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协商新时期政府和民间协商对话政治学

协商新时期政府和民间协商对话政治学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6417 浏览:2139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社会矛盾和冲突在任何社会都是无法避开,只是由于政治社会环境和政府的应对对策等不同而呈现出阶段性特点。转型期的中国就面对着多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多元利益的出现、政府腐败的增加、信息传播技术的进展、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等等,共同营造出复杂、敏感、对抗的社会局面。最显著的特点是各种件在数量上成倍的增加,虽然不乏各种暴力和泄愤等极端事件,但仍以公民的维权行动为主。政府作为事件的协调者或被指向的对象,都不可避开地卷入事件当中。如何妥善化解日益增加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无疑是政府面对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政府在解决公民维权事件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走势,即通过与维权民众沟通对话、协商合作的理性方式来解决抗争事件。其特点是政府不再仅仅为了维稳需要采取行动,而是开始关注具体不足的解决,甚至对相关政策的调整。本论文即基于此,试图以维权抗争到协商对话为线索,以政府的治理变革和公民的主体参与为主线,探讨新时期政府与民间的协商对话在化解社会冲突中的价值、功能、可行性、未来进展空间等诸多不足。政府在以往的治理中往往把公民的维权抗争视为恶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这样的观念致使政府常采取花钱写稳定、动用武力等所谓维稳的治理对策,但实践发现这样的治理方式不仅解决不了不足,还会导致矛盾激化,最终陷入“越维稳越不稳”的循环怪圈。由此,转变政府传统的维稳治理逻辑迫在眉睫,唯有探讨新的有效的治理对策才能化解日益增加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协商对话作为一种化解社会冲突的机制,不管以论述上还是以实践上看都显示出积极的正能量。它通过把维权抗争纳入协商对话、平等沟通的平台,不仅有助于解决治理难题,而且能增进民众与政府间的信任,是实现双赢的理想选择。当然,协商对话并不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它之所以适合于中国,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维权抗争基本上是围绕利益诉求而展开的,不具有反体制的政治意涵,这就为政府与民众理性沟通并最终达成妥协提供了可能。政府发表观点、公民表达诉求,让心存芥蒂的双方通过公开、透明的讨论达成一个各方均较为满意的案例,通过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和冲突。新时期政府与民间开启的协商对话,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的良性互动。把维权抗争纳入协商对话能使政府转变压制或打击的惯性运作方式,直面不足,有助于国家权力的规范和新治理方式的重塑,也有利于公民权利和利益的实现。以政府治理的角度看,它是治理理念和方式变革的产物;以公民的角度看,它是民意作用的结果和政治参与扩大的体现。如果这种有效的规避冲突的协商治理能由单一事件再演变成一种机制的话,则民众的权利诉求就获得了一种常规的解决渠道,为我国处理公民维权找到一条协办商式的路径。由此,协商对话不仅开启了我国另一种建设的路径,而且能够在各方的互动中培养宽容、妥协的精神,推动着我国的政治进展。关键词:社会冲突论文公民维权论文政府治理论文协商对话论文

    摘要4-6

    Abstract6-10

    第一章 绪论10-20

    一、探讨背景和作用10-13

    (一) 选题背景10-12

    (二) 探讨作用12-13

    二、探讨综述13-18

    (一) 社会冲突的探讨近况13-16

    (二) 协商对话的探讨近况16-18

    三、探讨思路和策略18-20

    (一) 探讨思路18-19

    (二) 探讨策略19-20

    第二章 新时期政府与民间协商对话的产生20-29

    一、社会冲突与公民维权的进展20-24

    (一) 革新开放以来社会冲突的演变20-21

    (二) 公民表达行动的变化21-24

    二、政府应对社会冲突的转变24-29

    (一) 传统政府治理的对策与误区24-26

    (二) 政府的正确认知和治理变革26-29

    第三章 协商对话与社会冲突的化解——基于案例的浅析29-46

    一、以维权抗争到协商对话的案例29-40

    (一) 城市建设型维权:南京城建引发的争论29-34

    (二) 环境利益型维权:两个PX项目的比较34-40

    二、协商对话在化解社会冲突中的作用与功能40-46

    (一) 博弈:实现正和博弈,推动双赢40-41

    (二) 学理浅析:平衡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推动社会和谐41-43

    (三)案例启迪一:解决治理难题43-44

    (四) 案例启迪二:改善决策质量44-46

    第四章 协商对话在维权治理中的可行性浅析46-58

    一、协商对话的优势:拓宽表达渠道,扩大公民参与46-48

    二、协商对话指向的对象:利益性的维权事件48-50

    三、协商对话得以运转的其他条件50-54

    (一) 开明的政府51-52

    (二) 理性的公民52-54

    四、协商对话在治理中面对的挑战与回应54-58

    (一) 协商中的不平等54-55

    (二) 协商对话的非实质性55-58

    第五章 协商对话与中国的政治建设58-71

    一、协商对话的内涵58-62

    二、协商:协商对话的出路62-64

    三、协商对话对中国政治建设的启迪64-71

    (一) 公民参与:政治建设的动力之一65-66

    (二) 政府治理变革:政治建设的动力之二66-68

    (三) 协商:走出政治建设的困境68-71

    第六章 结语71-7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