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试议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可持续进展关键

试议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可持续进展关键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5584 浏览:1388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环境问题越来越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存在的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三大环境问题进行了剖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对环境保护提出要求。当前人口激增、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经济实现大跨越的背景下,如何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要求我们树立全新观念,建立起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的规划管理体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协调统一
英国经济学家B·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K·杜博斯在为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提供的材料《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中指出:地球上各环境都是相互依存、制约的,地球环境的任何部分也都相互联系、制约,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不可能脱离地球却又独享其舒适的环境;偌大一个地球只不过是遨游天际的一叶扁舟,各国必须同舟共济,这就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地球整体性原则。它从一个侧面隐约地反映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随后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从而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近年来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极为重要问题。

一、中国经济建设中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报复人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规模日益扩大,人口膨胀,城市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显得更为严重与突出,反过来又极大地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的发展。
(一)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面临枯竭。到2009年,我国有土地、水、森林、矿产、能源、草原、海洋、内陆水产、野生动物等等多种资源告急,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都在世界平均值以下:水资源为1/4,森林资源为1/10,耕地资源为1/5(为美国的1/10),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2。其中威胁最大的资源危机包括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危机,能源危机。不仅影响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水资源危机是我国最严重的资源危机。我国列为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有的环境专家指出,如果我国再不节约用水,20年之后,我们可以用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其实这句话并不夸张,我国的淡水总量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的百分之六,但人均淡水量只有2200立方米,是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五分之一,在世界上仅为121位。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淡水由于污染、地域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人均只有900立方米,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危机。
土地资源危机也是我国资源危机中比较严重的危机之一,中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2010年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282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0.1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目前全国的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中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60年来,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万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udooo.com

亩),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土地资源危机是继水资源危机后的第二大资源危机。
能源危机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9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能源危机成为限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主要的问题。
(二)生态的破坏严重。生态破坏(又叫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在我国,最严重的有三个方面,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等等。
1.物种灭绝: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基保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近年来,非法捕猎、经营、倒卖、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广东省吴川县非法出售犀牛角,珠海活熊取胆等案件在国际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植被破坏: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仅13.9%。尽管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仍很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1984~1991年全国年均达837万亩,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3.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急剧发展,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年均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1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地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降到1%~2%(理想值应不小于3%)。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三)环境污染严重。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1.水污染。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
2.大气污染。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一是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二是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三是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3.固体废弃物污染。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理论源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目前被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虽然各门学科均可从各自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加以阐述,但其本质是一种发展战略思想已为世人所接受。1972年6月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和动物,特别是自然生态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必须通过周密计划或适当管理加以保护。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这是环境保护所赋予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我国将经济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2002年十六大把“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的目标之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历史进化中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我国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很有限,必须始终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能不能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均衡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冲突和协调并存

(一)我国长期以来的以牺牲环境来谋求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也如世界工业化国家一样,经历了一个对经济发展规律从自然遵循到自觉遵循的长期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导下,蕴藏在人民群众和产业结构中的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状况也有了很大改观,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社会公平得到有效保障和体现,经济总量也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得到极大加强。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但是,与此同时,存在着问题的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口数量压力巨大;资源和生存空间相对紧张;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草地资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此外,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继续增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并逐渐向农村蔓延。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片面追求GDP数量的增长,只注重经济效益,极力推行掠夺性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总体上看,以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加之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产业结构层次都比较低,地区间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经济增长投入大、消耗高、效益差,对环境污染加剧。据统计,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3倍,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5%,因此,这样的快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越大,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