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简析充分发挥充分发挥党在实现利益联系和谐中作用查抄袭率理工

简析充分发挥充分发挥党在实现利益联系和谐中作用查抄袭率理工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29004 浏览:1258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利益关系和谐,实现利益关系和谐关键在执政党;坚持中国的领导是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政治保证;实现利益关系和谐是党的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必须坚持社会公正、法治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高党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能力。
关键词:中国;执政能力;党的利益;社会利益关系;和谐
1002—7408(2012)010—0037—0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和谐。实现利益关系和谐关键在党。实现利益关系和谐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也是党的利益的坚实基础。要在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党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坚持中国的领导是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政治保证

中国是中国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协调者。不同主体由于能力和社会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获得利益就会有差别。利益差别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快速发展,但如果利益差别过大就是利益分化,往往会导致更多社会矛盾和冲突,使秩序混乱,甚至有时会打乱发展步伐,使社会发生倒退。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的政治代表。任何政党都是建立在一定阶级的基础之上,为实现其利益和政治主张怎么写作的。只有代表先进阶级和社会力量的政党,它的利益和主张同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所以,政党不仅是冲突的力量,也是整合的工具。无论政体结构如何,政党有助于把一些地方社团整合到一个国家之中,因而总被视作是进行动员的基本力量,或者整合到一个更为广泛的联邦之中。政党有助于使利益冲突、潜在的紧张以及现存社会机构的悬殊差别一目了然,而且还迫使芸芸众生从不同阵营走到一起,确立自己承担的义务的轻重缓急并为体系内的统治阶级或自己期望中的角色效力。它们强迫诸多不同的利益和见解的代言人互相让步,达成妥协,或抑止需求或施加强大压力。特别是建立更广泛的联盟,必须与其他群体甚至潜在的敌人或对手建立共同阵线。
正如亨廷顿所言:“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政党看上去确实像宗派,似乎是在加剧社会冲突和分裂,然而一旦羽毛丰满,政党就会成为维系各种社会力量的纽带,并为超越狭隘地方观念的效忠和认同奠定基础。”[3]成熟的政党制度在功能上不仅体现了不同政党之间的差别关系,而且是政党之间温和的粘合剂,一头连接着社会因利益分化而带来的冲突,另一头又能把各种冲突的社会利益进行整合。其中,能否整合分化的社会利益和冲突,是评价政党制度功能状况的重要标志。
政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利益的差别,从功能上讲,政党制度必然承载着社会利益分化的压力,但是,从政治发展的绩效来看,评价政党制度的关键就是看其在政治发展中能否最大限度地对分化的社会利益进行整合并达成一致。因此,利益整合是政党制度发展的首要功能。一个成熟的政党制度,其首要功能就是能够整合分化的社会利益。具体表现就是:在横向上能将社会群体加以融合,在纵向上能把不断产生的新的经济阶层加以同化。[4]
执政党与一般政党相比更具有协调利益关系和履行整合社会的功能。原因很简单,执政党所掌握的权力是公共权力,属社会各个阶层、群体和个人所共有,承担着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社会中存在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它们之间的利益不同,导致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国家作为表面超越社会各利益之上的力量,其职责是想方设法整合这些利益。执政党执政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因此,作为执政党总是想方设法减少社会矛盾,协调各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以便形成一个和谐的局面,求得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执政党在利益整合中起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udooo.com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党具有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功能,成为执政党后,这些功能就和政府宏观协调功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利益整合功能。“利益整合,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在保证各群体利益的基础上,使各个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利益整合是执政党必须履行的职责之一,是政党执政的一项根本性的原则。它对于政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加强具有重大的意义。”[5]
利益整合是执政党必须履行的职责之一,是政党执政的根本性原则。因为执政党掌握的是国家公共权力,属社会各个阶层、群体和个人所共有,承担着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与政治目标,既可能存在利益一致、目标相同的价值取向,也会存在诸多不同的利益差异,甚至矛盾冲突。在任何一个健康的、理性的、发展的社会,对于执政党而言,既需要团结社会各阶层、各群体齐心协力地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民族共同利益而奋斗,又必须想方设法整合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千方百计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形成和谐社会的局面,求得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争取尽可能多地得到社会认同与民众支持,增强执政的现实合法性基础。因此,整合利益矛盾,化解社会危机,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就成为政党在执政治国中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也是执政党不可或缺的执政能力。
总之,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对社会中的个人、团体和组织的利益关系的协调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6]中国是中国的执政党,坚持中国的领导,强化党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能力,有利于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中国是工人阶级利益代表,是劳动人民利益代表,她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协调利益关系,体现着党的根本宗旨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本质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二、实现利益关系和谐是党的利益的必然要求

实现利益关系和谐是党的利益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udooo.com

2.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表达公开化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受到影响,使党实现利益关系和谐难度增加。现在人们主要依赖市场满足自身的利益要求,如个人就业可以在人才市场或劳动力市场寻找机会。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村民与集体的联系弱化;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后,越来越多的上级单位开始对下级单位“断奶”,不同单位都开始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就业合同制的实行,更使职工与单位的关系由全面的依赖和归属变成以利益为纽带的契约性关系。这种变化既表明人们获取利益的空间和自由度大大增加,也使人们对党和政府直接的利益依赖感明显减弱,再加上不同群体现实利益的差别性加大,势必影响到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其突出的表现是,产业工人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传统产业领域的工人下岗了,这部分工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上的失落感。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得到的实惠最多,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民的收益却有所下降。如果他们的利益不能得到满足,甚至受到侵害,分化了的群众就可能会重新确认自己的利益和利益代表,就有可能在体制外寻求利益表达的渠道,执政党就有可能失去可靠的阶级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的利益调整,使原来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形成的单一、有序、紧密的社会结构日益松散,并产生了新的利益联结方式,这使得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与管理出现多方面的不相适应。在大量的新的社会、经济组织中,淡化了党的领导作用,因而导致党组织的“空白点”多,党的工作覆盖面小,薄弱环节多。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中的职工与管理人员,还是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与业主,都以新的利益关系相互联结,也使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活动方式处于不适应的状态。
3.利益矛盾的尖锐化对党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能力提出新挑战。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矛盾日益复杂,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凸显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长期积累,矛盾和危机随时可能找到突破点而爆发。如果不能及时化解这些不安定因素,我国的改革进程就有可能被打断,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得而复失,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将会被葬送。与此同时,在新形势下,由于社会上不同利益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社会上分属不同利益群体的成员加入到党内来,其利益要求必然会反映到党内。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应对各种利益群体的政治压力,始终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这是对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和协调能力提出的新的挑战。同时,各种利益群体的愿望和诉求能否在党的决策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和有效的考虑,防止某些利益群体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上而成为“既得利益集团”,成为必须解决的十分紧迫的问题。
4.利益观念功利化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力提出新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原则基础上的,利益机制在人们行为导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利益原则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把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地调动起来;另一方面,诱发一些人的逐利心理,甚至使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忘掉社会职责和人格良心,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弄虚作检测,损人利己,导致拜金主义思想滋生,贪污腐化横行

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检测冒伪劣现象泛滥。当前,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受到利益的负面影响,把职业化和资源化结合起来,被调动任命时对岗位挑肥拣瘦,争权夺利。历史表明,职业化与资源化的结合,往往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不负责任,回避矛盾,患得患失,当老好人保自己的位置,甚至跑官要官、写官卖官,甚至谋财害命,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蒙受质疑。

四、执政党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路径

1.以社会公正作为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原则。对于社会中各种利益矛盾,执政党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准绳进行社会整合。公平施政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执政党获得合法性的主要源泉之一,能否最大限度的符合社会公正原则整合各种社会利益,从而实现利益关系和谐,也是衡量党执政现实合法性的标准之一。
从本质上说,执政党固然有其阶级属性,因而在执政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代表所有社会阶层和群体,但是,由于执政党手中掌握的是公共权力,执政党就必须在不损害本阶级和本阶层的根本利益前提下,兼顾各种利益。在这之中应该充分体现公正原则,“在这里的所谓公正是从一般意义上说的,即通过调节主要的社会制度,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9]
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是中国领导的合作制,实际上是“执政,参政”的非竞争性政党生态。在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群体多元化和社会结构复杂化的今天,中国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这种特殊的政党生态决定了中国必须主动自觉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协调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防止和消弭社会冲突和对抗,促进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地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惟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执政的现实合法性问题。
2.以统筹兼顾作为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主要方法。统筹是整合的相似度检测和必由之路,执政党的统筹意识和能力越强,就越能有效整合各种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的和谐。统筹兼顾的理念要求执政党在整合利益矛盾时,不能为了一方利益而牺牲或抛弃另一方的利益,而应兼顾之。换言之,人类社会绝不能是霍布斯笔下的丛林,“弱肉强食”、“赢家通吃”,而应努力追求“共赢”。在设计制度、制定政策及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考虑各方面的利益,要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的人具体利益的平衡点,决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厚此薄彼,使一部分人大获其利,另一部分人深受其害甚至失去生计,要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3.以法治作为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基础。问题和利益问题有着天然的、同在的联系,本身就是追求利益平等的产物和实现机制。[10]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成为社会各阶层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来表达和实现自己利益的重要途径。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只有在的基础上,才能通过科学的途径和方法集中最大多数人的智慧,才能建立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及时反映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意志和要求的、信息对称的决策机制和体制,从而保证党在决策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加以整合。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健全法制,有效地运用法律这一社会控制的最高手段对利益进行分配并权威性协调、化解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为利益关系的顺利调整提供法律保障。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基本方略,是实现人民群众政治利益的根本保证。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领导的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实行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扩大基层,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切实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法改革,完善司法保障,加强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建设,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人民群众的监督得到法律的保证。要正确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搞好社会治安,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得到充分实现和发展。
4.以党内和谐促动社会利益关系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关键在党。构建和谐社会要真正发挥党的作用,又是以党内和谐为前提的。提高党组织内部的制度化水平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基础,其中党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党内不仅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且本身就影响着执政党利益整合的能力和效果。党内和谐就是要在党内听取不同的声音、整合不同的利益关系,最终形成强大的合力。能否在党内形成良好的利益分配、协调和运行机制,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党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陈波,洪远朋,卢肖云. 和谐利益论[J].社会科学研
究,2010,(4).
西摩·马丁·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M].张华青,译.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三联书店,
1989:237.
[4]王庆兵. 利益整合:政党制度发展的首要功能[J]. 天津社
会科学,2007,(1).
[5]王长江,姜跃.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51—552.
[6]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udooo.com

上海市浦东新区党校课题组. 论不断提高党协调社
会利益关系的能力

(一)——利益协调理论及利益协调意

义[J]. 前沿,2006,(1).
[7]龚先庆.“党的利益”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导刊.
2007,(3).
[8]洪远朋,陈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
十大变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9).
[9]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2:185.
[10]孙力.人民利益代表的政治机制研究[J].南京政治学
院学报,2003,(2).
[责任编辑:宇 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