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关于高职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翻译技艺学术

关于高职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翻译技艺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6639 浏览:218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应用翻译是体现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审美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的前提下,怎样能很好地表达原文作者的意思,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因此,对高职学生来说,翻译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必要。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本文对高职学生在应用文翻译中的常见错误,以及造成这种错误的重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为后学者提供更多的帮助,也能更好地为教材设置、人才培养献计献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翻译;错误;原因;提升办法
翻译是不同语言国家、民族进行交流的重要相似度检测,越来越紧密的国际间的经济合作要求文化的全球化,而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以某一种文化来一统天下,而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合作。世界上每一种语言文化的背后都有着发展的渊源和存在的理由,不同的文化之间有相通、相异之处。因此,我们在作翻译时,既要尊重对方的文化,也要符合语言本身的习惯表达。从英汉/汉英翻译来看,由于两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语言的表达和词语的使用上存在很多不同。如果不详细学习翻译的技巧,往往会因为翻译的不准确而产生误解,甚至耽误了大事。而且,翻译作为学生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之一,已逐渐成为英语考试的必考项目。因此,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翻译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教学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突出教材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强化技能的培养。因此,高职的学生不但应具有扎实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翻译能力。在二十年的实践教学中,我认为学生的翻译,特别是应用文的翻译,有很多常见的错误,对其进行调查、归纳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在应用文翻译中常见的错误

1.首要是翻译技巧的掌握及使用能力较差。对翻译中一些常用的方法,如词类转译法、正反表达法、增词减词法、重复法、分句法、长句的译法等,知之甚少,不能灵活运用,当

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然这是基本功的练习,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强调这些基础知识,例如长句的翻译,很多学生依样画瓢,顺着英语字面意思来翻译,结果句子太长,到最后自己也摸不着南北了,这就需要练习他们的断句能力及句法结构剖析,掌握了中心意思再考虑一些修饰词,就不会那么难了。
2.因语法误判而导致的错误。翻译是国际间理解的钥匙,翻译离不开对句子的正确理解,理解是翻译的前提,理解必然离不开语法分析。学生的翻译常出现由于语法误判导致理解错误,从而导致译文表达错误的现象。学生所犯语法错误大致包括:忽略英语的动词形态、名词单复数变化导致误译,没有厘清句子的修饰成分关系造成误译,没有搞清英语句子的变异结构而导致的误译,对英语句子的否定把握不准导致的误译等。例如:John is now with his parents in New York City,it is three years since he was a bandmaster.有的学生误译为:约翰现同父母住在纽约市,他担任乐队指挥以来已三年了。其实,since 从句中的系动词是 was,是动词 be 的过去式,表示一种动作状态的结束,意味着约翰已不是乐队指挥了。因此,应该这样理解:约翰现同父母住在纽约市,他不担任乐队指挥已经三年了。
3. 对词义判断不准确,造成翻译的失误。有些学生没有把词语放在句子、整个段落、整篇文章的语境中进行分析,来确定词义,而是孤立地理解一个词,根据自己熟悉的词义来选择,甚至望文生义,就会出现误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式英语。例如:Fight shy of the theoretical method of approach to the learning of English.有学生误译为:从理论上讲,学英文的方法,就是要战胜害羞。原来,shy作形容词,一般解释为“羞怯的”或“畏缩的”,但用在动词 fight 之后,构成 fight shy of习语,意思为“回避、躲避”。这句话的正确译文是:学英语要避免只讲理论(而不去实践)。
4. 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而导致词语空缺现象。翻译中普遍存在着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所谓词汇空缺是指“原语中存在某种为异族文化接受者所不明白的,莫名其妙的,易于误解的东西,造成异族文化的空白。”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说,词汇空缺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社会风俗、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语义的绝对对等是极为少见的。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社会风土人情相异,生活习惯有差别,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就会出现误译。有一次,翻译飞机场的说明时,有学生把 rest room 翻译成“休息室”,其实,这就是我们汉语中的“公共厕所”之意。有学生将“iron horse”翻译成“铁马”。原来,火车刚发明出来,有人认为它是铁马,能日驰千里,夜行八百,毫不疲倦,因此,将“火车头”称为“iron horse”。还有学生将“sugar report”翻译成“蔗糖报告”,原来这是“情书”之意,“sugar”是“甜言蜜语”之意。这种学生因不了解文化背景而犯的错误还较多。

二、造成高职学生翻译能力较低的原因

1. 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他们不仅高考分数较低,英语单科分数也较低。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偏远的城镇,教学设施落后,英语教师力量薄弱,教学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词汇量少,英语阅读面狭窄。他们认为英语翻译就是学课本,不花时间和精力阅读英文报纸和书籍,课外阅读面不广,没有掌握英语地道的表达方式,因此导致知识积淀少;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学习惰性大,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加上有些学生认为英语是基础课,和专业相关联不大,思想上不够重视而不愿意努力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愿意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不愿意主动学习。
2.没有很好的教材配置,专业方向不明确。目前,我校使用的教材,和初中教材的难度一样,而且各个专业几乎一个版本,这些教材一般编排的章节多,词汇量大,多以阅读为主。教材译例和内容陈旧,体例单调,内容僵化。真正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有利于他们就业,提高他们工作能力的教材凤毛麟角。学校选用的翻译教材实用性差,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落伍和教学理念守旧,影响了高职学生的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讲解基本是照本宣科,在综合英语课上,学生只是学了几条短语和几种翻译技巧的范例罢了。很多教师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上课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英语实用水平,而是“满堂灌”,没有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三、提升办法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翻译水平,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1.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进行思辨,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学习风格,促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学生的动机、个性、主观能动性、思想的表达能力、个人对任务的态度等,都可以影响学生学习翻译的过程。
2. 在翻译实践中锤炼。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通过大量的实践而要提高翻译能力,无异于旱地学游泳,当然实践也要讲究科学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系统讲授翻译理论,精讲翻译技巧,引入真情实景教学,重视学生的练习。通过讲授系统的翻译理论,提高学生的翻译意识,加强学生的文化输入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精讲翻译技巧可以夯实学生的翻译技能,让学生见多识广,熟能生巧。技巧的讲解应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应巧妙设计和引入真情实景教学。翻译的内容要尽可能广泛,瞄准人才市场需要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生存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
3. 加强翻译课教材建设。翻译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和翻译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时代呼唤能够适应新世纪翻译课程改革的翻译教材。新的翻译教材应该注重翻译技巧讲解的同时,兼顾翻译理论讲解,注重文化交流,应以文化双向交流为主线,贯穿整个教材的编排。译例的选择应该体现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学习翻译技巧的同时,深刻体会我们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新教材体系应该具有系统性,内容具有时代性,要新、要体现高职高专翻译的特色,具有实用性。教材的分量要适合翻译课程的课时安排。
4. 改革教材的习题编排。练习是翻译理论的实践。如果练习设计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练习就和实践脱离开来,失去意义。翻译练习的系统性,要求练习编排应该遵循由简到难,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忌讳练习编排跳跃性太大,忽难忽易。科学性指翻译教材的编排要考虑学生的词汇量多少,学生的英语基础的强弱,还有课时量的大小,尽量将教材编排得科学合理。实用性指练习要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此类练习在工作中的相关性。
5.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所谓基本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大量掌握的基本知识及一定的英语水平、较高的汉语修养和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这三方面的素养越高,就越能顺利地完成翻译工作。这就要求英语上要打牢基础知识,重视听、读、练等方面的培养;汉语方面,应加强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研修,广发阅读,了解各国风土人情、大事记载等,多修改文章也很必要;专业知识方面,要多了解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发展动态。
总之,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只要同学们能在翻译的田园里辛勤耕耘,就一定能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比较翻译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3]高职“英汉翻译”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
作者简介: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www.udooo.com

张燕,女,1968,12,5日生。本科,现工作于运城市财经学校,中级职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