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民族文化 >谈述中国经典文化之“忧愁”文化

谈述中国经典文化之“忧愁”文化

收藏本文 2024-01-30 点赞:13847 浏览:589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仓颉造字到《诗经》、《春秋》,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精英荟萃,文脉不断,历久弥新,迭起,实为中国经典文化之幸事。
近代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去古文,兴白话;废私塾,兴西学;文字从繁体变革为简体,语法与古代要求完全不同;从蔡元培北大改革,开新学之潮流,到陈独秀《新青年》振臂高呼宣传马列主义,一时间多少风流人物……
要论述浩如烟海的中国经典文化,难免挂一漏万,使我只得千年一叹;然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沧海一粟也是中国经典文化的一部分。

一、中国经典文化中,“忧愁”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脉络

“言为心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化与人不可分割!在这里,我们姑且荡漾于中国历史长河之中,探寻“忧愁”的历史名句,与“忧愁”的文化人对话。从中感受“忧愁”的千年不绝,理解作者的内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出自屈原的《离骚》,一直被中国文人雅士吟诵不绝。屈原生活的时代是战乱频繁的战国末年,在屈原的许多著述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比如,“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到了唐代,“诗圣”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胸怀,更是让人不得不感慨万千,使我们现代人感受到古代知识分子的“忧愁”,感受到诗圣杜甫在“忧愁”中的悲愤。杜甫愿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一己之私到广大贫苦人的困苦,作者内心的“忧愁”已经具有人类文明终极探索的痕迹!
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到“微斯人,吾谁与归?”
作者内心的“忧愁”无疑是一种压力,压力大得使作者不仅需要述说,而且需要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奋斗!
宋代的辛弃疾感慨:“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那种报国无门的痛苦,已经深入骨髓,夜夜静思中忧愁不断,无法排解,只能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毋庸置疑,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人纷纷陷于“忧愁”之中,其“忧愁”与个人有关,更与民族、国家、社稷有关。与自然条件的变迁相比,人文环境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动荡才是一种时时刻刻萦绕作者内心的“忧愁”。

二、“忧愁”与中国文人的酒情结不可分割

如果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表现的是诗人豪放激昂的性格。那么,范仲淹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则是借酒浇愁的情绪
表现!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酒是一种寄托,醉人的是诗人内心的情感。“忧愁”这一千古不绝的文化脉络,时时刻刻萦绕住作者的内心,让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纷中国经典文化之“忧愁”文化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纷好酒。
范仲淹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晏殊是“一曲新词酒一杯”;柳永是“归来中夜酒醺醺”;欧阳修是“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于钟”;苏轼是“酒酣胸胆尚开张”、“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女词人李清照,可算酒中巾帼,她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浓睡不消残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写尽了诗酒飘零。继之而起、驰骋诗坛的陆游,曾以《醉歌》明志:“方我吸酒时,江山人胸中。肺肝生崔嵬,吐出为长虹。”一腔豪情,借酒力以增强、发泄。集宋词之大成的辛弃疾,“少年使酒”,中年“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晚年“一尊搔首东窗里”、“醉里挑灯看剑”,以酒写闲置之愁,报国之志,使人感到“势从天落”的力量。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只要有忧愁,就有话说,有话说就要借酒浇愁!只可惜“借酒浇愁愁更愁”!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始终是促使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各种各样的困境中,“忧愁”是人内心的体验,然而“忧愁”不仅外化成语言,外化成千古名句,也时时刻刻警醒人们应该努力奋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忧愁”,需要不时警醒自己,正如欧阳修所言,“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只是我们
应该保持适度的“忧愁”,不要每日借酒浇愁,不要每日只是“忧愁”而不作为。如此,我们的生活就会被“忧愁”所推动,就会从历代先贤的“忧愁”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会从平凡的生活中去感悟生活的“幸福”,就能去感恩生活,就能去回报父母,就能去奉献
社会。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两江中学校)
编辑 代敏丽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