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院管理 >> 医院管理系统 >简析开颅直视下锥孔引流和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比较站

简析开颅直视下锥孔引流和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比较站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8290 浏览:232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对比探讨小骨窗开颅与直视下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确诊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严格限定入选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0例行小骨窗开颅术,对照组60例行直视下锥孔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GOS临床评分及血清GFAP水平变化。 结果 两组间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且研究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83.3%(P <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GFAP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在第7天达到高峰(P<0.05);研究组在第7、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一般情况下优于直视下锥孔引流。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直视下锥孔引流;高血压脑出血
[]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4-0028-02
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其大脑半球的壳核处出血量比较大,处于基底处的小脑、皮层下方、脑桥处等一旦出血,血量较多,严重时还会导致脑室血流破入进去。内科的治疗方法偏向于保守的方式,它主要通过患者对血肿运用自身吸收的方式减轻病情,但运用这种方式治疗脑出血,会导致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为其治疗手段过于被动,不易抑制病情及根治病情。当患者的出血量达到一定指标的时候,内科的治疗方法已无法适用,进行手术治疗。运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有效地对患者脑部的血肿进行清除,脑组织受压减小,对大脑的损害也随之降低。目前采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对脑组织的创伤可以达到最小,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与内科治疗相比大大降低。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不必依赖日常护理,自己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特对比探讨小骨窗开颅与直视下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6月我院确诊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为(58.8±7.6)岁;本组患者的纳入标准为:符合中华神经学会以及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关于《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患者全部经头颅或是MRI扫描检查加以确诊;具体的排除标准为:经过患者病史、体检以及头颅CT检查排除继发性创伤出血。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出现症状的1~24 h之内来我院急诊进行抢救治疗,分别行脱水、降压以及吸氧等处理。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行术直视下锥孔引流术,研究组60例行小骨窗开颅。两组间相比,一般资料无差异(P > 0.05)。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行直视下小骨窗开颅术:即患者全麻后,依据头颅CT准确定位经颅骨钻孔,扩大至3 cm×3 cm的骨窗,在显微镜下操作,切开硬脑膜,将大于2/3的血肿清除并充分止血,缝合硬膜后留置引流管。对照组行锥孔引流术:即在CT定位下选择离血肿最近处将硅胶管置入血肿腔,并抽出1~2 mL血肿,置管持续引流,注入适量尿激酶,待引流管夹闭后持续开放引流,依CT复查结果再行抽吸引流血肿腔或拔管。

1.3 评价方法

术后随访1~2月,选取2~3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血肿清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治疗1个月时,根据GOS预后评分量表评定近期疗效[3]。5分:优,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4分:良,中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3分:重度病残,意识清楚,生活不能自理;2分:差,植物生存;1分:死亡。同时两组在发病第1、7、14 d采静脉血3 mL,在4 ℃、2 3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吸取上清液, GFAP的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FAP水平,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购自美国RB公司)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出现的一切数据均由Excel及SPSS13.0两个软件加以统计、处理以及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临床指标对比

本研究中围术期两组间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见表1。

2.2 术后GOS临床评分

术后1个月后两组间相比,研究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为9

1.7%,高于对照组的83.3%(χ2=4.681,P < 0.05)。见表2。

2.3 术后血清GFAP水平变化

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GFAP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在第7天达到高峰(P < 0.05);研究组在第

7、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具体情况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术式由传统的开颅术、小骨窗开颅发展到现今的神经内镜清除血肿、微创手术等方式,可见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术式不断进步。不管科技如何发达,手术方式如何先进,对于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必须始终坚持治疗的总原则[4]。手术方式的选择一定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要考虑患者脑内的出血位置、出血量的多少,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选择的治疗手段自然有所差异。
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手术方式,开颅血肿清除术主要分为骨瓣成形开颅术以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来讲,它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创伤小、步骤简便,只需将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就可以迅速进入至患者的颅内进行血肿的清除,能够在直观的环境下对患者进行止血[5]。这一方式比较适合于老年人以及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了改进,改进之后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只需开一个直径为2.5~3 cm的口子就能够进行,损伤更小,并且进入患者颅内的时间更短,但是,由于视野小,使得深部血肿清除会受到限制[6]。所以,通常都用于病情比较轻并且出血量比较小的皮质下或者壳核出血。而直视下锥孔引流术比较适合于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患者,对于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来讲,通常这一手术方式只是作为辅助手段来进行的,实行的是双侧脑室外引流术[7]。它最主要优点是手术的时间比较短,能够在患者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不会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再损害,能够使患者的颅内压得到降低,能够持续缓和把血肿消化,当然,也可以用纤溶疗法来对患者的血肿进行引流,从而使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这一方法十分简便[8]。这一手术方式的缺点是:对于出血铸型者,脑室外引流的效果不是很好,十分容易造成堵管现象,从而使得引流不顺畅[9]。本研究中围术期两组间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说明从整体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可有效缩短患者的血肿清除时间,减少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就总体疗效而言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83.3%(P < 0.05),亦说明研究组起到了较好的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udooo.com

临床疗效。GFAP与神经元功能调节和生存有关,之前有研究认为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有学者等检测GFAP的两种异构体(其中一种是磷酸化的形式),结果发现前额叶皮层中高度磷酸化状态的GFAP可能是病理学原因之一[10]。本研究中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GFAP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在第7天达到高峰(P < 0.05);研究组在第7、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说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可在生物水平上对患者进行有效改善。

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