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关于对策党内监督有着主要理由与其对策

关于对策党内监督有着主要理由与其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4-08 点赞:9122 浏览:340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党内监督是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制定党内法规,强化了党内监督,党内监督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但党内监督依然存在不足之处,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党内监督的实效性。
关键词:党内监督;不足;措施
1002-2589(2012)36-0138-02
在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党内监督机制建设是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加强党内监督是扩大党内,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制定党内法规,强化了党内监督,党内监督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但党内监督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党内监督的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一、党内监督存在的不足之处

1.党内监督意识淡薄,党员缺乏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第一,党员主体意识不强,缺乏开展党内监督的政治责任感,许员只把自己看着监督的对象,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监督的主体,把党内监督看成是上级和领导的事,作为普通党员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是无关紧要的。第二,党员对党组织和领导存在严重的依附心理,认为上级和领导决定着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对上级和领导进行监督是极其不利的。由此衍生了领导干部在党内监督中的潜规则:对下级不愿监督,怕丢了选票;对同级不想监督,怕影响了同事关系;对上级不敢监督,怕打击报复。在潜规则的作用下,许员对党组织和领导存在严重的依附心理。第三,党内部分领导干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部分党内领导干部唯我独尊,不愿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认为党内监督是普通党员在“找茬”,跟自己过不去,于是堵塞了党内监督的渠道。正因为党内监督意识淡薄,广大党员没有开展党内正常监督的习惯,党组织内部缺少监督的宽松氛围。党内监督趋于形式化,缺乏监督的实效性。
2.党内监督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监督运行的制度化水平不高。一是虽然制定了《中国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一些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比较宏观,且比较零散,不成体系,缺乏系统性,没有及时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二是自上而下的监督多,自下而上的监督少,监督功能存在结构性矛盾。由于广大普通党员的党内事务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无可操作性的制度保障,再加上党内监督载体的缺乏,直接导致党内自下而上的监督难。而且,党内监督因缺少保障机制,导致普通党员不敢监督党的上级组织和党的领导。三是党内监督体制不尽合理。从领导体制看,存在着权力授受和监督关系的错位现象。按照党章的规定,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委员会,党的委员会选举产生常委会,与之相对应的监督关系是:党的代表大会监督党的委员会,党的委员会监督党的常委会,党的代表大会在同级党组织中拥有最高决策权和最高监督权。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党的代表大会没有实行常任制,因此在长达五年的闭会期间代表大会的监督制约作用受到很大制约,或者说其监督功能很难充分发挥出来。由于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委员会领导党的全部日常工作,以致人们常常把党委会看作是同级党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的决策和监督的权力。党委会与常委会之间也存在着非常类似的情况。这种权力授受关系的模糊以至颠倒,弱化了委托之权对受托之权的监督,导致了决策圈子越小,受到监督制约也越少。四是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党章规定:党的纪委在党的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党的地方各级纪委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按照如此规定,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构,它的工作要在被监督的同级党委领导下进行,很难独立负责地行使监督权。

二、加强党内监督的路径

党内监督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的因素,也有苏共高度集权、党内监督成为专制工具这一外来因素的影响,同时,自身探索方面经验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加强党内监督,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党内,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如何克服党内监督存在的这些问题,加强执政党建设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增强党内监督的实效性。
1.以批判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积极吸收西方执政党党内监督的有效做法。西方政治社会学中有一个经典的论断,即“寡头铁律”。意大利著名政治社会学家罗伯特·米歇尔斯认为:在现代社会的大型组织中,权力最终必然会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上,这是任何试图实现集体行动的组织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律”。政党作为最重要现代社会政治组织将难逃此铁律。他还认为,即使是信奉社会原则的社会主义政党也难逃走向寡头统治的趋势。尽管“寡头铁律”的论断不一定与事实完全符合,也受到许多人的批评,但是它确实反映了存在于大型组织当中的一种客观现象。在现代西方政党发展过程中,重视党内加强党内监督就是各政党主动抵御寡头铁律的一种积极措施。在加强党内监督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吸收西方执政党党内监督的有效做法,为我所用。
2.积极吸收其他执政党党内监督的有益做法。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处于低潮的形势下,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及政治化的世界潮流,国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为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机遇和挑战,保持党的旺盛生命力和战斗力,扩大党内、强化党内监督、完善制度已成为大多数的共同选择,并以各种途径和方式在体制内付诸行动。近年来,越共、古共、朝鲜劳动党、老挝人民革命党等执政党在保证思想和行动高度团结一致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了党内选举制、集中制、委员会工作制以及权力监督制度,在党内监督建设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3.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权利,扎实推进党内。党内与党内监督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党内是党内监督的前提,党内监督是党内的有力保障。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

源于:论文写法www.udooo.com

共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内事务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鼓励和保护党员敢于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讨论、监督的环境和氛围。扩大党内基层,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的作用。加强集中制教育,提高党员素养,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4.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为加强党内监督提供根本保证。制度建设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根本保证。1980年8月18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3]。当前关键是加强与完善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在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上,真正做到决策,科学决策,集体决策,任何个人无权作出决定。要完善监督制度,推行平权监督,使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地位和权利平等,确保自下而上的监督渠道通畅,监督保障机制健全。
5.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强化重点监督。当前,党内监督机制建设的重点应从下几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一把手”具有掌握全局,作出方向性决策的重大影响作用,要强化对“一把

源于:查抄袭率怎么发表论文www.udooo.com

手”的监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二是对领导班子的监督。党的领导班子是各级党组织的决策集团。党的十六大提出“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三是对干部任用的监督。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员群众对干部任用的关注度很高,通过观察干部任用的情况,就能得出对这届领导班子的判断和评价。因此干部任用也是党内监督的一个重点。四是对重大决策的监督。重大决策往往决定一个时期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发展前途,决策失误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和无法挽回的损失,决策正确能有力推动科学发展。因此,要强化对重大决策的全过程监督,确保决策不出现失误。
6.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合力。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就要支持和保证群众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要深化党务公开,健全政党信息公开发布制度,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根据《中国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政治局会议的内容,根据需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或向全党通报。地方各级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一般应当向下级党组织和党员通报,根据实际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会议的内容和本地区的重要情况,根据需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或向本地区的党组织和党员通报。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接待来访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机制,保证信访渠道畅通。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增强接受舆论监督的自觉性,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推动和改进工作。新闻媒体要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注重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王翠芳.党内监督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成因[J].社会主义研究,2011,(4):26.
中国第十七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7.
[3]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责任编辑:石 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