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区域经济 >测绘测绘工程“3S”技术实践能力培养方式革新和站

测绘测绘工程“3S”技术实践能力培养方式革新和站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32687 浏览:14723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3S”(RS、GIS、GPS)技术在现代测绘技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撑作用。文章结合实际阐述了测绘工程专业“3S技术”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论述了进行“3S”技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想法,提出了一些有益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建议。
关键词:“3S”技术 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1004-4914(2013)05-211-02
“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统称。“3S”技术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测绘技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撑作用。“3S”技术类课程群也成为目前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群之一。近几年来,“3S”技术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应用逐渐普及与深入,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公司等对“3S”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我校的测绘工程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生至今也走过了十个年头,有了一些专业积累,但在学生的“3S”技术能力培养方面还比较欠缺,本文结合市场和社会人才需求,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出发,对测绘工程专业学生“3S”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我校“3S”技术实践教学现状和问题

(一)课程及实践教学开设情况

在我校目前最新的2012版教学大纲中,“3S”技术相关的课程群和实习环节的设置如表1。
“3S”技术课程学时数最高为60,其中仍以理论学时为主。部分课程虽为应用型“3S”技术课程,但在教学中大多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环节少。
整体的课程设置偏后,在第七学期设置相关课程过多,一方面是学生身在大四,面临考研、就业等多种情况,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学完之后,没有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的过程就面临毕业,综合能力还未达到应有的要求。
各个“S”相关课程教学实习独立没有体现综合性,也没有“3S”技术集成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满足科技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这和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极不相称。近几年通过与学生接触也了解到,“3S”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迅速普及已经凸显出学生由于这方面实践能力欠缺在就业过程中以及刚参加工作时所造成的一些劣势。

(二)“3S”技术集成程度不够

近几年来,国内外“3S”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始向集成化(或综合化)方面发展。“3S”技术的结合与集成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常用的四种结合方式:GIS与RS的结合;GIS与GPS的

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结合;RS与GPS的结合;GIS、GPS和RS的结合。在“3S”集成系统中,R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地表景物及环境的几何及物理的定性或定量数据;GIS则是对各种来源的数据进行管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载体,不仅可存储大量的遥感和定位信息,同时可提供大量的统计信息,进行多元多维动态复合分析。GPS则主要用于提供准实时或准实时的目标定位信息和地面高程模型(DEM)。目前,“3S”集成已经在测绘制图、环境监测、战场指挥、救灾抢险、消防、交通管理、精细农业、地学研究、资源清查、国土整治、城市规划和空间决策等一系列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肯定,在未来其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拓展。
目前,国内外“3S”技术包含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具有各自的技术体系,还在商业方面具有各自的行业标准和优势。在教育领域中,国内外高校都把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为独立的课程讲授,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各自为战,未体现出3S技术集成的巨大应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与“3S”技术发展迅速,它的教学内容不仅广泛且都是最新的技术方法,没有相关的教材等情况有关。比如国际上先进的成像光谱技术、美国IKONOS、QUICKBIRD卫星数据源、中巴资源卫星(CBERS)、北京一号卫星等的出现,充分体现了遥感、全球定位与信息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高速发展趋势。

(三)软硬件设施不足

目前,我院还没有一个专门用于“3S”技术软件实践教学的计算机实验室,相关课程的上机和实习均需要在学校公共计算机房完成,但学校公共计算机房的计算机多数比较陈旧,现有配置不能够支撑“3S”相关软件的正常运行,亟待更新,不过,现在多数学生们自己都配有电脑,缓解了这一情况,但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3S”技术相关软件使用的学习和实践,成为制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瓶颈。

(四)师资力量有限,教师经验有待积累

近年来,我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大大加强,大力引进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新引进教师都为年轻教师,职称上多为中级,教学经验不足,他们大多具有高学历,但却对生产单位的“3S”技术的现场应用情况了解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我专业所开设的“3S”技术相关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基本以理论考核为主,即使个别课程有软件操作方面的考核,所占学时也很少,且在最终成绩中也只占有很小的比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且多在深造学习,以致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申请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二、“3S”技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 针对我专业目前在“3S”技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摸索和研究,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条件,提高学生“3S”技术实践能力培养,以便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提高竞争力。基于这种状况,笔者对“3S”技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以下做法,以供商榷。

(一)集体备课,进行“3S”技术实践内容教学设计

上文提到“3S”技术发展迅速,它的教学内容不仅广泛且都是最新的技术方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囿于自身原有知识系统,还必须密切关注这些动态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提高全体教师在3S技术方面的知识共享,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共同进行“3S”技术相关课程和集成方面的实践内容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保证实践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和集成性;另外一方面可以保证全体教师在思想上和知识系统上对“3S”技术的把握。

(二)充实现有实践教学内涵,打好基础

“3S”技术集成也是在RS GIS和GPS的基础上的集成,这就要求对三个“S”都应该夯实基础,才能为后面的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对三个“S”的课程都分别安排有各自的实践环节,还是要从基础抓起,充实现有课程的实践教学内涵,保证效果,尤其要注重上机课及实习环节,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加强管理,改革和创新考试方式,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增加“3S”技术集成理论和实践教学

现有的教学安排中没有“3S”技术集成方面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应该增加该教学环节,重点突出“3S”技术的集成性、综合性,使学生通过训练综合掌握各个“S”在专题信息提取中的独自及集成的综合作用,达到“3S”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综合提升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

(四)依托学生“科研立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我校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每年都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活动。由于“3S”技术及其集成的前沿性、先进性,非常适合大学生“科研立项”,以此为依托,可以带动一小批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鼓励学生的科研开发兴趣,使学生了解和熟悉“3S”技术以及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运用,来提高学生在“3S”技术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开展第二课堂,成立“兴趣小组”,导师引导学习方向

学生“科研立项”形式很好,但覆盖面太小,满足不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愿望,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成立多个“兴趣小组”,由教研室老师担任导师,实时指导学习方向,兴趣小组的成立可以跨年级的形式组合,形成高年级指导低年级的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论文www.udooo.com

良性循环,带动整个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氛围的提升。
三、建议
本文分析了我校在“3S”技术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做法,将大大改善“3S”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还有几条建议如下。

(一)建议学校加大实践教学设备的配置

“3S”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大部分是通过上机操作完成,所需的教学设备和软件是进行相关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但我校目前还没有建立“3S”技术实验室,近年来学校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GIS软件,GPS设备以及相关区域的遥感影像资料和软件等方面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也尚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班数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其专业综合素养

目前现有的从事“3S”技术的教师多是青年教师,大多一直在学校里,硕士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对“3S”技术的现场应用情况了解不够,应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他们多与生产单位的同行进行交流和项目合作,提高自身专业综合素养,也能够将所学及时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来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提高竞争力。

(三)建议培养方案中调整设置课程群实践教学

在同一个专业内,很多课程之间,尤其是那些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与知识性较强的课程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把这种关系较为密切的若干课程放在一起加以考虑安排,就是课程群的概念。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可以尝试针对于培养方案中的“GIS应用”和“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这两门课作为“3S”技术的核心课程等特点,将两门课程的教学实习结合实践,尝试课程群实习,进而总结课程群实习的条件,探讨分析实现“3S”技术集成实践教学实习的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3S”技术的综合性不断提高,趋向于集成化发展,其综合应用的领域不断推广,从而决定了“3S”技术课程是一门动态很强的课程。这对任课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3S”技术实践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GJXHC11096)。】
参考文献:
1.李德仁.论RS、GPS与GIS集成的定义、理论与关键技术.[J].遥感学报,1997(1)
2.赵学胜,陈宜金.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群的设置与探讨.[J].矿山测量,2007(1)
3.陈建平,王功文,丁火平等.北京及其周边荒漠化模拟与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4.柴仲平,王雪梅.“3S”技术在生态规划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
5.李润生,黄成辉.“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测绘,2010(1)
6.王成芳.GIS和RS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测绘科学,2008(5)
7.王功文,陈建平.“3S”技术课程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教学实践探讨.中国地质教育,2007(3)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贾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