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略论书法作品势、形、位以与三者之间关系中专

略论书法作品势、形、位以与三者之间关系中专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5250 浏览:132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势、形、位在书法作品中的鉴赏和美学价值的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书法作品的“形”,是线条内部复杂的变化和力度感,使线条的形体具有复杂的边框和体积感;“位”,是指位置,位置是线条在平面内摆放的位置,位的作用是达到和实现书法作品的和谐;对于“势”的理解应当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分别是:笔势、取势和章法的势。
关键词:书法作品势形位
书法作品的势、形、位是一幅作品的重点,这三点是其他艺术无法与中国书法匹敌的关键,中国书法是线条的丰富变化展现在一个平面上的艺术,要谈论的势、形、位也与线有关。
为了便于论述,笔者以“形”开始。笔者认为“形”在书法中,一般是线形,线条内部复杂的变化和力度感,使线条的形体具有复杂的边框和体积感。
对于线形的边框的塑造不应只注重于起笔和收笔的处理,应注意到一个点画的中段。所以在现行的点画中可以分为三个段“起笔”,“收笔”,“中截”。
“起笔”:起笔形体的刻画有藏锋,出锋、方锋、圆笔等。在颜真卿《颜勤礼碑》中点画起笔多以藏锋、圆笔为主,而在欧阳询《九成宫》中起笔多以方笔为主。
颜真卿《勤礼碑》欧阳询《九成宫》
“收笔”:在点画的最后、以手腕的回旋加上提按的变化,使点画尾端干净,同时收笔的有意刻画会让点画之间产生关系,使点画不再 是单一个体,同样,起始的处理也是和整个字的结构、相关点画和白的处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在《乙瑛碑》中,“書”字的八个横画的处理,起笔头的处理基本无太大的变化,只在细微地方稍加改变,这样就保留了一种流畅感,使八个点画的起笔处理和谐,但不失去变化。而在收笔处,有些横画以手腕网上回旋收笔,有些则往下回旋收笔,这些收笔动作,使收笔具有一定的变化,也体现开合之势在八个横画中的变化。
“中截”,起笔、收笔的线条变化都过于简单,如果点画只注意两端,就想清代馆阁书体:点画严重的程式化,线条单调,缺乏变化,点画端部运行复杂,中部却枯瘠疲软。不注意中截的丰富变化会使线条单调、中怯。包世臣曾说过“中实”:“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中实之美是一个点画的精彩所在,线条在中截的丰富变化使线条的边框形状发生变化,而线条内部的变化是笔锋在运行过程中的提按、绞转、疾迟、留驻产生,如王羲之《频有哀祸帖》,线条厚重,具有强烈的体积感,线条变化十分微妙。孙过庭《书谱》中:“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中截的刻画让简单的线条具有一定复杂形体,如西汉《鸿嘉二年牍》中“宫”字上部的横,在线条内部笔锋的绞转,使一横的上下边框不再平行,也不对称,使线切割上下空间中线的变化,并且使两部分空间不再均匀。因为中截的变化,使线条具有复杂的体积变化,如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所说:“这一段的侧面暗示着另一段占有的空间”。笔者认为中截是线形边框丰富变化的主体。
线形中,除对形体的刻画以外,还要注意到“线质”,在笔者认为,线条的质感是线条的重点。“屋漏痕”是诠释一种特殊线质的词语,展示在线条上时,线条厚重,沉着而饱满,墨色似乎有从线条边沿往外溢出的趋势,而且有一定的金石趣味。笔者认为线形要表现出的形和质都应以“中锋”用笔。
“位”,指位置,位置是线条在平面内摆放的位置,书法中位置的安排追求于“和谐”。而想把位置处理的“和谐”,应注意布白,欧阳询《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和人们经常说的“计白当黑”。对白的处理合理,字结构便也趋于“和谐”,而白的处理要注意点画之间的“卡位”。潘天寿《雁荡山花》题款,所有方横结构都是有意的布白卡位,如“雷”字各处都是棱角分明的折笔,有意将转折处的白处理成梯形的图形,这种处理白的方式显得气势宏大。在《散氏盘铭文》中“戎”的点画位置的安排,更显示出以“和谐”为主导的动机,散氏盘中这个“戎”字以三处合和三处开形成大的对比,而在点画疏密上的安排又像八卦中的阴阳,把右半部点画的位置排列的比较密集,而左半部比较疏,各种点画之间又有呼应之势,单字结构中白的布置显得十分舒服,这样整个字的位的安排显得和谐。在位置的不同组织形式下,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精神生活,在八大山人书法作品单字结构圆浑,即使运用折笔,也会注意到白的形状,保持外部轮廓的圆转,如《河上花图卷题诗》。在林散之《临乙瑛碑》中对于位,林散之注重在卡位中的白取直角和一些连接的点画将其折开,如“廟”会将字中转折处的白留成往外撑的角度,而左部中的前两笔拆开,显得有虚意,其他结构的实和此处的虚形成对比,使整个字显得空灵。在一些点画凌乱的字中,将其分组处理,把字结构中的点画位置布置合理,这样不但使字结构有规律而且富有变化。在孙过庭《书谱》:“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勿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里最后的“平正”,应是和谐中含有变化,如平静的大海,而里面却激荡着暗流。
势:因为势的理解比较玄秘,对于势的认识应当从三个方面展开。作品的视觉效果,就是一种视觉张力导致欣赏者的心理感受的变化结果,并且字体、章法、构图中的视觉平衡是力矩的平衡而非其他。这就是势力的内在关系。
首先是笔势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udooo.com

,笔势是笔锋运动形成,笔锋运动形成是笔豪锥体在书写时所进行的各种运动,如旋转、平移、提按、疾迟、留驻等。
孙过庭《书谱》中:“使,谓纵横牵制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行之类是也”。
张怀瓘《论用笔十法》《翰林密论》云:凡攻书之门,有十二种隐笔法,即是迟笔、疾笔、顺笔、涩笔、转笔、涡笔、提笔、啄笔、罨笔、趋笔。
朱履贞《书法捷要》:无李雪庵运笔三法八日:落、起、走、住、叠、围、回、藏。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行笔之法,十迟五急,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此为曲尽其妙。
孙过庭《书谱》:“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这些丰富的笔势表现在线形中线条内部的丰富的变化。笔势的变化,在线条中可明显感受到笔锋在运行中的节奏变化。

源于:论文集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