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农业工程 >谈述农田水利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融合方式

谈述农田水利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融合方式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5430 浏览:152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孕育着博大精深的农业灌溉文明和水文化。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建设的高雅缩影,是传承水文化、弘扬水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我国高度关注“三农”不足和大力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综合考虑农村建设中生产、生活、生态的诸多因素,探讨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融合方式,对于农田水利在新时期的进展走势和乡村景观的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运用文献查阅法、多学科融合法、论述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及实证法等进行探讨,革新性的将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相融合。通过对农田水利、水文化、乡村景观等相关概念解读,探讨了古代农田水利、现代农田水利及其进展走势、水文化的特点;探讨了乡村景观的内涵、我国乡村景观探讨近况与进展走势。在此基础上,建立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相关性,通过两者融合形态的系统构建、探讨了具体的融合方式,并对我国农田水利景观地域特点资源进行调查;最后将论述探讨成果运用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高子灌区农田水利景观营造项目,进一步详细阐述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的具体方式及策略,证明了论述探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综上所述,本论文得到以下结论:1.革新性地提出农田水利的景观化进展走势,水利是前提,是基础;景观是主题,是提升。2.通过对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浅析解读,总结出景观生态学和水工美学为论述基础,提出了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的系统构建,即“点、线、面”的空间布局,“点”为水工建筑景观,“线”为河流、渠道景观,“面”为农田景观;3.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与地域特性两方面浅析,提出具体的融合方式通过工程景观融合与文化景观融合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方式依据农田水利工程的不同功能与属性来确定农田水利景观的景观单元,分为取水分为取水枢纽景观、灌溉景观、雨水集蓄景观、井灌井排景观、田间排水景观、排水沟道景观、水工建筑景观、不同地域景观八个景观单元;第二种方式依据农田水利工程设定水的边界形状、规范水的流动速度,来确定农田水利景观的景观空间,分为静空间与动空间。4.在对我国农田水利景观地域特点资源调查浅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拥有特点的山丘区蓄引提结合灌溉、河道自流引水灌溉、高扬程提水灌溉等10种农田水利灌溉类型的景观特点,并列出代表地区加以阐述。5.哈尔滨成高子灌区案例探讨实现了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融合。该项目依托灌区农田水利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将“农田——水利”链作为设计构思的革新点,依据相关设计总则,规划形成了“点、线、面”的总体景观格局,“点”即农田水利景观节点;“线”即阿什河水利景观带;“面”即水利旅游中心区、基本水田保护区和经济果蔬区,并对相应景观进行了景观营造,创造出人与水和谐相处,既安静怡然与富有生机的乡村水利景观。关键词:农田水利论文水文化论文乡村景观论文融合论文

    摘要10-11

    Abstract11-13

    1 引言13-20

    1.1 探讨背景13-14

    1.2 探讨作用14-15

    1.3 国内外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探讨进展15-17

    1.3.1 国外探讨概况15-16

    1.3.2 国内探讨概况16-17

    1.4 探讨内容与策略17-19

    1.4.1 主要内容17-18

    1.4.2 主要探讨策略18-19

    1.5 技术路线19-20

    2 农田水利相关解读20-31

    2.1 农田水利20-27

    2.1.1 农田水利释义20

    2.1.2 农田水利工程构成20-22

    2.1.3 古代农田水利22-25

    2.1.4 现代农田水利25-26

    2.1.5 农田水利特点与进展走势26-27

    2.2 水文化27-30

    2.2.1 水文化释义27

    2.2.2 水文化体现形态27-28

    2.2.3 水文化特点浅析28-29

    2.2.4 农田水利水文化的具体体现形式29-30

    2.3 小结30-31

    3 乡村景观探讨述要31-37

    3.1 乡村与景观界定31-33

    3.1.1 乡村概念的界定31

    3.1.2 关于“景观”的界定31-32

    3.1.3 乡村景观的提出32-33

    3.2 乡村景观内涵与进展近况33-36

    3.2.1 乡村景观内涵33-34

    3.2.2 我国乡村景观探讨近况及进展走势34-36

    3.3 本章小结36-37

    4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探讨37-62

    4.1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联系37-38

    4.1.1 农田水利工程创造乡村景观37

    4.1.2 乡村景观传递水文化37-38

    4.2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的论述基础38-41

    4.2.1 景观生态学38-40

    4.2.2 水工美学40-41

    4.3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形态的系统构建41-43

    4.3.1 “点”——水工建筑景观41-42

    4.3.2 “线”——河流、渠道景观42-43

    4.3.3 “面”——农田景观43

    4.4 农田水利工程与乡村景观融合具体方式43-51

    4.4.1 工程景观融合43-50

    4.4.2 文化景观融合50-51

    4.5 我国农田水利景观地域特点资源浅析51-61

    4.5.1 山丘区蓄引提结合灌溉——淠史杭灌区51-52

    4.5.2 河道自流引水灌溉——河套灌区52-54

    4.5.3 井渠结合灌溉——泾惠渠灌溉54-55

    4.5.4 高扬程提水灌溉——景泰川电力提水灌区55-57

    4.5.5 荒漠绿洲农业灌溉——玛纳斯河灌区57

    4.5.6 低洼地区灌排结合——江都排灌站57-58

    4.5.7 水轮泵抽水灌溉——青山水轮泵站58-59

    4.5.8 井灌区——华北平原井灌区59-60

    4.5.9 饲草料地节水灌溉——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干旱区60

    4.5.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四川省仁寿县义和村60-61

    4.6 小结61-62

    5 案例探讨——哈尔滨市成高子灌区农田水利景观营造62-87

    5.1 区域概况62-67

    5.1.1 区位浅析62-63

    5.1.2 自然资源浅析63-64

    5.1.3 社会经济浅析64

    5.1.4 农田水利资源浅析64-67

    5.1.5 文化资源浅析67

    5.2 成高子灌区农田水利景观设计的定位67-68

    5.3 景观重构设计的构思与理念68-69

    5.3.1 “农田——水利”链——成高子之凝聚为设计构思的革新点68-69

    5.3.2 设计总则69

    5.4 总体景观格局69-71

    5.5 景观营造71-86

    5.5.1 阿什河观光带71-77

    5.5.2 水利旅游中心区77-81

    5.5.3 基本水田保护区81-83

    5.5.4 经济果蔬区83-86

    5.6 小结86-87

    6 探讨结论与展望87-89

    6.1 探讨结论87-88

    6.2 探讨不足及展望88-89

    6.2.1 探讨不足88

    6.2.2 展望88-89

    致谢89-9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