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简论电工电子虚拟实验室在职业教育中运用

简论电工电子虚拟实验室在职业教育中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5270 浏览:146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虚拟实验室以自主,灵活,逼真等优点走进教学,本文通过对电工电子虚拟实验室的研究和思考,分析电工电子虚拟实验室的重要功能,旨在推进虚拟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电工电子
在岗位任职教育中,我们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训,也注重学生自主实验的要求。将虚拟实验室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中,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效果,节约了教学成本,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对电工电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虚拟实验室的特点

虚拟实验室是一种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实验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它采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实验室环境,提供可操作的虚拟实验仪器,使学生在互联网上通过接近真实的人机交互界面完成实验,同时提供网络实验教学的一体化管理功能。虚拟实验室又分为课程实验仿真平台和虚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可建立课程虚拟实验教学系统。
课程实验仿真平台与真实实验台类似。用来供学生自己动手配置、连接、调节.和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实验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udooo.com

仿真平台允许根据平台上提供的器材自由搭建任意合理的典型实验,或实验系统案例。典型实验通常是由精通相关课程的教师设计的。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可满足教师对各层次实验教学的需求。实验仿真平台也为学生自由搭建实验模犁提供了可能。学生既可通过实验仿真平台动手操作。又可自主设计实验,有利于培养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虚拟实验室在电工电子中的应用

在电工电子课程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经常是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但有些知识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在一般的实验中予以解决,而且电工实验中分析的对象大都与电流电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验过程中,有时误操作会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而失去实验的本来意义,或者使元器件损坏,特别是在强电实验中,操作不当甚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虚拟实验是利用虚拟实验室仿真软件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模拟实际中我们不能完成或者比较难完成的电工实验。例如,在《单相交流电》这一章的教学中,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产生电动势,若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流、磁力线的整体分布和动态变化过程可以说虚拟实验模式弥补了实际实验中的种种不足,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去认识并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虚拟实验室与传统实验室相结合,实行“虚实结合”

在电工电子实验室建设中,因受场地、经费、器材等硬件条件限制,电类专业的实习课题和时间安排往往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随着仿真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笔者选取有代表性的课题,开设了一定比例的模拟实训,实行实物实训与模拟实训相结合,发挥了模拟实训省时、高效、安全、经济的长处,解决了过去实训课完全依赖实验仪器,且电子元器件损耗大和实验仪器损坏后维修不及时的问题。笔者的做法是,对基本测量技术、常用仪器仪表及元器件使用、基本电路设计等电子专业的基本功,原则上都进行实物实训;对用真实仪器难以显示或需消耗昂贵元器件的课题,通常采用模拟实训;对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训项目,通常安排学生先进行EWB模拟预习,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再安排实物实训。这样将虚实两种实验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实训实验效率和质量,节约教学成本。

四、充分利用虚拟实验室、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搞好第二课题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利用EWB进行电子线路应用、设计的模拟训练,有效地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电路设计水平。例如,结合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的教学,指导学生应用EWB软件进行单稳态触发器电器电路仿真实验,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触发信号作为输入信号,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在仿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电路设计,再应用EWB模拟验证,然后动手制作实物,使学生的电子制作水平显著提高。

五、虚拟实验目的是为实际的岗位技能怎么写作

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电站、企事业等单位或部门进行实地教学参观,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和了解,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在毕业后真正称为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仿真技术的特点,使仿真教学与传统知识讲授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就一定能有效地减少教师无效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灌输为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实现多快好省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