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隐喻叙事性漫画之形式隐喻

隐喻叙事性漫画之形式隐喻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25552 浏览:1181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图像霸权时代的到来,图像的传播价值逐渐被重视起来,作为叙事性图像的代表——漫画便成为首要的研究对象,它利用点线面组建多种认知图标,在某种意义上可称其为图标语言,漫画正是通过这种图像化的视觉隐喻来引导实现阅读者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叙事性绘画;漫画;隐喻;形式隐喻
1005-5312(2012)30-0038-01
目前对叙事性漫画的研究方向有3个,其一是针对其形式,将它当作一种绘画种类来研究,忽略其叙事性;其二是针对其内容,把它视作一种纯粹的叙事体来看,遗漏了对其外在表现形式的研究;其三是把它看做一种以图像为载体的叙事媒介,代表人物有威尔·艾斯纳(Will Eisner)、斯考特·麦克劳德(Scott McClould)。将漫画置于视觉传播媒介之下研究即要与其他视听艺术有所区别,漫画是一种复合体,它以视觉语言为主,是通过画面叙事的艺术,因此画面的形式以及形式所体现的叙事内容都是研究漫画本体的主要切入点。麦克劳德主张把叙事性漫画当作一种表达系统来研究,将图标视为其词汇,将画框内外的知觉封闭视为其语法,通过画面的线与色制造情绪,通过文字的对白和间白实现可在平面延展的时间,最后通过一种图文结合的隐喻表达引起读者的知觉体验。
那么何为隐喻?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将隐喻归为修辞学范畴,它区别于明喻,是一种修辞手段,目的在于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本文所提到的并非语言层面上的隐喻,而是取自概念隐喻理论,是一种认知手段。概念隐喻最早出自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合作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其中提到“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是隐喻性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概念系统具有隐喻性。它构筑我们对世界、自身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所以隐喻实质上是依据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隐喻不仅体现于语言,而且贯穿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在《广告中的图像隐喻》一书中, 查尔斯·福赛维尔(Charles Forceville)把认知隐喻理论和广告设计相结合,分析了平面广告中的图像隐喻现象,并提出了图像隐喻分析的理论框架,这为同样靠图像符号表达含义的漫画提供了更多的参考资料。
从广义上来说,隐喻作为一种创作手段,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中,漫画即创造认知隐喻的媒介,它通过符号化的图像和图标来隐喻现实,通过间白的封闭知觉来隐喻镜头的蒙太奇,通过文字来隐喻画外之音以及时间,充分利用意指、意象、意义这三重境界赋予图像、图标、文字内涵与所指,然而这种隐喻特性的给予则是通过其外化的视觉形式实现的。漫画的外在形式即是画面中的色彩、线条、图标、符号等。通过对形状的设计可代替声音、物态、速度、时间等许多视觉范围以外的形态,从而实现视觉以外的感知体验,这种现象可称作视觉通感(联觉)体验,是通过视知觉实现对其它四觉(听、触、味、嗅)的感知错觉。
在漫画的符号海洋里中,大到画格的布局,小到点线面的组合,无不展现了镜头之美和表现主义绘画之韵味,这种和谐的艺术形式背后的内趋法则是实现了人类心灵的共鸣。正如瓦西里·康定斯基所说:“形式是内在意蕴的外在表达。”漫画将点线面作为它的原始词汇,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通过对其的设计组合,使之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外在形式,它中和了文字过分程式化的指向缺陷,通过不同的块面轮廓来刺激意象感知,利用图像隐喻弥补了语言文字生硬的理性认知表达,融绘画之美感于字里行间,使感性与理性相互融合,共同为内在叙事怎么写作。这里可以例证文字与绘画的表达关系,比如有两幅画,一副绘制三条并排的波浪线,我们会凭借经验将其转译为海水、皱纹或者是横向的烟,这个纯粹的符号是多义的,而正确的辨识其含义就取决于另一幅画的提示。若该画注“海”字,则其意义明确,波浪线即表示海洋;若该画全部涂蓝色,则与“海”字得到同样的回复;如绘制一个救生圈或船只,则同样会得到海洋的答案。如果将这几幅画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比如波浪线-蓝色-船-救生圈,则阅读者即会自动给出一段所谓的内涵:海洋中有一艘带有救生艇的船或者是救生船在海中搜救生命,几幅捎带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即可被观看者制造出一个情节,而奇怪的是创作者并未明确这几幅画面的所指,这便是图像叙事的神奇魅力。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绘画具备文字的指代性,而连续性的绘画通过对多重的符号认知组合来进行阅读,前提是这些符号有一定的公众性,这时符号的便成为一种语言,与文字不同的是,这种图像语言更需要阅读者的参与,它的优势在于它的便于传播性,符号无地域文化限制,是全球通用的语言,可以说随着图像霸权时代的到来,在文化全球化进程当中,谁最先掌握这种图像符号的隐喻表达,谁将占领先机,因为利用漫画进行文化传播的速率和效果将远远超过文字。
参考文献:
曹晖著.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英]贡布里希著.杨成凯等译.艺术与错觉.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