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心理语言 >《周易大象解》注释(续五)

《周易大象解》注释(续五)

收藏本文 2024-02-21 点赞:8519 浏览:339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大畜”,从嘉言往行而养其德;“颐”,慎言语、节饮食为善恶之枢机;“大过”,独立无惧而不能阳刚太过;“坎”,日新有恒,源源不舍;“离”,用晦养其体,继明大其用;“咸”,于己皆实,受物则虚;“恒”,不随顺于物而自守之道。
关键词: 周易大象解;注释;陈远宁;大畜;恒
大畜瘙 椆
天在山中①,大畜②,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③,以畜其德。
【船山解】
函“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之理于山中④,其畜大矣。凡畜,恶其盛也。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君子无固畜焉,其唯前言往行乎!善之在古今,莫非理,即莫非人也⑤。其在于心,则莫非德矣⑥。多畜而德弘⑦,乃以无执一之害⑧。非然,则畜一德而据之,虽嘉言善行⑨,亦为贼德之资,况畜非所畜者乎⑩。识善言,不必见诸言也;识善行,不必见诸行也。止如山而备天之理,舜之居深山之下以之。。
【注释】
①天在山中:这是解释大畜卦的卦象。大畜卦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艮、为山,故有“天在山中”之象。
②大畜:卦名,这里是指蕴畜之大。《二程集》注:“莫大于天,而在山中,……皆蕴畜至大之象也。”(《二程集》第三册,第827页)船山亦解为:“‘大’,阳也。大畜,以阳畜阳也”“天未尝不在山中,岂徒空虚上覆者为天哉:山之广大,其畜天之气以荣百昌者,厚矣。”(《船山全书》第一册,第242-244页)
③前言往行:这里是指前人留下的学术思想、道德品行。
④“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之理:这里是指天的阴阳二气运行和形成长养万物的规律和无所不通、无所不贯的本性。按船山的解释:“天气行于太虚之中,絪缊流动者,莫著于云,其施于地以被万物者,莫著于雨。言其著者,则其轻微周密,于视不见,听不闻之中,无时不行、无物不施者,可知已。‘品物’,物类不一,而各成其章之谓。‘流形’,理气流行于形中也。行焉、施焉而无所阻,流于品物成形之中而无不贯,亨之至盛者矣。”(《船山全书》第一册,第52页)
⑤莫非人也:这里是指莫非人的善性。
⑥莫非德:这里既指德行,又可指认识水平。船山说:“道行则谓之德。”(《周易外传·系辞上传第十二章》)
⑦德弘:德行弘大,或德行弘扬。
⑧执一:这里是指执着于一端之理而排斥其它各家之理。
⑨嘉言:嘉,嘉美。嘉言,嘉美的、美好的言语。
⑩畜非所畜:这里是指蕴畜的学术道德并不是应该蕴畜的学术道德。
止于山而备天之理:这是以人事解大畜卦的卦象。大畜卦的卦象为“天在山中”,意味着天为山所止,因而山便包容、具备了天之理。
舜之居深山:深山,这里是指历山。相传舜帝曾躬耕于历山之下修养德行。
【今译】
蕴含着“云行雨施,品物流行”的理于“山”中,说明“山”的蕴畜量是极其广大的。大凡蕴畜(某种事物)都担心其过盛。应该是蕴畜得多了却能将其分散出去,安放在这里又能使它迁移到别的地方。君子是不能搞固定不变的畜积的。唯有对前人留下的学问道德才不应担心畜积得多哩!学问道德之善,不论是过去还是在今天,都没有不表现为理的,也没有不表现为人性的善,而这种“理”和“善”,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也没有不会表现为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人们只有多多地学习,积蓄前人的学问道德,才能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得到提高,德行获得弘扬广大,而不致因执着于一家之说而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德行修养受到损害。否则,如果只崇拜一种前言德行,搞一家之言,且据为永久,即便是很美好的言论德行也会因其失之于偏颇而有可能成为

中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伤害我们提高认识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累赘,更何况所畜积的言论德行还可能不是应该畜积的内容呢?认识一种嘉美的言论,不必定立即就表现在自己的言论中,认识一种善良的行为,也不必定立即就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中,而应像天的阴阳之气絪缊于山中为山所止那样,对前人的各种学问道德进行酝酿思考,使之完全符合自然之理(然后才能转化为自己的言行)。当年舜帝躬耕于历山之下进行德行修养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颐瘙 椇
山下有雷①,颐②,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船山解】
颐者,言语所自出,饮食所自内也。而观其象③,居止以受动④,阳在外而闲四阴于内,则“节”“慎”之道存矣。不知颐道者,以随意而言,随欲而食,谓之率性⑤,而君子不谓性焉。不能已于动,尤重其止。如山下之雷,无穷极恣肆之动,则以之言语饮食焉可矣。
盖尝论之:言语之慎,饮食之节,若细行也⑥,而人欲之流止,天理之存亡莫甚焉。君子小人之大闲,此心之存去,皆于此决矣。夫天之生人,形色皆性⑦,岂使之有口以导入于恶哉!反身而诚⑧,践颐之象,顺颐之贞⑨,但能止于俄顷之动,则习而安焉,自远于咎。物不能引我以非道,则大勇浩然之气可养;我不轻随物以妄流,则渊深不测之神可凝。自有天下国家以至于庶人⑩,善恶、吉凶、荣辱之枢机,胥于此焉决矣。子曰:“以约失之者鲜”,言语饮食,约泰之权衡也 。
【注释】
①山下有雷:这是解释颐卦的卦象。颐卦的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震、为雷,故有“山下有雷”之象。
②颐:卦名,这里的颐有二义:一为朵颐,一为颐养。参看二程解:“颐,养也。人口所以饮食养人之身,故名为颐。圣人设卦,推养之义,大至于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与人之养性、养形、养德、养人,皆颐养之道也。”又说,以此卦上下卦之义而言,“艮止而震动,上止下动,颐颔之象。以卦形言之,中含四阴,外实中虚,颐口之象,口所以养身也。”(《二程集》第三册,第833,834页)船山解亦为:“颐之为卦,以卦画之象而立名;上下二阳,上颚下颔之象也。四阴居中,齿象也。颐之为体,下颔动以齿齧,上龈止而断之。震动于下,艮止于上,亦颔象也。颐所以食,而生人之养赖此为用。”(《船山全书》第一册,第248页)
③观其象:指观察颐卦的卦象。
④居止以受动:这也是解释颐卦的卦象,颐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震、为雷,故有“山下有雷”之象。山下雷动,雷为山所止,山止以受雷动,所以叫“居止以受动。”⑤率性:循性,这是儒家思想。《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郑玄引《孝经说》:“性者生之质。”故注:“率,循也:循性行之是谓道”。又可作平素的性情解。《北史·辛庆之传》:“庆之位遇虽隆,而率性俭素,车马衣服亦不尚华侈。”
⑥细行:细小的行为,小节。
⑦形色皆性:这里是指人的形体和气质都是出自自然之性。
⑧反身而诚:诚恳地反省自己。
⑨贞:这里是指颐卦所启示的正道。
⑩有天下国家:这里是指有天下国家的人,即君主。
以约失之者鲜:语出《论语·里仁》。《正义》曰:“约即俭也。奢则不孙,俭则固,二者俱不得中,而约可免忧患,故其失鲜。”故此句意为:以节俭而招致祸害和忧患是很少的。
约泰:约,俭约,节俭。泰,奢泰、奢侈。
【今译】
朵颐,这是人们的言语由此而出,饮食由此而入的地方。观察颐卦的卦象,上卦为震,为雷动,下卦为艮、为山止,全卦有山居止以受雷动之象。(又)此卦的初九与上九两阳爻在外,将六二、六三、,六五四阴爻限阻于内。这些对于人事而言,其中包含有节制(饮食)和谨慎(言语)的道理。不懂得颐卦所包含的这些道理的人,便会随意而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随欲而食(爱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还说这是循乎自然之性,然而君子却是不把它叫做“性”的。对于那些不能抑制的行动,尤其需要重视如何能使之有所“止”,就象山下之雷因受山的限制而不能无休止、无拘束的“动”一样。这对于用来限制人们的饮食言语是很适用的。
有人曾经论说过:言语须谨慎,饮食要有节制,这些看起来似乎是一些小事,其实没有比这更能体现在一个人身上,是人欲横流抑或是得到遏止,是天理存在抑或是已经丧失的情况了。君子与小人的界线,人的本有的善心是依旧存在还是已经丧失,都可取决于这些细小的行为中。大自然生长人类,其形体和气质都是属于自然的秉性,哪里会是要让人们生有一张嘴,以便引导人们招来种种罪恶呢?诚恳地反省自己,实践颐卦之象所包含的道理,依照颐卦卦象所启示的正道行事,只要在遇到言语饮食时,能控制自身一瞬间的妄动,且逐渐习惯并心安理得,便自然会远离过错。外物不能引诱我们陷入邪道,便可养成大勇浩然之气;我们能不轻易地追随物欲而任意流荡,便能凝结成深不可测的智慧。从拥有天下国家的君主到一般的庶民百姓,他们是向善还是从恶,是趋于吉还是趋于凶,是将获得荣誉还是蒙受耻辱,其关键都取决于此。孔子说:“以俭约而招致灾祸和忧患是很少的。”言语饮食正是权衡俭约与奢泰的尺度啊!
大过瘙 椈
泽灭木①,大过②,君子以独立不惧③,遁世无闷④。
【船山解】
泽虽灭木,木不受灭,淹之愈亟⑤,其浮愈疾⑥。又其为象,四阳亙中,与初上龃龉异志⑦,不相浃洽⑧,以之治世,未有得焉。唯夫“独立不惧”者,有可惧者也,“遁世无闷”者,有可闷者也。履凶游浊,守贞笃志,正己而不与俱汩⑨,斯大过焉可矣。以为非过,则且为“惧”“闷”所乱,而灭其贞矣。
【注释】
①泽灭木:这是解释大过卦的卦象。大过卦的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巽、为木,故有“泽灭木”之象。
②大过:卦名,这里是指的阳刚太过。参见二程解:“大过者,阳过也,故为大者过,过之大,与大事过也。”(《二程集》第三册,第838页)又见船山解:大过四阳爻“整居于内,既据二、五之中,复据三、四人位以尽其才,二阴于重泉之下、青霄之上,岂非阳刚之过乎!”(《船山全书》第一册,第255页)
③独立不惧:独立,这里是指一个人有独立的人格,不同流合污,宁肯孤立于世。此句意为:为坚持正道,宁肯孤立于世也无所畏惧。
④遁世无闷:遁世,即避世隐处。闷,苦闷。此句意为:为坚持气节,避世隐处也

源于:论文 格式www.udooo.com

不感到苦闷。
⑤亟:非常,狠。
⑥疾:快,迅速。
⑦龃龉:上下牙齿不相配合。比喻意见不合,不融洽。白居易《达理》诗:“谁能坐此苦,龃龉于其中”。
⑧浃治:融洽。
⑨汩:汨没,沉沦。
【今译】
泽水虽然要淹灭木头,然而木头却不会接受淹灭,而且水淹得越狠,木头上浮得越快。又观大过的卦象,四阳爻横亙于卦之中,与初、上两阴爻不相配合,各行其道,互不融洽。因此,应用此卦之象去治理天下国家是不能取得成效的。(但对于乱世修身,讲求“独立不俱”“遁世无闷”却是可行的。)所谓“独立不惧”的人,正是因为确有可惧的情况;所谓“遁世无闷”的人也正是因为确有可以使人烦闷的事情啊!一个人生活于凶险混浊的乱世,坚守正道和正确的志向,端正自己的德行而不沉沦于乱世的逆流之中,这样运用大过阳刚过甚之象是可以的。如果以这也不可“过”,那就会为乱世种种可惧的情况和可闷的事情所扰乱,以致丧失自己坚贞的品德。
坎瘙 棻
水洊至①,习坎②,君子以常德行③,习教事。
【船山解】
水之“洊至”,不舍昼夜,波流如一,而后水非前水,则用其日新以为有恒者也。德行之常,非必一德;教事之习,非仅一教。有本而出,源源不舍,则德日以盛④,教日以深,斯君子用坎之益也。“洊至”之势盛,可以征才⑤;“洊至”之威张,可以明刑。而君子敛才而用之于德,缓刑而用之于教。盖乘势者险在己⑥,殚威者险在物⑦,择于习坎,而唯德教之敦⑧,故足尚耳⑨。
【注释】
①洊至:洊(音荐),一次又一次。洊至,即接踵而至。这是解释坎卦的卦象。坎卦的上卦与下卦都为坎、为水,故有“水洊至”之象。
②习坎:习,重也,如学习,温习,皆有重复义。坎,陷也。故“习坎”有重险的意思。参看《二程集》:“习坎者,谓重险也。上下皆坎,两险相重也。”(《二程集》第三册,第844页)又,坎为水,故“习坎”又有水流虽经坎坷仍旧流进不止之意。“坎为水,……两坎相习,水流仍洊之象也。”(同上书,第845页)船山亦解为:“坎之德亦危矣哉!”“坎而又坎,其机深矣。”(《船山全书》第一册,第260,261页)③君子以常德行:常德行,即德行有常。此句意为:君子应有恒常的德行,否则即是虚伪。参看《二程集》:“人之德行,不常则伪也,故当如水之有常。”(《二程集》第三册,第845页)
④盛:这里是指盛美。
⑤征才:征取人才。
⑥乘势者险在己:乘势,这里是指乘势而动,即乘势而表现自己的才能。险,凶险,危险。此句意为:乘势而表现自己的才能,将会使自己面临凶险。
⑦殚威者险在物:殚,竭尽。《汉书·杜钦传》:“殚天下之财,以奉淫侈。”此句意为:竭尽使用威力的人将会使外物遭受灾难。
⑧敦:敦厚,勉力。
⑨尚:崇尚。
【今译】
水流接踵而至,不分昼夜,虽然看起来其波流似乎是一样的,实际上后面流至的水已不是前面流走的水了。水流是以每天的更新来保持其有恒的。(从人事而言)人有恒常的道德原则,却不必定只表现为一种德行,人们日复一日地进行施教的事,却不必定只拘守着一种教学内容。本源于正道的德行修养和教化事业,只要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坚持不懈,便能使德行一天天臻于盛美,使教化一天天逐步深入,这便是君子运用坎卦之象的益处啊!锲而不舍地进行德行修养,达到声势很盛的程度,便能够征取众多的人才,坚持不断地施行教化达到了威势伸张的程度,便可以使刑罚得到彰明。(然而)君子应该收敛自己的才能而着重运用德行修养,应该省缓刑罚而主要运用教化的方法。这是因为:乘势而动表现自己才能的人,自己将会承担凶险:运用刑罚竭尽威力的人,又会将凶险加于外物。因此,选择习坎之象,要求人们只勉力进行德行修养和施行教化之道,这才是最值得崇尚的。
离瘙 椊
明两作①,离②,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③。
【船山解】
明之已盛,君子所惧也。唯居天位者④,四方待照,则明患其不至,不忧其盛矣。有“用晦”者⑤,有“继明”者,“用晦”以养其体,“继明”以大其用,不偏废也。老氏一以闷闷孩天下⑥,申韩一以察察矜私智⑦,恶足以称大人之事哉!
【注释】
①明两作:这是解释离卦的卦象。离卦的上卦与下卦均为离、为火,故有“明两作”之象。
②离:卦名,这里的离有三义:一为附丽:二为光明;三为太阳。参见二程解:“离,丽也,明也。取其阴丽于上下之阳,则为附丽之义;取其中虚,则为明义。离为火,火体虚,丽于物而明者也。又为日,亦以虚明之象。”(《二程集》第三册,第849页)船山在解释《周易·彖》:“离,丽也”一句时也说:“离之德重明,而唯柔中以丽乎刚之正,故明不息。”又说:此卦“阴本柔暗,而附丽乎阳以得居乎中,则质之内敛者固,而发于外者足以及物,故其化为火。火之气,日在两间,不形而托于虚,丽于木而炎以成熟,光以照耀,乃成乎用。”(《船山全书》第一册,第26

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udooo.com

8、267页)
③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据《二程集》解:“明而重两,谓相继也。作离,明两而为离,继明之义也。”可见,“继明”就是明而又接着明的意思。又说:“大人观离明相继之象,以世继其明德。”(以上见《二程集》第三册,第850页。)大人,这里是指的君主。四方,这里是指天下臣民。此句意为:君主世代继承先辈的明德去普照天下臣民。
④天位:天子之位。
⑤“用晦”:晦,隐晦。“用晦”,这里是指用隐晦的方式。
⑥老氏一以闷闷孩天下:老氏,即老聃,春秋楚国人,著有《道德经》。闷闷,愚昧貌。语出《道德经》第十五章:“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孩,孩提。此句意为:老子一味鼓吹天下人都应像孩童那样的幼雅愚昧。
⑦申韩一以察察矜私智:申韩,指春秋时期的申不害与韩非,申不害讲“术”,韩非讲“势”,他们都是当时法家的代表人物。察,分析明辨、明察。矜,顾惜、成全。此句意为:申不害与韩非一贯以精细明辨以成全自己发自私心的智巧。
【今译】
精明过盛,这是君子应该引以为忧惧的。唯有身居君主地位的人,举国上下四面八方都期待着他的英明关照,生怕不能照见到自己,这才无需担心他的精明过盛哩!至于对一般的君子来说,那就既需有运用隐晦形式之时,也需有运用不断明察之时,运用隐晦形式是为了修养自己德行之体,不断明察是为着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作用,这两者是不可偏废的。老子一味鼓吹天下人都应像孩童那样愚昧天真,申不害、韩非则一个劲儿鼓吹精细明辨以成全自己出于私心的智巧,这些又怎能称作是大人君子们所应干的事呢!
咸瘙 椌
山上有泽①,咸②,君子以虚受人③。
【船山解】
泽山通气,通之者泽也。“山上有泽也”,山乃窍虚④;泽虚山实,虚实相容,所为相受也。虚者,君子所以受人也。君子于己皆实⑤,受物则虚,善用虚实矣。若宅心皆虚⑥,不尽其实,则是不诚无物⑦,恶足以受天下哉!老庄之诡于易也以此。
【注释】
①山上有泽:这是对本卦卦象的说明,咸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艮、为山,故有“山上有泽”之象。
②咸:卦名,据咸卦《彖》辞:“咸,感也。”又据二程解:“咸,感也。不曰感者,咸有皆义,男女交相感也。物之相感,莫如男女,而少复甚焉。凡君臣上下,以至万物,皆有相感之道。物之相感,则有享通之理。君臣能相感,则君臣之道通,上下能相感,则上下之志通,以至父子、夫妇、亲戚、朋友,皆情意相感,则和顺而享通,事物皆然,故感有享通之理也。”(《二程集》第三册,第854-855页)又据船山解:“咸,无心之感也。动于外而即感,非出于有心熟审而不容已之情,故曰咸。”(《船山全集》第一册,第276页)
③虚以受人:虚,这里是指的“虚中”,即虚心而不骄盈,心怀宽广而不气量狭窄。受人,这里是指能容受他人,或能容受他人的意见。古人认为,它是以无我、无私为前提的。“虚中者,无我也,中无私主,则无感不通。”(《二程集》第三册,第856页)
④窍虚:窍,孔穴。窍虚,孔穴的虚空。
⑤君子于己皆实:于己,这里是指君子对于自己的德行修养。实,厚实,实在。此句意为:君子对于自己的德行修养应该很厚实。见船山解:“君子德厚于己。”(《船山全书》第一册,第278页)

源于:论文范文网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