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适用性国际产品内贸易方式与其在中国适用性

适用性国际产品内贸易方式与其在中国适用性

收藏本文 2024-03-27 点赞:17275 浏览:729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产品生产越发标准化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者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内选择生产地,更灵活的安排生产计划。交通和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大降低了世界市场的贸易成本。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对国际产品内贸易模式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关键词】贸易模式;适用性分析;国际产品
世界范围内的产品生产越发标准化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离成为可能,即中间产品的生产或加工可以单独进行。这使得生产者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内选择生产地,更灵活的安排生产计划。
另一方面,世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和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大降低了世界市场的贸易成本。这使得在部分劳动力低廉的国家生产中间产品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促使生产者愿意并且希望在这些国家进行中间产品的生产,来获取更高额的利润。
上述两点使得中间产品生产外部化成为趋势,使得国际产品内贸易逐渐兴起与蓬勃发展。国际产品内贸易可以在不同国家的企业间进行,也可以在跨国企业内部进行。前者主要的形式是外包,后者主要形式是海外直接投资。
那么,国际产品内贸易模式(产品内分工)有何影响呢?
(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在海外直接投资的形式下,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为了改良其所投资的生产工厂的技术,会直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会对其所雇用的员工进行培训。在外包的形式下,发达国家一般会对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中间产品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通过这些质量标准,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大量的技术信息。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往往也需要对外包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进行培训,以便更好的进行中间产品的贸易。所以国际产品内贸易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先进的制造工艺和生产技术,以及良好的管理经验和组织形式。
(二)有利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品内分工,发达国家可以把生产同一最终产品的劳动密集的

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生产区安排在发展中国家,而只在设本国进行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这样在世界范围内更有利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身竞争力,有利于其追求经济的持续增长,获取更高额的利润。
(三)有利于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及经济全球化进程。国际产品内贸易提高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为各国减少闲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是拉动世界经济总量的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密切了各国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
基于上述有关产业内贸易的成因、内容和影响的描述,下面再来分析一下该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
近年来,国际产品内贸易在中国逐步兴起,由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看出:中国的产品内贸易额逐年上升,从1981年的几乎为零发展到2007年的超过万亿美元,并且其中出口额的比重逐年增加。这说明国际产品内贸易在中国蓬勃发展且前景较好。而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呈现出在波动中逐年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加工贸易的贡献度几乎赶超一般贸易,其贡献率与一般贸易越来越相近。这说明加工贸易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加工贸易的作用越来越不能被忽视。
如此广阔的前景,那其对中国的积极作用又是什么呢?
(一)符合中国国情,拉动经济增长中国主要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参与到国际产品内贸易,发达国家或以FDI的形式在中国直接投资,或以外包形式在中国生产中间产品,无论以哪种形式,都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放在了中国,从要素禀赋理论(引入里昂惕夫函数之后)来看,这非常符合中国作为一个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即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现实条件。这不仅解决了中国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并将其转化为降低生产成本的优势,为中国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促进中国参与国际分工,融入经济全球化。产品内贸易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深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国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参与到产品内贸易是以贸易摩擦最小,参与程度较高的一种方式参与国际分工,融入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
(三)有利于中国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为了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直接带来先进的技术,或对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中间产品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并且会对其所雇用的员工或者与之合作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
最后,探讨一下针对中国产品内贸易的若干争议的看法及合理性建议
(一)产品附加值过低。我国参与国际产品内贸易主要是以加工贸易的形式,而加工贸易以模块零部件生产和组装为主,由“微笑曲线”理论可以知道这两部分都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利润空间小,即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时,总是在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但是,产品附加值低不代表利润也过低,但另一方面,我国存在大量廉价劳动力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产业结构调整过快,必定会造成大量人员失业。而且,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也无法承担投入研发、设计、销售和售后怎么写作的高额成本。
综上,加工贸易的产品附加值虽然低,但却是符合我国现状的最优选择。所以,短期内国家应该鼓励加工贸易,大力发展国际产品内贸易,如此可以扩大贸易顺差,维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势必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上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不利因素的压力。所以,长期来看,我们仍然需要产业升级,政府需加大教育与科研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产品内贸易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移动。
(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我国在进行加工贸易时所需的原料、能源等均来自国内,并且,一些外国企业将环境污染大、资源消耗高的产业转移到我国,这些都会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需要禁止或限制加工贸易。因为,工业化进程中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这种消耗和破坏是否可控制,是否可修复,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并且,也可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限制外国企业的恶意产业转移行为。
参考文献:
卢峰.产品内分工: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学(季刊),2004,4(1).
曾卫锋.国际产品内贸易的理论与经验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7—12.
[3]曹宏成.产品内贸易:原理、效应及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8.
[4]刘丙泉.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D].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