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中医学 >合剂治晕合剂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上亢、瘀血阻窍型)临床

合剂治晕合剂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上亢、瘀血阻窍型)临床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6946 浏览:167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探讨治晕合剂治疗后循环脑缺血性眩晕(肝阳上亢、瘀血阻窍型)的临床疗效,并以中医病机方面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工作。策略将符合纳入标准之84例患者,依住院时间顺序按单双号编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静滴血塞通粉针,200mg/次,以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缓慢滴注,1次/日。口服药物采取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拜阿司匹林100mg每日睡前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治晕合剂(石决明20g,天麻12g,钩藤20g,白芍20g,牛膝20g,山栀子15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2g,葛根20g,泽泻12g,全蝎6g,白僵蚕8g,秦艽10g,菊花10g,甘草10g)。由襄阳市中医院药剂科制成瓶装药剂,200ml/瓶(每毫升含生药1.08g)。用法用量:温开水送服,每次100ml/次,每日两次。两组疗程均为两周。治疗前后分别观测两组临床疗效、理化指标(血脂、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检查)及中医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8.58%。经Ridit检验,两组间P0.0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别。提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理化指标观测:血脂:治疗后两组间TC、TG、LDL-C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别(P0.05);且治疗组有降低TC、TG,升高HDL-C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治晕合剂能有效地调节血脂。血液流变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P0.05),提示治晕合剂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积极作用。颅内血流动力学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BA的Vs、Vm及PI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组治疗后VA、BA的Vs、Vm及PI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P0.01),提示两组均能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BA的Vs、Vm及PI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脑血管供血方面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药物在改善中医主要症状、体征及舌脉象方面有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治晕合剂能有效改善眩晕症状、体征。结论:治晕合剂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理化指标,提示治晕合剂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关键词:后循环脑缺血论文治晕合剂论文中医治疗论文临床探讨论文

    中文摘要6-8

    Abstract8-12

    缩略词表12-13

    前言13-14

    第一部分 临床探讨部分14-27

    一、探讨对象14-18

    (一) 病例来源14

    (二) 病例选择14-15

    (三) 分组15-16

    (四) 一般资料浅析16-18

    二、探讨策略18-21

    (一) 治疗策略18

    (二) 观测指标及时点18-19

    (三) 统计学处理19

    (四) 疗效判定标准19-20

    (五) 安全评价标准20-21

    (六) 试验撤销标准21

    三、探讨结果21-25

    (一) 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比较21-22

    (二) 临床主要症状变化22-23

    (三) 舌质、舌苔、脉象比较23

    (四) 血脂有关指标比较23-24

    (五) 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比较24

    (六)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比较24-25

    (七) 安全性检测25

    (八) 不良反应25

    四.结论25-27

    第二部分 论述部分祖国医学对眩晕的探讨概况27-47

    一、病名病位病因病机的探讨27-37

    1. 疾名更迭27-28

    2 病位的探讨28-31

    3. 病因病机的探讨31-37

    二、古代医家对眩晕的治疗概况37-40

    1. 先秦两汉37-38

    2. 魏晋隋唐38

    3. 宋38

    4. 金元38-39

    5. 明清39-40

    三、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现代进展40-43

    1. 辨证论治40-41

    2. 以法遣方41-43

    四、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是中医治疗后循环脑缺性眩晕的基本大法43-44

    五 治晕合剂方证释义、药理探讨44-4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