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程管理课程设计改革科技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程管理课程设计改革科技

收藏本文 2024-01-21 点赞:12948 浏览:490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传统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评价制度不合理、整体性不强、教学管理不善等问题、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措施和实施方法,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工程管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设计;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1009-0118(2012)08-0100-02
一、前言
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实践教学可以验证和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对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其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为了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教育部2009年提出了“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是为了促进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努力构建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强调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等综合特征,来改变目前我国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灌输、轻自学的人才培养模式[1]。因此实现工程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的“无缝衔接”是实施该计划的重中之重。

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一)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特点的客观需求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设置的一个专业,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建筑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专业覆盖范围,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懂管理、会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毕业的学生主要面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建筑相关单位的基层施工管理岗位,这些工作岗位无一例外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和卓越工程师的要求是契合的[2-4]。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分为实验课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或实践活动四大类。其中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根据教学培养计划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基础或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培养学生工程技术素养和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客观要求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系统建立恰当的、实质性的联系。有效的开展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能够强化和升华原有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积累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做到实践促进理论,感性促进理性,这是认知规律的客观要求。

(三)现有的课程设计存在诸多弊端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相结合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因此针对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如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施工组织、工程合同等都需要开设课程设计,这些设计是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对工程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往往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实践环节收效甚微,或流于形式。

1、课程设计理论与实际脱节

目前国内的很多工程管理专业越来越重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所占的学分和学时都有所提高,但课程设计的效果仍然不尽人意。首先,课程设计的选题陈旧,形式单一,缺乏新意,缺少与实际工程的衔接,大多数学生都在校园内完成,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抄袭现象严重,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其次,由于实践单位安排困难,学生的课程设计缺乏实际工程的支撑,所做出来的课程设计深度不够,针对性不强。

2、课程设计的评价制度不合理

在学校的教学评价中,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卷面成绩为主,课程设计成绩为辅,这导致了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重视程度不够;其次,学校大部分的老师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相对匮乏,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来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

3、课程设计整体性不强

工程建设有固定的程序,从前期的策划决策,到实施建设,到项目运行,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目前的课程设计,把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割裂开来,简单地从单一的课程出发,没有从整体上去考虑,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工程意识十分不利。

4、课程设计教学管理不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一个老师往往负责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题目和课程设计任务书来进行课程设计,由于学生众多,设计时间短,一般只有一周时间,老师不能对所有学生做到全面监控,同时部分同学敷衍了事,出现抄袭,课程设计千篇一律,起不到课程设计应起的作用。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改革措施

(一)适应发展需要,校企合作做课程设计

通过与建筑企业、监理公司、设计院等企业合作,采用企业真实的题材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全程参与,先让学生去参观已经完成的工程,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学生到工程现场了解现场的相关信息,因地制宜地完成课程设计。

(二)引入企业工程师参与,改革课程设计评价方法

让企业的工程师参与课程设计,直接使用工程现场的真实图纸,能让学生体会到图纸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能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工程师参与课程设计,可以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评分考核制度,课程设计的分数可以占到总分的50%,理论知识占到50%,如果课程设计不合格,那么整个课程成绩即为不合格。

(三)加强教学管理,增加答辩环节

由于学生众多,老师有限,题目相似,内容雷同,导致部分学生抄袭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采取设置设计中期答辩和完成答辩的形式,期中答辩主要考核学生的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进度,督促学生把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完成后的答辩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认真思考,是否独立完成课程。通过这两个环节来加强学生的答辩管理,从而保证课程设计的效果。

(四)重视各种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参照广联达公司和清华斯维尔公司模式,采用沙盘模拟和信息模型构建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前期决策策划、结构分析、工程量计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等,自主构思,自主设计,自主计算,自主分析,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团结协作能力。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高等工程教育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强化主动怎么写作企业需求、创新高效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教改项目。因此,按照该计划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进行切实可行的研究,改革评分制度、更新设计内容、引入现场教学、完善教学管理、邀请企业人员采用课程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真正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从而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N].人民日报,2010-07-09.
[2]王天宝.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模型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3]张洪田.构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0,(1).
[4]杨太华,汪洋,潘华,蔡依平.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