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生态教学 >试议声乐声乐歌唱鸣

试议声乐声乐歌唱鸣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25105 浏览:1177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良好的共鸣是歌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头腔、口腔、胸腔三个共鸣区的互相协调,可以使声波振动,在各共鸣腔内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从而获得丰富圆润、亮丽松通的音色,本文从歌唱共鸣器官、歌唱共鸣作用、歌唱共鸣的感觉,以及获得良好共鸣的有效途径四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了良好的歌唱共鸣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声乐;歌唱;共鸣
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基音),引起其他腔体的共振,使基音得到扩大与增强,声音更加丰富,圆润、有色彩。这种得到其他腔体共振的声音,即为有共鸣的声音。人体的共鸣器官包括全部发声系统所有的空腔,分为三类共鸣:头腔共鸣(处于硬腭以上的共鸣腔)、胸腔共鸣(喉头以下的胸部共鸣腔)和口腔共鸣(口腔、口咽腔、喉腔、喉咽腔)。本文论述了共鸣产生的原理,以及在声乐学习中利用共鸣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一、歌唱的共鸣器官

头腔共鸣:头腔共鸣是指声波在鼻咽腔上部各窦中所形成的共鸣。主要共鸣器官包括鼻腔、鼻窦和鼻咽腔。由于这些共鸣腔体远离喉头、声带,不仅能美化声音使其达到高泛音的共振,同时也能使声波在较高的地方获得共振,很大程度

源于:毕业生论文www.udooo.com

上解放了喉部的力量,使歌唱更加持久。头腔共鸣生理机能的调节主要在于软腭抬起,小舌头(悬垂雍)上提、喉器降低、舌头放平、会厌直立、咽肌挺起,牙关打开等等,使管腔共鸣在音高机制的作用下,让高泛音、高共振峰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从而产生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其他腔体声音振动共鸣的基础,关系到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呼吸,是一个典型的多功能器官共鸣。其共鸣器官主要由口腔、口咽腔和喉咽腔组成。口腔内部上方是硬腭与软腭,硬腭为骨质结构,软腭是硬腭的延续,由肌肉组成。软腭既是口腔后部的顶,也是声波通向鼻咽腔的重要关口,它的有力提起使口腔内部呈“拱顶”状,舌头放平或成摇篮似的凹形,能在口腔中产生更大的空间,发挥共鸣作用,产生非凡的效果。声波从喉头发出,在硬腭和软腭的交界处形成最佳的共鸣焦点。口咽部的前方接口腔,后方是咽壁,上方通鼻咽部,下方连接着喉咽部。由于口咽部对歌唱的发声形态的调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常被歌唱者看作是歌唱的第二张嘴。喉咽部的上方与口咽相连,前壁上部有舌根和会厌,下方分别向前连接喉口,向后接通食管。喉咽部形态的调整直接关系到歌唱共鸣的质量和声音反射的性能。
胸腔共鸣:胸腔在歌唱发声中起着共鸣箱的作用,是加强声音的厚度、宽度和深度的重要部位。胸腔共鸣器官主要由气管、支气管和胸廓组成,所以它同时又是呼吸器官。要获得良好的胸腔共鸣,必须让喉部、颈部、锁骨部、两胸肋部自然放松,并放入喉头,尽可能地扩在胸部共鸣腔,才能使声波顺利到达胸部而形成共振,使歌声更加浓郁深沉。

二、歌唱共鸣的作用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们都极为重视共鸣的作用。共鸣是整体的,必须完整地看待共鸣。因而,我们常常要求学生体会“全身唱”的感觉,把全身心都要投入到歌唱中,尽可能使其发挥整体的共鸣而不是局部的共鸣。
除了共鸣的要求外,歌唱过程中三个声区的统一、音色变换以及高低、强弱处理等,也与共鸣腔体的正确调节有关,应该说,共鸣是歌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细部来看,人体各共鸣腔体所产生的共鸣效果也各不相同。
头腔的共鸣作用:
在人的生理构造上,鼻腔和头腔最为接近。要想获得良好的头腔共鸣,必须要在鼻腔共鸣的基础上打开头腔里的各种窦体,如额窦、蝶窦等,从而使音色透明、光亮、有色彩,如同吹哨一般,教学术语中常提到的“金属音”,指的就是这种共鸣的泛音效果。鼻腔共鸣的音色虽然单薄一些,但明亮、集中,对中声区以及高声区的声音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口腔、咽喉部的共鸣作用:
相比较于歌唱而言,口腔共鸣的音色单调、原始,比较缺乏艺术表现力,只有将它与其它共鸣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丰富歌唱音色。咽喉腔主要指口咽喉、喉咽喉、鼻咽喉、咽喉等,它们处于鼻腔以下,声带气管以上,口腔后部,这是一个主要的共鸣腔体,它连接了鼻腔、口腔和胸腔,形如管状,通过对它的调节形成混合共鸣,可以使音色丰富饱满、清晰亮丽,从而达到美化歌声的效果。
胸腔共鸣的作用:
胸腔共鸣在各个声区的低声部常常用到,对于中低声部的歌唱者用得更多。当歌手唱到低声区时,如果不紧张,声音松弛而有状态时,胸腔的振动就会较为充分。这种振动感对于高声部的歌手而言相对较弱,而女歌手较男歌手更弱。胸腔共鸣对调和歌唱者的音色至为关键,许多高声部歌手的高音明亮、尖锐,缺乏柔和婉转的效果,尤其是嗓音条件很好但不太注意声音色彩的女高音歌手,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好正确的歌唱呼吸,调节好胸腔共鸣的比例,便会改变高音的音色质地,获得美妙动听的歌声。

三、歌唱共鸣的感觉

头腔共鸣感觉:头腔共鸣感觉是打开鼻咽腔所产生的共鸣,即唱高音时在头部产生的一种振动感觉,多用于高声区。运用上应在具有良好的深气息支持和完美的鼻咽腔共鸣的基础上,使舌面、舌根、咽壁所形成的咽腔共鸣管道调整收缩、变细、变窄而产生振动的效果。它的声音感觉是明亮而集中的,歌唱的感觉是“贴”着腔体内,而听上去的感觉声音会靠前,具有强烈的穿透力。歌唱时可用心体会眉心和前额部位具有轻微振动的感觉,还可以体会咽腔、头腔具有通畅、开放的感觉。
口腔共鸣感觉:口腔共鸣多用于中声区。口腔共鸣在进行共振时,歌唱者可以感到声音结实丰满、醇厚和圆润。口腔共鸣点的感觉在上门齿根处。在中声区歌唱发声时,上门齿、硬腭及咽壁有振动的感觉。在体会口腔共鸣感觉时,一方面严格控制着力点集中在门齿根处,另一方面口腔内部感觉是“打呵欠”时的感觉。
胸腔共鸣感觉:胸腔共鸣多用于低声区。胸腔共鸣进行共振时,歌唱者仔细听会感到胸部嗡嗡响,用手抚摸胸部时,感到胸部有明显的振动。在体会胸腔共鸣的感觉时,一要注意气息的深度和气流的稳定性;二要打开喉咙,使声带部位与胸腔上部具有良好的气流通道,并具有舒适的感觉。
四、总结
以上是对歌唱鸣的分析。歌唱中的共鸣在歌唱者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合理的运用好共鸣,将会使歌唱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参考文献
吴天球.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薛良. 歌唱的方法[M]. 北京:北京文联出版公司,1985
[3] 酆子玲. 歌唱语音训练[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4] 莫纪纲. 歌唱艺术欣赏[M]. 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5] 张唐辉. 声乐基础通用教程[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6] 张婉. 优美的歌声来自对声音共鸣的感觉[J]. 北京:《中国音乐》编辑部(季),2004
[7] 郭义江. 完整地看待歌唱中的共鸣[J]. 陕西:西安音乐学院《交响》编辑部(季),200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