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理论开创社会主义发展新路结论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理论开创社会主义发展新路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4-18 点赞:35609 浏览:1610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宣言》是马克思最基本、最重要的著作,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有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其进行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这些经典的理论,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在中国继续前进。
关键词:《宣言》;“两个必然”理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作者简介:郝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是马克思最基本、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更“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纲领”。具体到中国的革命实践,《宣言》“堪称指引中国艰苦奋斗、曲折前进、不断创新的‘红色中华第一书’”。
《宣言》中包含的真理很多,而其中“两个必然”理论因其洞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变化,《宣言》当年阐述“两个必然”原理所依托的背景和出发点已大为不同。因此,在当今新时期,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重新理解这一经典原理。

一、“两个必然”原理的产生: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由对这段话的理解形成了著名的“两个必然”原理,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原理。这一原理,从诞生到今天的16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吸引了诸多学者、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目光,特别是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更加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两个必然”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所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判断,而这一原理的提出,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唯物史观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知。唯物史观认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由于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因此它始终在发展,永不停止。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中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当旧的生产关系不再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反而阻碍其发展时,就会发生社

源于:论文的格式www.udooo.com

会变革,以此来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变革,以与全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又会对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发展起巨大的反作用。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这种矛盾互动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一种社会形态进化到另一种社会形态。自原始社会以及原始共产主义解体以后,就出现了阶级社会。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这种矛盾运动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即通过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阶级战胜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阶级实现的。
《宣言》正是运用了唯物史观的这些基本原理对人类历史进程,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剖析。恩格斯在《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精辟地概括了“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指出“这个思想就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段话从经济生产的深度剖析了社会结构中经济基础和政治、文化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从阶级斗争的高度考察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变迁;从历史发展的长度认识了工人阶级的解放在当今时代为什么必须而且可能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达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三点是唯物史观的最基本观点,构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宣言》在这个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这些原理考察、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认定现代资产阶级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资产阶级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在它(资产阶级)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然后笔锋一转,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开始出现危机了,被自己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已经逐渐开始不能适应现有的生产关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渐开始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必然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再能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宣言》正是根据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以及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这一客观规律,科学地预见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化和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抗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发展终将导致这样的结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论断运用了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社会形态的变更进行了严密的论证,做出了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预测。
二、从“两个必然”到“两个绝不会”:对资本主义发展认识的深化当社会化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能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要让位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论证在当时确实是了不起的科学预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udooo.com

见。但是,《宣言》发布至今一百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反而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三次科技革命的催动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爆发出惊人的生产力,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资本主义国家财富的大量积累和资产阶级统治经验的丰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了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部分社会财富通过数次分配后,惠及广大劳动群众,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主义革命浪潮的衰退。同时,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计划被引入市场中,国家直接干预经济,比较好地克服了市场盲目、无序的弱点。这一切的改变是《宣言》当初所没有料到的。出现这样的情景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是有很大关系的。19世纪中后期,尚处于发展初期的资本主义尽管极大的释放了生产力,但是由此引发的生产的不断变革,社会关系的不停动荡,异常严酷的剥削,空前激烈的阶级斗争以及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让每个身临其境的人都感觉资本主义马上就要走到尽头了,这就让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的革命形势做出了比较乐观的估计,对资本主义生命力,即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也严重估计不足,对革命操之过急。从现在来看,在19世纪中叶蒸汽化机器工业刚刚建立不久,马克思恩格斯就认为生产力已经增长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不能容纳的程度,社会主义就在眼前,还是显得过于乐观了。
随着欧洲政治经济的继续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迅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宣言》发表后不久,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论著中对“两个必然”的思想作了进一步阐述和发展。1852年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谈到他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在于证明了以下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3)这个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指出“两个必然”中间存在一个过渡时期,无产阶级是实现“两个必然”的历史必由之路。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在“两个必然”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的这个“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进一步指明了实现“两个必然”所必须具备的客观物质条件。到了1895年,恩格斯在为马克思的《1848至1859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的单行本撰写导言时指出:“历史清楚的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情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现在……一支统一的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军,它所向披靡地前进,它的人数、组织性、纪律性、觉悟程度和胜利信心都在与日俱增。既然连这支强大的无产阶级军队也还没有达到目的,既然它没有以一次决定性的打击取得胜利,而不得不慢慢地向前推进,在严酷顽强的斗争中夺取一个一个的阵地,那末这就彻底证明了,在1848年要以一次简单的突然袭击来达到社会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可见,在经历了一次次革命的和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也认识到了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欧洲的工人阶级的发展状况还不足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进行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意识到了虽然《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科学论断并没有错,但是在实现时间、条件上并不成熟,告诫各国人不能僵化地理解《宣言》,应该“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体现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主动根据实践的发展修正自己的理论,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三、重新理解“两个必然”,开辟社会主义发展新路

马克思指出:“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过去不管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我们中国,都犯了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错误,急于在国内消灭资本主义,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甚至是共产主义,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最终覆亡,我们国家也招致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新时期我们对“两个必然”的理解不能还像以前那样急于求成,而应该将它理解为社会高级形态必然取代低级形态的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列出具体而明确的资本主义灭亡的时间表,只是指出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必然趋势。正如马克思所指出:“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恩格斯也在1890年致布洛赫的信中指出,要重视历史发展中“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但各种因素“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很好地解释了社会主义在前进过程遇到各种挫折失败的内在原因。
作为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预测,“两个必然”理论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资本主义灭亡、共产主义胜利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当前资本主义的走向,既要看到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发展趋势,又要看到它目前还能够容纳和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而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存在私有制的社会,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难以比肩的,不可能只经过三四百年就走完自己全部的生命历程。从资本主义诞生之初,到它的各个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的这种自我变革能力随着它的一代又一代批评者的深刻剖析而不断增强。资产阶级的知识精英,从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从庞巴威克、韦伯到凯恩斯、哈耶克,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既为发展资本主义出谋划策,又批评资本主义的弊病。愈来愈新颖的献议和愈来愈深刻的批判,促使资本主义不断调整变革,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资产阶级的政治精英,从19世纪的俾斯麦到20世纪的罗斯福,再到当今的奥巴马,他们无一不是善于采纳资产阶级的知识精英的献议,善于从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汲取教训,不断采取新的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对策,从而使得资本主义不断走向成熟。这就使得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强。资产阶级这种高超的自我变革、自我调整能力,使得资本主义在安全度过了多次经济危机和大衰退后,转而进入到一个稳定增长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多次带头掀起的新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愈益增加活力。当今的资产阶级内部,社会主义的因素正在不断生长,比如对生产的某些领域的计划调控、社会福利保障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提倡精神文明等。资产阶级把许多本应属于社会主义的东西改头换面的搬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等来促进其实施,使得社会主义的因素在资本主义内部滋生,但却丝毫不影响资本主义大厦的建设。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udooo.com

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社会历史规律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起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离开了人和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历史就不会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也不会自动从天上掉下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仅要靠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革命,更要通过社会主义国家自身的建设来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而这些都需要人的广泛参与,需要人全面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各项能力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人尚未摆脱对物质的依附,其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都是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后,提出人在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后,应当建立的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精辟的话被恩格斯形容为最简明最准确的“表达未来新时代的思想”。这一论述阐明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新社会的根本标志,表达了四层涵义:首先,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既是全人类的解放,也是每一个人的解放。马克思曾经说过:“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所以,那种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来保障少数人特权的社会制度不能再继续存在下去,取代它的新社会应该维护最大多数人利益;其次,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马克思在《宣言》中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后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明确地提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再次,马克思主义所看重的是人的自由发展。这个“人”必须是存在于社会实践中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这种“自由发展”要求人的个性、人格、创造性和独立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不受阻碍的发展;最后,马克思主义所期望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也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udooo.com

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共同提高,同时还是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及普遍交往关系的建立是共产主义实现的两大前提。当今世界生产力已经有了更高程度的发展,而且随着现代化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普及,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各国,因此从长远看,资本主义的最终发展方向和历史归宿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会被比它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取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执政的人应当通过制度和法律最大程度地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保障,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高放.《宣言》改变了中国的命运[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4):8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6].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高放.《宣言》当代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7.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1]高放,开启真理宝库的七把金钥匙[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5):16.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校:文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