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4-18 点赞:3813 浏览:123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创造、勇于探索。中学美术教师应从中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出发,了解他们心智成长的一般特征,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促使他们增强自信,提高个人素质与审美品位。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育 心智成长 发展路径

一、美术教育的目的

中学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在人类所有的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罗恩菲尔德在论及与此相关的议题时认为:“艺术教育对于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是在于艺术能和谐的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全的人。”由此可见,中小学美术教育不仅是教授美术知识的教育,而且是通过美术进行素质教育和品质培养的教育。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单独的经验教育,虽然经验和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并非美术教育的中心目的。
中心目的就是,以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思考为出发点,从惊讶地发现到进行创造,通过人们内心的震撼和变化在自身内部形成这种带有艺术本质的构造。一边实际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一边在变幻不定的紧张心情中不断形成自我,并学习这种生存的方法。

二、中学生心智成长的一般特征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把艺术理解为一种赋予生命活力的体验,它帮助一个成长中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力;它使一个人上升到一定的情感高度,使他能够认识到艺术的体验是他生命中一件特别的事。
中学生正处于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身心的发展变化非常显著。中学生对感情方面的急剧变化感到困惑,时常因与伙伴的关系或内心方面存在的问题而感到烦恼。因此在教学中,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1.身体发育与造型表现。男孩子从初一年级开始到二、三年级是身体的成长期,身高显著增加,女孩的身体成长期是在小学高年级,中学时期要是体重增长期。总而言之,初中学生身体有了很大的变化,外观接近于成人。心理却并未成熟,身心两个方面发展不平衡。
2.自我意识和造型表现语言的偏好。在初中一年级时,学生上课时经常会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到了初中二年级,已经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对他人言语行动的意识加强,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塑造。而在交朋友方面,他们一般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他们友情的特点就是共同感受,同时还表现出既成的价值观,对大人的评价的抵触和反抗。
3.中学生的感情投入与对造型表现的兴趣。感情起伏剧烈、善变,因为一点小事就会或喜或悲,就是自信与自卑相互交替的结果。原因在于中学生的感情倾向于两极化发展,这与自我欲求的高涨有很大的关系。
4.中学生智力发展。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将智力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0~2岁)、前期操作时期(2~7岁)、具体操作时期(7~11岁)、形式操作时期(11~14岁)。根据皮亚杰的这种划分方式,中学时期应属于形式上的操作时期。它是以语言为基础,运用概念理论性地思考或进行检测设推理的一种思维活动。与此同时,具体的操作就是对眼前的具体事务进行思考的倾向。

三、中学美术教育发展路径

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学教罗恩菲尔德认为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主要是以初中二年级为界的模拟写实阶段形成的。模拟写实主义的特征是自然主义的再现倾向很强,观察与表现皆是无意识的。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希望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景物原样地描绘出来,由于绘画技巧尚没有很好地掌握,往往不能如愿以偿。有些同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美术学科存在一定的恐惧感,有一种畏难心理。他们认为绘画特别难,只追求像,而不讲究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美丽。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美术,喜欢上美术课,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否则,培养学

源于:论文大纲www.udooo.com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呢?
1.因地制宜。寻找学生最感兴趣的材料和游戏,最感兴趣的话题,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身边入手,让他们装点自己的居室,进而深入到课堂美术学习中。比如:由于本地陶瓷艺术生产产业发达,我经常组织学生深入调查、欣赏,在充分了解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法后,在美术课堂上让同学们运用陶泥进行塑造和表现。在激发学生兴趣和自豪感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作品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时及时肯定他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学习美术并不用一件困难的事。美术创作毕竟不用理性思考,没有数学、物理题那么难,只要你用心去做,用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思维去创作,就会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当然教师也要及时加以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
3.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适当地提出任何主题的表现不只有一种方法,应该挑选大家最擅长的。有些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可以发挥他们的长处,有的创作可以用剪贴或其他的方法表现出来。
4.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这就是在告诫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要有所创新。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脑,德育与智育各项能力综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造力一切将无从谈起,只能反反复复、停滞和一味地因循守旧。所谓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一般地,美术创作很少与学生生活发生联系,这样学生便感觉不到创作的快乐。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更应根据教育需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实际,参与实践,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又是科学发明的源泉,并为创新奠定基础。让他们参与对大自然的体验学习,在家庭、田间和劳动实践中遭遇矛盾时,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并主动参与到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才使创新型人格特征得到更好的塑造。”
总之,美术学习过程应是一个喜欢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无处不在,需要我们不失时机,机智地、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时,创新能力也就形成了。只有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积极探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张小鹭著.现代美术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美]罗恩菲尔德著.创造与心智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尹少淳著.走近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4]张小鹭著.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法:中日美术教学方法的综合比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