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世界文学史 >浪漫主义雪莱在中国(19051937)学术

浪漫主义雪莱在中国(19051937)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13895 浏览:587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是一位对中国新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偶像性”人物,然而学术界对于他在中国的影响探讨还很不足。本论文通过深入并细致梳理1905—1937年间中国文学界对雪莱的译介活动,力图确切地发掘出他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情况,进而探讨这位浪漫的偶像对于中国新文学,尤其是新诗人的多样启发和多重影响——以为诗到为人。论文绪论部分对雪莱以及他的作品进行了介绍,并对他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历程以及在中国的译介做了梳理。论文第一章讨论了清末民初中国文坛对雪莱的译介与理解。这以鲁迅和苏曼殊为代表,他们分别看重的是雪莱其人其诗的“摩罗”的反抗性或“爱的哲学家”的美感。同时,南社诗人也开始了对雪莱诗歌的翻译,其翻译虽然以文言的旧体诗为之,仍然为后来雪莱诗歌翻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本。第二章详细梳理并深入讨论了1922-1924年雪莱逝世百年纪念活动,以周作人和创造社为代表。他们分别着重于介绍和阐发雪莱的“无抵抗的反抗主义”主张以及“人生艺术化,艺术人生化”的观念。同时,梳理并浅析了当时对雪莱诗歌的翻译活动。第三章侧重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至30年代中国新文学界对雪莱的译介。20年代中后期雪莱的爱情诗和哀歌等抒情诗成为译介的重点,此时新格律派诗人主导了对雪莱的译介,他们更看重雪莱精湛的诗艺而非其先进的思想,旨在通过雪莱诗的翻译探讨白话的诗性潜能。陈铨的译文《诗人雪莱的心理》用当时西方最新的佛洛依德学说浅析了雪莱“”的心理诉求;孙席珍编辑的《雪莱生活》一书强化了雪莱“美丽的天使,奇异的天才”的形象。30年代雪莱译介渐趋冷寂,重点讨论了当时中国文人对他与拜伦二人的比较以及他的反抗精神。论文第四章首先梳理了1905-1937年间在中国出版的五部英国文学史以及两部欧洲文学史和一部世界文学史中对雪莱的论述,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讨论,浅析雪莱如何以文学史叙述的方式进入了当时的文学想象。这样的叙述和报刊杂志中对雪莱的论述是一种同构,共同完成雪莱在中国这一论题。其次,由于雪莱契合了当时中国新文人及新青年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潮流,因而在被叙述与解读中他也成为了浪漫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代表,为不少中国新诗人和更多的新青年追求浪漫理想的爱情和婚姻提供了仿效的典范。由此论文第四章第二部分以雪莱浪漫行为是否道德的讨论入手,进而以郭沫若、徐志摩、吴宓、于赓虞四诗人接受雪莱的影响为典型个案,具体考察了中国新诗人在为诗与为人的各个方面对雪莱的学习与模仿。结语指出,与其他西方诗人相比,雪莱之于20、30年代中国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浪漫诗人,也是一个文化和生活作用上的浪漫偶像。关键词:雪莱论文浪漫主义论文译介论文接受论文模仿论文

    中文摘要6-8

    Abstract8-10

    绪论:作为经典诗人的雪莱及在中国的探讨近况10-40

    第一节 雪莱是谁?10-19

    一、无神论者和无政府主义者11-14

    二、浪漫的启蒙者14-17

    三、未来的报信人17-19

    第二节 雪莱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19-27

    一、“他在前进的道路上超越他的时代太远”:雪莱在世时的评论19-23

    二、“生命的凯旋”:雪莱的经典化之路23-27

    第三节 作为浪漫偶像的雪莱进入中国27-30

    第四节 雪莱在中国探讨综述30-34

    注释34-40

    第一章 初识浪漫:清末民初中国作家对雪莱的译介与理解40-67

    第一节 “为世所不甚愉悦”的“摩罗诗人”:鲁迅眼中的雪莱40-45

    第二节 “峻洁无伦”的爱的哲学家:苏曼殊眼中的雪莱45-51

    第三节 反抗的行动者”与“爱的哲学家”:鲁迅和苏曼殊眼中的雪莱之比较51-54

    第四节 南社文人的翻译54-59

    注释59-67

    第二章 雪莱逝世百年纪念活动(1922-1924)67-103

    第一节 “无抵抗的反抗主义”与“最希腊的英诗人”:周作人眼中的雪莱67-75

    一、破坏性与建设性:周氏兄弟笔下不同的雪莱68-70

    二、“无抵抗的反抗主义”70-73

    三、“最希腊的英诗人”73-75

    第二节 “他的生命便是一首极好的诗”:《创造季刊》的“雪莱纪念号”75-84

    一、“Shelley是我们现在活着的诗人”:张定质的《Shelley》76-77

    二、“纯洁无垢的小孩子”:徐祖正的《英国浪漫派三诗人》77-80

    三、“天才诗人”和“革命诗人”:郭沫若眼中的雪莱80-82

    四、“大正时期”的文学青年82-84

    第三节 雪莱诗歌翻译84-96

    一、“不羁的西风”85-91

    二、“世界的漂泊者”91-96

    注释96-103

    第三章 以深度开掘到渐趋冷寂:雪莱译介(1925-1937)103-138

    第一节 爱情诗与哀歌及其他:20年代中后期雪莱诗歌的译介103-112

    一、以翻译诗歌中探讨新诗建设:徐志摩、胡适与朱湘103-105

    二、“这样的短诗是不能翻译的”:刘大杰与姜书阁的译介105-108

    三、《哀歌》及其它108-112

    第二节 心理与爱情:20年代中后期雪莱译介的新视野112-125

    一、“他天性是一位‘’的人”:陈铨的《诗人雪莱的心理》112-115

    二、“美丽的天使,奇异的天才”:孙席珍的《雪莱生活》115-120

    三、“他渴望的是爱情而不是婚姻”:1920年代中后期雪莱婚恋不足的介绍120-125

    第三节 渐趋冷寂:30年代对雪莱作品的译介125-134

    一、“爱,而且容忍”:梁宗岱对《解放的普罗米修斯》的翻译125-128

    二、“他的人生哲学却只有一个‘爱’字”:冯恩荣笔下的雪莱及其它128-130

    三、雪莱与拜伦及雪莱的反抗精神:陈希孟与梁实秋的译介及其它130-134

    注释134-138

    第四章 作为文学经典及浪漫偶像的雪莱138-168

    第一节 雪莱文学经典形象的建构:以1908-1937年的文学史为例138-151

    一、“改造国民性”:王靖与欧阳兰的《英国文学史》138-141

    二、呈现“情感结晶”:曾虚白的《英国文学ABC》141-143

    三、“最好的歌者”:林惠元翻译、林语堂校订的《英国文学史》等143-145

    四:“革命的诗人”:金东需的《英国文学史纲》145-147

    五、欧洲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中的雪莱147-151

    第二节 一个浪漫诗人的偶像效应:中国诗人对雪莱婚恋的讨论与效仿151-163

    一、“浪漫”行为是否道德:20—30年代关于雪莱婚恋不足的讨论151-155

    二、对浪漫偶像的效仿:徐志摩、吴宓、于赓虞与雪莱155-163

    注释163-168

    结语168-171

    附录171-179

    附录一 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其它中译名对照表171-172

    附录二 1905—1937主要中文报纸杂志中翻译的雪莱作品篇目一览表172-175

    附录三 文中雪莱其他作品中译名对照表175-177

    附录四 1905—1937主要中文报纸杂志相似度检测绍雪莱的篇目一览表177-179

    参考书日179-191

    致谢191-19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