization,Outsourcing,and Wage Inequality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
Feenstra R. 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Theory and Evidence[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
[3]Grosan,Robert C.,Esteban Rossi-Hansberg. Trading Tasks:A Sample Model of Outsourcing. NBER WorkingPaper,2006(12721).
[4]Aitken,Harrison,Lipsey.Wages and Foreign Ownership: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xico,Venezuela,and the United State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6,40.
[5]金智娟,安利伟,赵曙东.对外开放对我国收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入差距影响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3).
[6]李瑞琴.国际产品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分析[J].财经科学,2010.6(267).
[7]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8]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2004(4).
[9]贾文文,周升起.产品内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2011(4).
作者简介:杨玉杰(1989-),女,河南郑州人,在读研究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