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新时期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大纲

新时期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大纲

收藏本文 2024-04-03 点赞:5035 浏览:165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通过探讨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创新思维的关系,提出构建大学生宽厚相济知识结构的关键在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并认为培养阅读能力的外在途径是建立新的综合结构课程体系,内在途径是实施典型案例教学,而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阅读能力提升的保证,参与科研活动,使知识结构得以优化,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阅读能力;知识结构;创新思维
[]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96 — 02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从表象上看是大学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而就业困难,而这种表象却反映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大学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缺乏则是它的突出表现。〔1〕
任何一项创新活动的开展都基于对客观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观点、设计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就决定了人们的创新活动必须遵循认识规律尤其是思维的规律,从发展心理学的资料来看,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莱曼(H.C.Lelunan)通过对几千名科学家、艺术家和天文学家的年龄与创造性成就之间关系的考察,发现25-40岁是创造性发展的高峰期。〔2〕然而,目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思维的要求相差甚远。本文基于对本校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来改善大学生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新时期提升大学生阅

源于:论文查抄袭率www.udooo.com

读能力的重要性
1.阅读能力提升可以为大学生拓展就业空间创造条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只掌握本专业现阶段的知识很难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因此,大学生在宝贵的在校时间里应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在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延展,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信息、关注新行业发展动态、涉猎现代科学书籍,使自己具有专业眼光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思维方法,为自己的择业拓展广阔的空间。
2.阅读能力提升可以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色。阅读能力实际就是一种学习能力,是一种处在不断提高、完善过程中的理解思维能力。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能否获得足够量的信息已不成问题,问题在于怎样鉴别信息的时效性、价值性和真伪性。随着阅读量的增多,多数大学生的阅读内容自然而然地向着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大学生具备了阅读能力多数能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主动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在择业过程中,能更加从容地展示自己的能力,而被用人单位选中。
3.阅读能力提升可以使大学生尽快适应现代职业岗位的需求。广博的知识视野是人才适应社会岗位、适应环境变化的文化基础。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结构合理,更是要求适时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达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境界。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提升阅读能力,打下宽厚、扎实、系统、严谨的知识基础及专业技能功底,才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拓展所学到的知识,有所创造,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新时期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1.大学生对专业阅读不够重视,教材利用度不高。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我们在本校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回收率为96.4%。关于花费在专业阅读上的时间,5%的学生表示从不阅读专业教材,21.9%的学生基本不阅读,有时看看的占54.7%,经常阅读的占12.7%,每天都看的占5.6%。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除了所学教材,对于“是否还阅读有关专业著作”,15%的学生表示极少阅读,26.2%的学生很少阅读,偶尔的占38.8%,选择经常的占14.2%,选择总是的占5.9%。从大学生对教材的利用程度看,对于“大多数必修课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从没读过的占2.6%,很少翻阅的占20.2%,读过一遍的占46.8%,读过两遍的占19.3%,读过三遍以上占11.2%。对于公共教材,学生的翻阅情况是:极少阅读的占22.6%,很少阅读的占29.6%,偶尔阅读的占40.6%,经常阅读的占7.6%。由此可见,学生对专业阅读的阅读范围较狭窄,仅仅把所学教材作为阅读重点,对其他相关教材和相关著作缺乏了解。而对于公共教材,翻阅的目的绝大多数是为了考试,阅读的功利性较强。
2.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深度,阅读方式网络化。在课外阅读的调查方面,很多学生进行非专业阅读目的不在于专业知识的巩固与发展,更多的是为考试怎么写作,或为满足自己的兴趣。49.9%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休闲消遣, 57%的学生认为是为了拓展知识面, 26.3%的学生认为是为了深化专业学习, 68.8%的学生认为是为了满足兴趣爱好, 48.4%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丰富精神世界。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网络阅读的读书方式。12%选择认真读,70.7%选择大体浏览,58.8%选择有选择地读,8.2%选择仅读标题。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于网络中的众多信息不知道该如何取舍、难以判断正误。一些同学也表示因对信息缺乏筛选,已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课内、课外阅读能力的缺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学生知识面窄,知识体系内部缺乏有机的联系,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和直线式的,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知识结构多元化以及创新思维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有效提升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

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文理课程渗透,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外在途径

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应须通过建构综合结构课程体系来实现,而目前我国理工科大学一般较少安排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而文科大学也较少安排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课程,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知识结构难免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科学地规划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淡化专业,鼓励文、理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结合,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如以跨学科选课为特征的麻省理工学院就规定本科生必须修读不少于8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每门课程一个学期至少有9个学分,合计72学分;而且在8门课程中,至少有3门课程必须从指定的文科课程目录表中选择,这些课程多达18类100多门,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20%。〔3〕这种做法不仅在拓宽了大学生的阅读面,而且还在于为他们提供了其他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弥补了单一学科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具体选择课程内容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精选基础理论课程。基础理论课程要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保留传统课程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增加与专业相关联的选修课。引导学生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广泛阅读,建立起纵横交错的知识联系,拓宽知识面。

2.加强专业阅读指导,实施典型案例教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内在途径

大学生对专业阅读不够重视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对获取专业学习资源的方法及途径不了解,教师要在指导大学生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为学生提供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定期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目,提供一些较好的网站,教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有序的系统阅读,引导学生改变盲目“博览群书”无序的读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基础扎实的知识结构。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局面,要使教师转变为学生独立思考的助手,教材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工具,课堂变成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场所。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自己搜集或编写案例,通过资料的整理提出自己的论点与论据,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

源于:论文集www.udooo.com

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训练学生的辩证批判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形成具有发散性、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美国哈佛大学之所以功绩卓著,实得益于案例教学法。哈佛大学非常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在为期两年的学习期间,必须分析研讨800个以上案例。这种“亲验式”、“对比式”的教育,不仅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冲动和创新灵感。〔4〕

3.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运用激励机制,是培养阅读能力保障条件

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评教和评学两个方面。评教不仅要看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给学生,更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启发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否善于用自己广泛的阅读兴趣诱导学生勤于阅读思考。考评教师的科研成果是一方面,但更要注重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考评,引导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并付诸实践。评教则可采用开卷、笔试、面试、论文、讨论、模拟操作等灵活多样的测评手段,侧重对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评,诱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在自学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如对创新成果突出的学生,可申请免修相关课程,并将创新成绩作为颁发奖学金的重要依据。

4.鼓励学生申报课题,参与科研活动,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载体

目前我国大学生还普遍存在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比较扎实,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匮乏的现象。为此,高校应通过鼓励大学生研究综合性或跨学科的课题,促使他们查阅不同学科的知识,在研究中进行学科知识的交叉,加深理解和吸收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灵活运用知识去创造新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计划中设计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环节,使学生通过科研活动将所学到的抽象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查阅信息、接受信息和反馈信息的效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在对信息的不断地判断、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科学的思维形成和提高。
〔参 考 文 献〕
〔1〕童亚宾,李艳君.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09):126.
〔2〕张文新,谷传华.创造力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02.
〔3〕唐仁春,贺云龙.论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J〕.现代大学教育,2004,(04):94.
〔4〕任宝旗.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02):66.
〔5〕杨冬梅.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6,(03):93-94.〔责任编辑:侯庆海〕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